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学的体会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巨大,对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学习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国学的体会(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意味着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团结、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有道德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弘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以德载物”的宽广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的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忧国忧民而听屋内簌簌竹声”的情怀等等。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延续国学,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从做人做起。没有做人的基础,既不会有民族精神,也不会有革命精神。生命从哪里开始?从扫庭入手,处理进退;从国学启蒙的“三千”说起。这种学习不仅仅是文化素养和道德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国学”。以《三千兄弟》为例。圣紫晶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谊的重要性、努力学习的必要性等方面旗帜鲜明、开明、简洁、精辟。它被称为“袖中之镜”。并反复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督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孩子和学生的教育。背了几百个姓氏,让我明白了中国姓氏的由来。《钱文子》是世界上最古老、流传最广的儿童国学启蒙读物,在中国教育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部中国文化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一本关于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启蒙书籍,用通俗的语言和浅显的历史典故,清晰地阐释了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观念。

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必须从国学启蒙入手。追根溯源,传承生命线,“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

学习国学的体会(二)昨天听了一场我校校长组织的全体教师学习国学经典的讲座。个人觉得收获很大。现在外国人在学习我们中国的经典,建立了很多孔子学校。我们中国人不学国学经典有什么道理吗?学习国学经典:一是提高自身素质,打好教育教学基础。我从国学和经典中学到了很多教育思想,我可以学以致用。第二,我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我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太有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现代教师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是海纳百川,应该是博学而精。新时代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学。而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知识的海洋经典。

第一,学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

经典的力量可以震撼人心,可以启迪心智,可以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等等。”修养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你想修炼你的身体,你必须首先获得完美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德行,才能谈得上家国天下。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崇高的理想,再美好的计划,在实现之前都要做好眼前的事情。知识可以让你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还要注重自己的示范作用。说到底就是“商业+人格”。虽然老师不是官员,是教育家,是学者,但是老师要想管好学生,就要真正为学校服务。家长和学生做实事,善于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第二,学习国学可以提高班级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进则孝,出则幼。”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孩子应该具备的第一素质。为此,我们学校的老师要经常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与孝的教育。包括听父母的话,尊重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父母,量力而行,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和家人一起创造和谐幸福的生活。

学完国学经典,我觉得还可以在以后的活动和课堂上增加经典读物,比如《弟子规》、《唐宋诗词》、《三字经》,适合孩子阅读。其次,让我们的环境与经典对话,收集相关的宣传资料和图片,装点校园的环境和氛围;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以及xx古城习俗的运用等。,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品质。

古为今用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使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学习国学的体会(三)个人而言,读国学经典,收获颇丰。收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提高自身素养,打好教育基础。我从国学和经典中学到了很多教育思想,我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我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太有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现代教师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是海纳百川,应该是博学而精。新时代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学。而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应该是一个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说:“学而不厌,教而不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是一样,就像陈年老酒,越尝越有味。而且,只有中国的经典才经得起推敲和品味。《论语》中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我读书的时候是个自信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骄傲。工作之余,我在业余时间大致看了一下《论语》。现在,我知道那句话在我的工作环境里太对了。“人在外,山在外。”同事们才华横溢,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无所不知。而且他们有丰富的多年教学经验,学生很容易应对问题。我以为我能和他们一样处理好,结果却出乎意料。我真的很佩服你。我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假期练书法,努力把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效果挺好的,工作中也逐渐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关于学生观,《论语》说:“因材施教。”这是永恒的真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因为经验不足,所以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我以为人人平等。其实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因为没有重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效果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并向其他同事请教。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应该因材施教。例如,我教过的几个孩子经常带着任何问题来找我。比如中学学习,压力大,无聊。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要求他们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好的孩子向体育方向发展,一个热爱绘画又很有天赋的孩子向艺术方向发展,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待人接物上,我也从中国经典中学到了很多。我从孟子那里学过这么一句话:“贫贱不可动,富贵不可淫。”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该以此为自己的标准。人可以穷,但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在苦难中长大。但我很感激自己少年时的贫穷。这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来之不易,让我懂得珍惜。让我早早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让我从小就知道,我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让我做一个诚实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会很多,造就了很多突然暴富的人。但是,因为来的太容易了,一切都显得那么不靠谱。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过了几年好日子,不能满足。我想不仅是富二代,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太平盛世都应该以“贫不能移,富不能淫。”问问你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许多外国学者的关注。他们来中国旅游,在中国学习。那些正在学hip-pop的小朋友,哈韩,哈日,都睁大眼睛好好看看。虽然我们不能像晚清的满族贵族那样骄横,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等国粹逐渐脱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是不是应该把自己所有的经典拿出来,学习其他好的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我个人认为,只有学好自己的基本面,才配做一个中国人。

学习国学的体会(四)20xx年X月第一次上课到现在已经X个月了,感觉收获很大。其实在我进入xxx国学会之前,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只是零星地从中学习了几句。这种情况在我加入国学会后有所改变,在外力的催促下,我开始学会坚持。回首x个月,我收获了很多。

大约有三个收获:

第一,在国学领域似乎有一种入门的感觉。

从写作到推理讨论,上课带来一种古今贯通的感觉,似乎有一种豁然开朗,不断更新自己的感觉。如有疑问,请向老师、同学请教。每个人都是那么无私和友好。学习很享受,很无忧无虑,原来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也许国学就像一盒月光,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大道。打开盒子很容易,但要打开里面的大道,需要一把钥匙来解开密码和谜团。原来国学自学容易陷入字面层面,很少在义与命的层面引发。最好有师傅启发指导,有同学练习。而这让我开始发酵,也会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二,心态和情绪好。

本来我就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有很多迷茫和不确定的心态。现在我很平静,很淡定。我真的很享受这种安心的感觉,好像达到了一种期待已久的境界和感觉。我还记得《大学》里的那句话,“知止以后再决定,然后他可以安静,然后他可以淡定,然后他可以思考,然后他可以得到”,这句话太好了,他好像对这句话有了感性的认识。学习《大学》让我对自己的“止于至善”和“何去何从”有了更长远的思考,让我在面对外界的各种喧嚣时,能够心平气和,拥有自己的内心。能够有平和的心态,源于每次不同课程中的收获,有些是直接来的,有些是潜移默化的。

比如,当我听到“停一会儿不如退一会儿”时,我的内心是震惊的。其实“退”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停止”更多讲述的是一种人倾向于面对自己的心态和方法。因为只有“停下来”才会有时间去选择自己的情绪。它似乎也明白,历史上很多人在能够面对反派的时候,是可以互相配合的。至少有一个原因是他们达到了很高的运用情绪的境界,也就是选择自己的情绪。

比如当我了解到“所谓占卜,无所谓好坏,只是告诉人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应该注意什么”和“谦虚只有一个,好处只有四个”的时候,就好像豁然开朗。

每次回想起课堂上的妙语,都觉得很开心。

总之,要关注世界,比如“学了忘了就学会了”、“解决了所有的内心对话”、“在众多的内心自我中找到了主我”、“完成了内心世界的统一大业”、“不给钱想做的事才是最想做的事”、“遇到境遇练心”、“国学就像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面对世界要学会走一条心路”。走天下路,也要走心路。

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

第三,促进了专业水平的提高。

我做的是新闻影视工作,有两个职能:一个是记者职能,一个是导演职能。铁肩担道义,巧手居文章。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选择了这样一个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行业,从事纪录片的编导工作。越做越发现,你所做的意义,可能是历史的记录,是时代的指引。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古今之变”。当代的电视和电视剧电影工作者,也要把自己定位为文艺工作者,这样至少能保证文学载道,艺术为人民服务,对历史负责,引导人们的先进趣味,承上启下,传承传统,历史,引领时代。这是我愿意学习国学的重要原因。我研究的影视更多的是一种表达的手段和方法。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内核”,这也是我想表达的,从而活在当下,引领当下。通过学习国学,对纪实作品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可能会增加更多的深度和高度。

当然,如果你把自己拉出来,或者跳出上述所谓的立场,也许这种所谓的“精英”意识“精英”文化和“草根”意识“平民”文化是矛盾的,这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这次在这个平台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真心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声音。希望大家能帮我解决我的疑惑和疑问,大家一起思考这样的问题。

总之,明德天下国学会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注定成为我成长成熟过程中的重要丰碑。

在此,对王鹏先生的介绍和指导,对明德天下中国学会的氛围和平台,对三所师范学院的传道授业解惑,对中华文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生命的激情,表示衷心的感谢。也要感谢所有同学们导师般的付出和奉献,感谢学会全体工作人员和所有赞助人默默奉献,勤奋努力,多方奔走。感谢xx校长发起组建,全心投入。感谢xxx公司,提供了这样的天空和氛围。感谢圣贤仁人,为我们书写和践行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也许人生没有路是真的。走的人多了,就有路了。人生没有意义。如果赋予它意义,它就会有意义...

学习国学的体会(5)国学是中国人特有的国粹,蕴含着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滋养了中华民族的蓬勃生长,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品质和风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的一些内容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但它的合理精神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历久弥新。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荣幸参加了xx县中小学国学骨干教师培训。经过三天的学习,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亲身感受了国学中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经典理论,真的受益匪浅。以后我会多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我走出迷茫,丰富我的人生,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前辈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

第一,加强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形象。

改变气质,培养德行。经典的力量可以震撼人心,可以启迪心智,可以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养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你想修炼你的身体,你必须首先获得完美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德行,才能谈得上家国天下。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崇高的理想,再美好的计划,在实现之前都要做好眼前的事情。知识可以让你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第二,坚持训练,激发孩子学习国学的兴趣。

国学里面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一些思想很深刻。对于小学生来说,只需要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而不是什么意思。xx老师说,在校园里每天听一段国乐,读一本圣人的书,做一篇国学习题,都是慢慢熏陶培养出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间长了,她也能熟悉起来。她还推荐了《菜根谭》这本书。

第三,熟悉阅读,在阅读中感悟。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寓意深刻。是教育小学生的好材料。首先,国学阅读对孩子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培养高尚的情趣,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反复阅读经典,每一次都是一个感性的过程。在反复的阅读中,阅读的水平在一步步提高,读者的理解和体验也在不断加深。这就是真理:“一本书读一百遍,其意不言而喻”。

第四,加强学习,提高国学认知水平。

我以为国学就是老子和孔子。这次听了xx教授的讲座《通过倾听了解世界——中国人的倾听之道》,才知道听的也是国学,再听xxx老师的长笛演奏,真的是“此曲只应天上有”,连续演奏了两个多小时,震撼了我。国学里面有那么多优美的中国音乐,我真的是太浅薄了,这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老师国学知识的匮乏。国学经典是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沉淀。历经岁月淘洗,依然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我们的老师已经确立了教学任务,所以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阅读水平,增加阅读量,通过相互学习、交流、训练,提高我们对国学的认知水平。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是无止境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这几天的国学培训,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国学的魅力。“国学”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老师是很好的传承者。我们要做学生的航海家,为他们打开大门,让他们从国学经典的宝库中汲取营养,建构自己的美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