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日在哪里举行?
今年8月8日,中国迎来了第十个全民健身日。10年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带来了奥林匹克与东方古国的一次伟大相遇,也让全民健身的理念和行动深深融入大众生活。如今,全民健身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运动健身成为社会新时尚,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健康、快乐和幸福。
2017年,全国参加马拉松的总人数近500万,用健身软件Keep在线锻炼的人数高达65438+2亿,全国参加滑雪的总人数超过1000万...不断上升的数字反映了人们强烈的健身需求。从“我要练”到“我要练”,“健身每一天,快乐你我”的理念蔚然成风。
群众体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需要以全新的格局来引导和塑造。如何顺应群众健身健康的强烈愿望,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积极探索群众体育工作的新途径,是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必要问题,一幅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总动员”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为人民的需要服务?构建新格局?展现新面貌
2017 165438+10月24日晚,上海普陀区体育中心。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秋霖和他的搭档走上红地毯,并被授予冠军限量版奖牌。“没想到我们也能享受体育明星的待遇。”参加“决战普陀”系列挑战,这些草根体育迷成了主角。
今年,全民健身在上海可谓是一个热词。在举办了两届市民运动会后,首届上海市业余联赛应运而生。有10个体育联赛,35个体育系列,11个品牌专项赛事,每月有超过100场赛事。新颖的赛制激发了民众的参与热情,仅“关于普陀之战”挑战赛就举办了3044次。
上海的探索是全民健身进入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全民健身事业有了新的起点。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让全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石。
目前全民健身已经形成了从上到下讲* * *管的顶层设计。创建体育强省,创建全民健身模范城市,创建全民健身模范县“三级联创”,构建全新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通过对标和示范,构建多点政策支持体系。
以全民健身“六面”工程为抓手,很多地方在实践中给出了生动的答案。河南建立了4128个体育社会组织和914个县级以上体育俱乐部,指导近4万个健身站开展活动。山东日照将构建“一个体系、三支队伍”,推进零距离健身服务,确保基层群众体育“有人管、有人做、有人帮”;江苏省在群众身边建设了一大批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智慧健身房...找准全民健身的切入点,构建新坐标,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2017年秋,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在天津举行。全运会首次新增19项群众体育赛事,近8000名业余选手站上总决赛,数千万民间球迷直接参与海选。敞开大门的全运会,为体育迷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接地气、聚人气是“全民运动惠民”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打破体育发展壁垒、盘活体育资源的全新尝试。
对接时代发展,服务人民需求,在大格局中打造新平台,在大格局中激发新活力。全民健身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突破发展瓶颈?寻找新的方法?创建新模型
54岁的垒球爱好者卢少霞每天都去天津西固公园晨练。建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公园里的全民健身中心去年正式投入使用,包括充气游泳池、室内健身房、足球篮球场、乒乓球长廊、健身步道等设施,让周边居民享受到“10分钟健身圈”的便利。
去哪里健身?这是全民健身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既是全民健身的痛点和难点,也是群众体育工作的突破口。
群众所期待的,都会得到解决。江苏瞄准农民培训“洼地”,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大多数乡镇建有200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和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基本建有健身房、篮球场、健身路径甚至健身广场。
内蒙古呼和浩特利用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留下的“金角银色边界”,在街边建设了970个笼式足球场,受到市民好评。
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智能体育馆、商场或旧厂房应进行改造...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因地制宜,低成本建设体育设施。2065438+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统筹协调,提出了解决人民健身困难的十项措施,包括建设一批健身步道和自行车道,建设一批体育休闲综合体,建设一批健身服务平台。广泛动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投入,创新政策机制,加强管理,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身体。
健身有质量,关键是方法。去年8月,《全民健身指南》正式发布,为“练什么”“怎么练”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反响良好。
一系列新突破,靠的是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改变政府包办的格局,吸收社会力量办体育,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浙江温州鼓励社会力量全面参与群众体育,体育部门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向社会购买体育赛事培训等服务。据统计,全市注册体育协会1866个,体育社会组织全年举办比赛5000场以上,成为全民健身的主力军。
创新概念模式,释放体育资源,激发社会活力,从而形成“全民体育,全民体育”的良性循环。各级各类健身赛事丰富了大众休闲生活,普惠性公共体育服务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走向深度融合?收集新知识?拓展新阶段
在“十三五”的总体布局中,全民健身被赋予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改善民生等多重价值。“全区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球合作、全民享受”的理念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群众体育之路越走越宽。
——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齐头并进。
在山东省日照市,体育给这座城市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春季国际太极拳、夏季水上运动会、秋季国际马拉松、冬季中国体操节”四大体育赛事格局初步形成。2017年,全市通过体育赛事吸引游客12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70亿元,增长40%。
浙江温州探索建立了多元化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全市有社会力量兴办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24所,培训学员1.844人,已有1人被输送到省队,去年在各省比赛中获得金牌1枚。
去年,一系列针对冰雪、航空、山地户外等项目的政策密集出台,进一步推进体育供给侧改革。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相互支撑,跨界平台打通,短板不断补强。
——全民健身与国民健康深度融合。
“大健康”依靠“大健身”前移疾病防控关口,从资源配置、部门协作到复合型人才培养,全民健身与国民健康正逐步实现全方位深度融合。据悉,国家体育总局已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达成谅解,大力培养社区医生和开运动处方的全科医生。探索将体质监测纳入国民体检,在医院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各省也在实施试点,探索办法。
河北石家庄万拓健身服务中心推出“百人健康干预百日”第一期。由医疗、营养、运动、体能训练组成的专家团队,为健身人群提供体检、运动风险评估、慢性病防治等“一站式”健康服务。老百姓纷纷称赞:“与其花钱去医院,不如自觉锻炼。”
——全民健身、乡村振兴等战略全面对接。
全民健身辐射到广大农村,不仅改善了当地群众的体育锻炼条件,也成为推进扶贫和城镇化的新支点。去年以来,一批全民健身示范县和体育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如火如荼。
福建开展“全民健身百村行”,三年来参与人数超过3万人。这些特色活动,如挖冬笋、摘谷子接力、60米插秧、传统竹木射箭,将民俗文化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勾勒出一幅繁荣的乡村健身画卷。
广东设立“南粤古驿道定向越野大赛”,岭南古村落纵横交错的街巷成为健身舞台。以体育活动为契机,促进当地村庄的面貌,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
……
健康快乐相伴,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待。每个人都喜欢运动,运动让每个人受益。“全民健身日”每年只有一天,但健身早已融入生活的每一天,强健国人筋骨,凝聚国力。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8月8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