医务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安全问题

医务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安全问题

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长期接触具有生物危害的物质。为了自己和患者的健康,减少医源性感染。安全第一?是必须遵守的原则。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医务人员血液检测安全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血液学检验中HBV和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很多病毒性传染病都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其中HBV和艾滋病病毒对医务人员的威胁最大。艾滋病病毒和HBV的感染途径相似,医务人员接触到艾滋病病毒或乙肝病毒阳性的血样都可能被感染。但是,血液中HBV的浓度可高达108 ~ 109/ml,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浓度约为102 ~ 103/ml,而HIV通常只有100 ~ 104/ml。医务人员中职业性HBV感染人数远远多于艾滋病感染人数。虽然HBV和艾滋病毒也存在于唾液、眼泪和其他分泌物中,但血液传播的HBV和艾滋病毒感染占医务人员职业HBV和艾滋病毒感染的绝大多数。

自1981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由于其严重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后果,受到广泛关注,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引起恐慌。然而,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远低于HBV。在25℃下,HBV可以在血液制品或干燥的血凝块中保持活性7天以上,但艾滋病病毒很容易被破坏。研究表明,风干可使艾滋病病毒感染活性在短时间内呈指数下降,几小时内可下降90% ~ 99%。有文献提出,在室温(23 ~ 27℃)下,每9小时就有90%的HIV被灭活。对于预防措施,现有的对艾滋病病毒和HBV有效的常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是完全有效的,不必恐慌。

HBV和艾滋病病毒在实验室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直接联系有三种方式:

(1)穿刺:因针头、刀片意外损伤皮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导致感染。这种意外的针刺伤害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的最重要原因。带有艾滋病毒的针头不小心刺破皮肤后,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来说,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做过相应的统计计算,每1000名艾滋病患者,每年会产生1例因针头事故导致的职业性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每1000名乙肝患者中,每年会发生45例类似的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远高于艾滋病病毒,在一定人群中,每年因针头事故导致的职业性HBV感染远多于艾滋病病毒感染。

(2)皮肤损伤:受损皮肤之间的长期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和带有HBV或艾滋病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都会引起感染。

(3)粘膜:试管未封闭、离心事故造成的血液飞溅,含HBV或艾滋病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接触口腔、鼻粘膜或结膜,均可引起感染。

文献表明,当皮肤或粘膜接触物体(如电话、试管、仪器表面等)时,HBV可被感染。)沾染了HBV的血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献报道HIV可以通过这种间接接触传播。医护人员的手最容易被HBV污染,咬指甲、抽烟、吃东西、整理隐形眼镜等手?嘴,手?眼睛,手?鼻接触可以构成间接接触。

二、血液学检验中的防护措施。医务人员都是感染HBV和其他病毒的高危人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和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都发布了相关文件,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在实施这些措施时,首先要明确,因为一个血样的病毒传染性是未知的,所以在工作中必须假设所有的血样都是有传染性的,严格执行防护措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1.使用安全性极佳的血液学实验室用品:追求安全性,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是近年来血液学实验室用品设计和生产的趋势。现在各大医疗器械公司都推出了安全性极佳的采血检验产品。欧美一些先进国家在检验中普遍采用安全领先的产品,改善工作环境质量。以采血设备为例,我院已经使用了真空采血系统,在采血、标本运送、处理、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与血样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性。

2.洗手:接触病人和血样后,经常洗手是重要而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常规洗手,用肥皂和自来水洗就够了,不需要消毒液。不建议使用消毒纸巾。用消毒纸巾代替水,水不能充分稀释或洗掉手上的污染物。经常洗手。洗手后可以擦一些护肤品保护皮肤。建议以下情况一定要洗手:(1)手上沾有肉眼可见的血迹时。(2)工作完成后。(3)脱下手套后。(4)吃饭、抽烟、化妆、换隐形眼镜、上厕所前。(5)在手与粘膜、眼睛或破损皮肤接触之前。

3.戴手套:戴医用乳胶手套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保护。乳胶手套虽然不能避免针头造成的机械损伤,但可以大大减少皮肤与血液的接触。而且,当针头造成意外伤害时,乳胶手套还可以起到阻挡和密封作用,减少进入伤口的血液量,从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建议采血者在以下情况一定要戴手套:(1)采血者手部皮肤破损时。(2)不合作患者抽血时。(3)当通过皮肤穿刺采集血液时(例如,当采集手指血液时)。(4)培训新采血人员时(既能保护学生又能让学生习惯戴手套采血)。

4.去除血液:真空采血系统是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可以有效减少血液在采集、标本运送和标本处理过程中飞溅的机会。但也可能发生各种操作事故,造成血样的环境污染。如果采用传统的注射器试管采血,试管无盖,系统开放,血液学检查时血样污染环境的机会大大增加。无论采用哪种系统,一旦血样被污染,都要使用医用消毒剂去除血渍。

具体的移除步骤如下:

(1)清洁前戴上厚厚的乳胶手套,可能的话穿上防护服。如果血渍中有碎玻璃或其他好处,应先扫掉,切不可用手触摸。如果血太多,可以考虑穿防水胶鞋。

(2)用卫生纸、纱布或纸巾吸血,增加消毒剂的效力。

(3)清洁受污染的表面并吸干。

(4)用中高效医用消毒剂对表面进行消毒。消毒剂应保存足够的时间。

(5)消毒剂可被吸干或让其自行干燥。

(6)用水冲洗表面并擦干,以防滑倒。

(7)将所有废弃物放入专用容器中,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统一丢弃。

5.针头的使用和处置:针头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在使用针头时要格外小心。在手术过程中,原则上要尽量少用针,减少针的操作。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大多数真空采血系统制造商提供特殊的针头处理容器。采血后,血样已经在真空管里了。一手握持持针器,可轻松将针头从专用针头处理容器的凹槽中取出,针头自动落入实心容器中。这样就很好的保护了血样的质量和人员的安全。

三、血液学检验的意外处理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立即冲洗针头损伤或沾血的皮肤,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或污染表面。如有必要,包扎伤口。粘膜或结膜被血液污染后要用大量清水冲洗。

1.意外接触HBV: HBV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外接触传播。病人可以传染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也可以传染病人。建议所有可能接触HBV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注射乙肝疫苗。

2.意外接触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可通过直接意外接触传播,目前尚无间接意外接触传播的报道。艾滋病病毒可以从病人传染给医务人员,也可以从医务人员传染给病人。因为没有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意外接触艾滋病病毒后无法进行免疫预防。CDC发布了使用叠氮双脱氧胸腺嘧啶(AZT)的预防方案。AZT是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第一个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其机制是阻止病毒RNA逆转录为DNA。以AZT为基础的预防方案有一定效果,但疗效还不确定,还处于实验阶段。

如果意外接触的血样被确认为HIV阳性或极度疑似阳性,可以考虑这种预防方案。如果您在直接意外接触HIV后决定使用此预防计划,则应尽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