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山东与江苏的关系?
作为一个江苏人,20年前在山东东营生活过几年,期间去过济南、青岛、淄博、临沂、聊城、菏泽、滨州、泰安等城市。当时有一种说法,我去广东的桥和山东的路,第一印象就是山东的路真的很宽。的确,当时山东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超过了江苏,尤其是苏北,这就导致了一种观感,在分析两省关系之前,我想先说一下两省的巨大差异。民风方面,山东人自古豪爽侠义,也是孔孟之乡。人民可谓淳朴淳朴,山东的酒文化也颇具中国北方特色。江苏省的民风很不一样。苏南地区,受上海影响,民风更为脱俗典雅,但倾向于斤斤计较。经济上,山东国企比江苏多一点,外企和江苏差距大,民企有自己的优势。两省GDP的差异主要是因为苏联在外向型经济上优于山东。山东和江苏一样,区域发展不平衡,胶东半岛和鲁西南的差距几乎是苏南苏北的翻版。文化上,山东的整体性强于江苏,江苏的优势在于文化的多元性。山东是齐鲁的故乡。虽然齐鲁有些不同,但齐鲁文化的内部差异要比江苏小得多。江苏是南北过渡省份,北方徐州连云港等地受山东影响较大。徐州的特色文化是北有神韵的楚汉文化,南至淮安、盐城,是典型的江淮文化区,跨长江至苏锡常,是传统的吴文化区和上海的对外辐射区。可以说,江苏的文化区之间的相互认同比齐鲁文化差很多(这与比山东更大的语言差异密切相关,下面会讲到),但正因为如此,江苏的文化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让江苏看起来更有活力。语言方面,山东除了胶东比较难懂,其他差别不大。至少基本可以互通,都属于典型的北方官话,但是江苏就很不一样了,文化区之间差异很大。徐州连云港地区的语言靠近山东毗邻地区,属于北方地区,以怀、燕、阳、泰语为典型。而苏南属于吴语区,吴语区已经属于南蛮,苏州语的另一个区是南京和南通。自从大屠杀以来,南京的语言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南京人用北方官话和苏北方言形成了新南京话,而老南京话还存在于秦淮区等老城区,两种南京话之间基本不可能互通。南通地区是南北方言的交错区。启东海门部分地区的部分居民被称为沙人。他们说的是吴语,基本接近上海崇明话,而海安、如东等地属于苏北方言区,南通市区说的是极其难懂的口音。所以南通是个县听不懂城,乡听不懂县,十里不同音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或文化转型而导致的复杂方言现象在江苏比在山东严重得多。所以总体来说,山东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北方省份(在旧中国上海人眼里,典型的北方人就是山东人),而江苏是南北过渡,内部差异比山东更大。说到两省的关系,经济上直接竞争的领域不多,但互补性很强。但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龙头的地位,近年来受到济宁的强烈挑战。在属地管辖方面,两省争议较大,主要集中在微山湖地区和前三岛地区,一直难有公论。从发展前景来看,目前江苏虽然有GDP的优势,但是转型升级的任务很重,而且山东的土地人口比江苏多,潜力不可小觑。未来谁会率先挑战广东的龙头地位,还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