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少年活动中心发展规划
(2)坚持公益发展的战略导向,健全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充分体现共青团的活动阵地优势,使活动中心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把活动中心建设成为共青团在上海的公共服务平台。
(3)聚焦上海市青年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加强“青年社会教育服务”自主品牌创新和卓越化。突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职业发展、社会参与、身心健康、文化建设、权益保护等方面。,按照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要求,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体现国际大都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水平的服务品牌和特色品牌。
(4)增强青年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的辐射功能,形成“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全新发展格局。突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精神,善于整合资源,注重合作交流,开设中心,每年为80万青少年提供相关的社会教育和服务,使活动中心青少年社会教育和服务走在全国青少年宫的前列。
(5)强化“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努力建设具有先进文化价值和独特品质的单位文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重视软实力建设,全面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不断完善内部体制机制,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努力成为上海市级文明单位。
(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坚持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普通公民道德建设、法制教育、加强体育教育为主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类社会教育基地,以重大节日、历史事件纪念日为节点,积极开展青少年成长体验和社会实践主题活动。抓住2008年奥运会的机遇,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体育、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围绕2010中国世博会,开展“* * *和小学生市民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建言献策活动,开展“世博志愿者”“放飞世博愿望”等系列主题活动。围绕生态文明、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绿色生活与青少年”、“关注社会民生问题”、设立“新上海儿童活动日”、开展“我为外国朋友做点关爱的事”等活动。以“寻找美丽中国”为主题,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红色之旅”、“民族文化之旅”等一系列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以“志愿者精神”和“感恩行动”的形式开展各种公益活动。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年受众达65438+万,每年为100名优秀少先队员和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寒暑假活动。
(七)深化毒品预防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以青少年生命教育为抓手,以“世界禁烟大会”百年纪念为契机,全力配合市委政法委做好上海禁毒教育馆改造工作。继续做好来访接待工作,确保每年接待24万人次以上。加大禁毒宣传预防力度,每年组织以“防控青少年吸毒”和预防新型毒品为重点的1-2禁毒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积极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禁毒志愿者的作用,定期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和农村。继续开展“禁毒宣传车”、“模拟审判”、禁毒小品等多种禁毒教育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年受众50万人次。以“青少年红丝带”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活动和关爱活动,大力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
(8)加强阵地建设,促进课外活动蓬勃发展。通过活动阵地和兴趣社团建设,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着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充分发挥开展青少年公益活动的阵地作用,每年至少举办36场青少年公益活动。以“创意、创造、创新、引导”为主线,以科技之星活动评选为抓手,面向流动儿童开展“快乐流动车”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每年达到50场。深化上海市少年科学院品牌建设,将其打造成为集科普教育、科普实践、科普研究为一体的青少年科普摇篮。建立“上海青年创意港”,举办“我创意我发明”青年创意大赛,开展“从小拒绝盗版”宣传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倡导尊重知识产权新风尚。加强与上海音乐学院的合作,完善和壮大手拉手艺术团,加快组建民族乐团和室内乐乐团,重点发展舞蹈、民乐和合唱。重视二期课改和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将青少年社会教育与兴趣爱好和活动有机结合,加快发展青少年科技艺术文学等兴趣小组。
(9)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稳步扩大教学培训规模。坚持服务素质教育方针,开展青少年科技、艺术、文化、体育、劳动、技能专项培训,加强品牌课程和校本课程研发步伐,突出办学特色,力争5年内开发2-3门受青少年欢迎的新型品牌课程。完善青少年培训管理体系,建立青少年舞蹈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科技中心。健全完善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夯实办学质量,继续保持上海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A级示范院校资格。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模式,扩大培训规模,力争五年达到654.38+0.2万人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高校兼职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打造以品牌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品牌效应。加强教育科研,配备专职研究人员,适时成立教育科研中心,设立教育科研基金,开展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专业交流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提高国际文化交流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专业组织的密切合作,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不断扩大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规模,提高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水平。以科技、艺术、文化等专项为主线,组织学生和优秀青少年赴国外参加友好交流活动,五年内组织1000名青少年参加各类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继续完善青年国际文化双边交流机制,在继续办好“上海国际青年互动友谊营”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探索举办国际青年文化艺术节、舞蹈节、科技节等活动,为各国青年开展文化交流创造更加广阔的互动舞台,加强与参与青年发展的国际组织合作,探索务实、有影响力的青年国际合作项目。充分依托国际交流广场,为学生出国留学、留学、培训、学习、参观、交流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
(十一)整合网络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体系。重视青年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依托* * *共青团和社会网络资源,做好城市青年网、上海青年卡、上海青年创业服务平台和“中国未成年人网络脉动工程”等信息服务载体,大力整合信息网络资源,提供网络信息、教育培训、心理咨询、就业创业、交通运输、娱乐交友、理财理财理财、体育健康、健康上网等全方位信息服务。充分依托12355上海青年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为青年的成长发展提供“全天候”和“一站式”服务。积极参与青年城网络的规划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团干部的信息联系,为团干部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拓展青年信息电子化管理和优惠服务功能。以“网络脉动工程”为抓手,积极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十二)实施青少年职业培训,增强青少年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上海人才培训广场”服务平台联动机制和市级服务品牌资源优势,围绕青年职业发展、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终身教育等主题,开发推广高质量、大市场的系列化培训项目,打造上海一流的培训资源服务平台。将推出职业资格认证、高中级紧缺人才、社会生活应用技能、学术前卫讲座、高中级开班咨询等一批培训项目,每年将为654.38+0万青年提供培训服务。探索“中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引进国际先进教学课程,为社会培养和推荐一批“青年人才”。
(十三)引导青年成功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依托上海青年创业服务平台,实现线下与线上联动机制,形成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咨询、资金支持、法律指导、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创业园配套服务的一站式、全方位创业服务链,力争5年内为5万名创业青年提供各类创业服务。会同政府有关部门成立“青年创业储备库”,向国内外征集青年创业方案,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加快自我发展和社会合作步伐,每年为创业青年提供2个以上创业示范推广项目。积极扩大“青年商业中国”(YBC)上海服务站的示范效应,使上海的服务站总数在5年内达到5个。按照“一对一”、“陪伴式”创业指导服务模式,为1000名创业者提供创业导师,实施创业贷款、全程指导等一揽子配套服务。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动员更多有奉献精神的成功人士帮助年轻人创业。
(十四)帮助青年成功择业,促进其积极就业。巩固拓展“上海青年人才”专业服务领域,开办固定人才市场,构建猎头顾问服务体系,开辟人才派遣市场,拓展人才中介和人事代理业务,合作开拓“上海青年人才市场”对外发展空间。探索开发“上海青年人才指数”系统,为相关企业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和人力资源战略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加强“上海青年人才市场”的市场化、专业化服务运作,整合优势资源,拓展服务范围,提高公共服务的专业化质量。我们将提供一系列“职业导航”服务,如信息发布、人才测评、职业咨询、职业规划、实习指导、定向推荐等。,为广大青年的成功择业和职业发展,五年内为5万名青年提供人才咨询服务。
(十五)拓展青少年文化建设,创造青少年健康生活。针对上海城市青年的文化需求和新特点,以积极多彩的文化创意引领青年文化建设,以和谐的心态创造和谐的生活和社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专业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发相关服务项目。建立“青少年压力管理咨询服务中心”,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服务,缓解和消除青少年的各种精神压力;建立“青年婚恋交友服务中心”,为青年婚恋交友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着力打造和推广“青年婚礼”。为广大年轻人提供一系列具有上海特色、阳光活力、时尚创意的婚庆服务。
(十六)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意见》, 以及上海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文件精神,积极争取纳入市政府财政预算计划,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在市政府和团市委的支持下,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资产优势,切实解决活动中心的历史遗留问题,保证活动中心日常运营、维护和改造的费用。积极争取更多政府购买服务成果项目,积极争取和落实市教委等政府相关部门对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的相关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和落实活动中心教师职称评聘政策,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十七)推进学习型团队建设,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打造敬业、专业、高效的团队。加快劳动力结构调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从事青少年社会教育和服务的专业人员比例达到80%以上。抓好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培养年轻干部和各类人才,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营造员工职业成长发展与活动中心职业发展相融合的氛围,培养和造就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品牌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和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开展以专业技能和公共科目为重点的员工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以团队精神为重点的部门和团队建设,增强信任沟通、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
(十八)注重项目研发,提升事业核心竞争力。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公益性服务项目研发投入,建立青少年活动研发和储备中心,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和平台,打造一批在上海乃至全国具有标志性、示范性、前瞻性的品牌服务项目。建立由青少年教育、活动专家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组建专业的R&D团队,增强R&D实力。及时研发政府关注、青年需求、社会影响大的服务,会起到先发效应和示范效应。充分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资源优势,嫁接到青少年社会教育和活动中,走出现有场地,拓展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强与外省市、市级青少年社会教育和服务机构的合作,创建“长三角青少年活动中心联盟”,增强辐射和联动效应。探索建立项目评估体系,不断规范和完善服务。
(十九)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事业发展活力。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深化公益事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活动中心软实力。探索建立“财务运行、行政管理、教育科研和信息管理”等管理中心,建立健全适合公益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分配、资产和运行管理制度。完善流程改造,进一步推进以项目跟踪、监督、监理为重点的执行管理。进一步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公开、择优、人尽其才的竞争上岗机制。建立科学规范、进退有序、渠道畅通的人员流动机制。完善以工作责任、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为重点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做出突出贡献员工的激励力度,充分激发广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十)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建立局域网为抓手,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完善财务预决算、综合统计、内部审计、劳动人事、设备资产、业务活动、行政后勤等专项管理,全面推进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视频、网站、报刊等宣传信息系统,深化公益活动宣传,完善形象识别系统(CIS),提升活动中心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十一)全面推进党建工作,推进单位文化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率先垂范,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投身新一轮事业发展。以党建推动单位文化实践,不断锤炼具有活动中心特色的“中心精神”,全面推进单位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和目标追求。以创建市市级机关文明单位工作为抓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创建学习型团队,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促进职工文明素养、专业水平和工作绩效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职工文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军民共建和社会文化建设,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二十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逐步改善职工生活。要强化职工主体意识,充分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单位民主建设,支持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动员员工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在岗培训、建言献策等主题活动。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体现公平与效率,探索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完善各项员工福利制度。认真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关注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解决员工的合理诉求和困难员工的实际问题。
(二十三)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要强化服务意识和理念,注重软环境建设,完善服务管理责任制,积极做好综合配套服务,为青少年及其服务机构提供一流、文明、安全的服务环境。高度重视青少年安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切实保障场馆设施设备安全,完善安全防范应急措施,逐步建立青少年人身安全保险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和上海市优秀建筑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购房服务的资质和规模,进一步提高物业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十四)改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教育必须从根源抓起。有一本书可以作为青少年教育的基础,名叫《弟子规》,可以促进家庭幸福、人民礼貌、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