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习心灵指引最有趣的方法。
回顾我建立的思维导图小组,在过去的一年里,小组里很少有人坚持画地图。很多朋友因为时间和工作压力很少画地图,很难坚持。我会在新年伊始的时候借机分享一下,为什么我能每天坚持画画,一有时间就画画,为什么我能在各种场合,在工作中,在开会中,在生活中,在处理家庭事务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
图中这个人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托尼·布赞先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PPT上面的那句话,也很少有人关注托尼·布赞先生的初心:一方面,他自己的学习效率很低,经过大量的观察和调查,他发现在人们的头脑中,能与“学习”联系在一起的词语,都与快乐无关,而只与痛苦有关,更不用说终身学习和日常学习了。
思维导图虽然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兴趣问题。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努力获得的技能。面对这个技巧,很多朋友在学习的时候都觉得很枯燥乏味,或者觉得就是几行字,很简单,没有意义。
所以,面对思维导图这样一个高效的工具,以及绘制思维导图的技巧,我们也需要高昂的热情才能在思维导图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个人现在会手绘或者画软件版的思维导图,会刻意画一些含金量高的文章,比如王小平的文章或者书,袁文魁的书。这些书一开始读起来并不是很好,但是只要你开始读,坚持读,找到机会去读,去用,你就会感受到它们的价值,你就会获得越来越多的阅读体验,然后收获更多。
然后,我发现了这些不同学者和老师的相似之处。比如我在消化《技能恐慌》这本书的时候,发现王小平在音乐研究的章节里提到了托尼·布赞先生。如果不仔细看这本书,人们会以为《技能的惊吓》是10多年前王小平20岁时写的,现在她已经30多岁了。这些内容还有价值吗?其实经典书籍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量的。王小平老师还画了一幅思维导图发给我。我从她的思维导图中得到了很多启发,明白了内容是思维导图的核心。
这是我的一些学习、探索和尝试。
面对厌学的问题,我们应该像托尼·布赞先生一样,找到问题并敢于解决它。这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而不是害怕尝试,害怕走出舒适区,我会一直用旧旧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和工作,一直保持固定的生活,固定的学习方法,固定的学习圈子。
那么幸福从何而来?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分析自己过去的历程和周围人的经历,就会发现,真正的快乐,只有在我们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在我们不断前进,不断战胜自己的时候,才能产生,而不是在我们退缩的时候,不是在我们不断逃避的过程中。逃避、退缩和恐惧,其实带来的是厌倦或停滞。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使用德鲁克提到的反馈分析法,不断的回忆自己的经历。活这么久有什么好处?比如家庭生活中我擅长做饭吗?我在家也好,在外也好,比较喜欢扫地,做饭,带孩子。比如在家庭生活的实践中,我在不断突破舒适区,从最开始的喜欢带孩子,到后来的喜欢做饭打扫房间。回到思维导图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是从手绘开始,思维训练还是言语训练。
学习也是如此。例如,上图中的俱乐部是我的文魁大脑俱乐部,然后我将人物和需求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匹配。要获得成就感,首先要设定目标,那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是我们的内在目标。
这个图表很有趣。一般我们在心理学上学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五个层次的需求,但我调查后发现,马斯洛在15年后提出了第六层次的需求,也就是自我超越的需求。因为他发现,如果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了?一旦我们开发了自己的潜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们就不会进一步追求了吗?然后他提出了第六层次需求,也就是Z理论。高于自我实现的需求是自我超越的需求。
上图中,我将金钱与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对应起来。有了钱,我们可以解决温饱,买房子。那么除了衣食住行,我们还能在哪里花钱呢?如果能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或者用于自我提升培训,可以投资一些科技初创公司,那么我们的钱就会转化为新的社会需求,从而获得社会的尊重,实现自我,甚至超越自我。
稍微高一点的需求就是社会需求。无论你是在工作,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找到适合你的圈子,也就是你属于哪里,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很多人认为文魁大脑俱乐部是很多人的家,是学习的家。是新的小社会,小圈子,小氛围。可能平时不敢说,但是在这个圈子里可以说。比如你爱在外面读书,别人会觉得你很傻很天真。但是在这里,当你谈论学习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欣赏和鼓励你。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积极的良性循环。所以社交需求很重要,写作平台等学习圈的意义就是满足一部分人的社交需求。
有些人非常优秀,他们一直是文魁大脑俱乐部的领导者。在实现了很多目标后,他们寻求超越自我,所以会朝着马斯洛的第五层次需求努力。他们将面对国家和全球的观众,挑战国家和全球的问题,面对各种新的挑战,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甚至超越自我。比如水哥敢于挑战自己,通过增加难度走出舒适区。面对小水哥,他失败了,但他在勇气上超越了自己,至少对自己来说是这样的,虽然失败了。
这张图是王小平摘录的《皮克斯6分钟动画》一文中关于成长的真谛的关键点。本文主要谈无为而教,少死记硬背,多吸收灵魂。文章的主角是一只鹬,它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懵懂到好奇探索,模仿专家,克服恐惧,成功成长的阶段。这部电影由迪士尼公司拍摄,6分钟的短片花了三年时间制作。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看看王小平发表的这篇文章。
在左边,鹬的眼睛在成长和变化:好奇、怀疑、恐慌、模仿、发现等等。,右边是鹬的心态成长变化:依赖、逃避、恐惧、学习、成就、快乐等。在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也经历了这些情绪。一开始是靠画画的基础和看的书。当我感觉到一些困难的时候,我会恐惧,会逃避,会想学习新方法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熟练使用老方法,新方法刚开始不适应。即便如此,我也会努力学习,突破自己的局限,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快乐。
这个PPT是我画的一个微观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首先被感官接收,然后进入大脑的边缘系统,形成大脑回路,最后在行为和语言中体现出来。这里我主要说一下大脑的快乐机制。
接下来,我们来看上图。这张图的两个关键词是:兴趣。兴趣对学习很重要。刚才我们谈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实我也在用马斯洛的分析给自己定一个志向。我要不断从低级追求走向高级追求,不断努力发展。刚才我们也谈到了大脑中的乐趣机制。而火了很久的罗辑思维的广告语也是“有趣有料”。如果还是传统的学习方式,只是看书而不是用电影、讲座或者视频互动。如果不能通过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方式提高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会很低;我们可能会利用网络来学习,但是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网络,不充分掌握开玩笑的原则,不注重开玩笑,我们也不喜欢一些有趣的学习方法,比如看电影,听演讲,画画,动手操作等多感官学习,可以说学习真的很枯燥,所以我们很难达到目的。
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学习充满乐趣。我已经在这张图片的底部列出了一些常用的方法。例如:
我现在画思维导图的主要乐趣就是更多地了解王小平的思想,并将其融入现实生活中,用理论指导培训、工作、人生规划等各个方面。虽然她的书不好读,但在这几年看她的书的过程中,我发现短期内,看她的书可能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从七年的角度来看,我明显感觉到现在可以看到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地方。
为什么我现在能坚持每天画思维导图,而且我发现很多人其实都能坚持每天画,有的同学已经坚持画思维导图一年多了,说明他们的学习方式还是很有意思的,不然很难真诚坚持的学习。想必大家也看到了PPT上的关键词——全脑学习。传统笔记是线性笔记,只调动了我们的左脑和逻辑脑。很努力的背每一个单词是很常见的,看似很全面,但这抑制了我们的形象思维,因为形象思维是模糊的,有启发性的。其实我们需要记住的只是重点,然后在实际应用中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形象思维有什么特点?从这张图的中心可以看到,这张图非常生动。中心是彩色的大脑,周围的线条也是彩色的或发散的,潜意识里让我们觉得思维需要发散。逻辑思维强的朋友更注重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发散思维要求我们从多个角度看待一个问题,不仅要深入,还要全面。所以形象思维可以为我们多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在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时,可以想到各种方案,可以将各种方案组合起来,形成最佳方案。
起初,我学习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与一位思维导图老师的频繁交流。每次和老师交流,都像是一场头脑风暴。我也会通过交流的方式输出自己看过、听过的书,这也是思维导图的一种间接训练。思维导图的核心之一就是思维,所以我会在演讲、写作、辩论中刻意训练自己的思维。在写作之前,我会通过思维导图来消化很多书上的内容和思路,这样当我有备而来的时候,写作就成了正式的训练场,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得到的锻炼就大不一样了。
所以,一旦你在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点疲惫和懈怠,一定要学习新的技能,尤其是加强琴棋书画的影响。当你学习新技能的时候,再看看原来的技能,会更容易突然明白之前那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观察身边,不难发现很多优秀的学习者也采用这种模式,比如平台上的铃子。虽然是主简笔画,但她其实也画过思维导图、POP、散线、缠绕、彩铅、圆珠笔、sai软件等。,并且还在学习书法、教学、写作、主持等技能。,然后她写的文章在很多方面都比一般人多,很受欢迎。所以学习思维导图一定是多功能的。学好一项技能后,再开发与之密切相关的其他技能,然后,将这些技能叠加,产生千变万化的玩法。
现在看看这张照片。我们刚才说了全脑学习模式可以带来乐趣。还有一种模式不仅是全脑模式,而且比全脑模式更好,那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和谐”这个概念不仅是王小平提出来的,天才达芬奇也提出来了。达芬奇在讨论如何成为全能型人物时,说了四个原则:
这四个原则类似于“科学与艺术的和谐”。具体来说,科学和艺术结合的方法是什么?莱昂纳多·达·芬奇发表了如下声明:
接下来,这幅画中的人物也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杰出人物,他就是托尼·布赞先生。可以说,他不仅是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思维导图艺术的创始人,也是对记忆和思维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学者。很多朋友都买过他写的《思维导图》这本书,很多人也会问为什么他把这么简单的思维导图做得这么复杂,讲脑、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有什么意义?事实上,这是托尼·布赞先生的天才之处。可以说,没有这样一个战略定位的设计,就没有现在这么红火的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是一种艺术化的科学思维工具!也是科学与艺术和谐的代表性象征,伟大的工具必然引领时代,影响深远。
一旦我们从科学家的角度看待思维导图,了解它是如何对人的思维、心智和大脑产生本质影响的,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发现其他也可以产生这样影响的工具和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保持不变。依法办事会容易很多,依法办事也会更容易。
在上图中,我呈现了一个运用科学、艺术和教学相结合的案例。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显示,网易云平台上最热门的思维导图课程有超过1.7万的浏览量,而第二热门的课程只有3万多人,其次是9000多人观看的课程。进一步了解,原来这样神奇的表演并不是高不可攀,背后的门道之一就是这个课程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详情如下: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已经习惯了碎片化阅读。深入而冗长的文章只对一小部分读者有价值。大众更喜欢阅读短期内直观、实用、有效的文章,因此相应的课程设计要符合图文并茂、紧跟热点、可操作性强、信息量适中的要求。
这张PPT展示了四个常用的动漫制作软件。前三个软件都用在手机上,最后一个用在电脑上。Touch Man软件里的模板很精致,但大部分还是要付费的;毒气弹软件主要是在照片中插入漫画表情;风华动画软件专注于指画,不借助任何其他工具,想什么时候画就什么时候画;全国漫画家软件没有前三个快,但是做出第一部作品,开了个好头,后面就轻松很多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之前的模板。
上图是我用Touch Man软件做的,放在课程推广里,在朋友圈很受欢迎。
最后,把鸡蛋送出去。以上四本书是科学、艺术、和谐作品的代表。建议仔细阅读这几本书,绝不放过其中的线索。那么你的思维导图能力,未来观,战略思维,学习策略都会很不一样!
最后,我们来看看如何学习思维导图最有趣。你只是在画画吗?还是精心设计各种玩法然后让更多人爱上思维导图更有趣?我想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谢谢你
其实这篇文章来自我的新年思维导图讲座。课后,大家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1,学地图,是先看书,还是先自己画?
一边看一边画托尼·布赞的思维导图。也要多和同学交流,多对比书上的标准地图作品,多体验。
2.怎么做才能提高地图的艺术感?
答:多看经典电影是心灵的熏陶。你不能什么都不画,但是你也可以利用软件的力量创造出一定的艺术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艺术化,但是可以在其他领域艺术化,比如画简单的漫画故事。艺术的推广也是一样,看艺术家的路,从一点点兴趣开始,树立远大的目标,一步一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