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苗库信息

第一章是概述

“科技兴农,种子先行”,良种是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强有力支撑和保障的种业体系,对于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至关重要。根据文件号的要求。中央1,结合我省实际,加强适应市场农业发展需要的物质基础建设,加快构建适应现代种业发展需要的支撑保障体系,是农业行政部门加强种业和市场宏观调控管理的有效载体,是提高我省种业发展水平的内在要求。

农作物种子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和完善主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稻麦棉油等农作物良种繁育区、农作物品种综合区试验站、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中心、救灾储种场等五大工程建设。《规划》突出强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和服务作用的领域和内容,重点加强各农区优势种植业优质种源保障体系建设,优先支持种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建设。规划坚持新建与改建并重,更新与提升同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最大效益。

通过计划的实施,农作物良种生产供应能力、新品种创新应用能力和抗灾备灾能力显著提高,种业社会化服务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第二章现状分析

一、基本现状

“九五”以来,全省投资建设了30个省级育种基地(原种场),国家级原种场1个,国家级区域试验站4个,省级种子质量检测中心1个,市级检测分中心4个,国家级救灾(低温)种子库2个,各类农作物品种资源约5.6万份。通过实施种子工程,种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得到加强,农作物新品种筛选审定速度明显加快,优质良种繁育能力明显提高。

全省主要农作物种子年产量约3亿公斤,其中每年育成和审定常规水稻新品种10多个,生产种子约1亿公斤,基本满足了全省农作物的规模化生产。常年开展水稻、小麦、大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甘薯、西瓜、辣椒等作物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60多组,新品种约500个,试验点400多个;承担水稻、小麦、棉花、玉米、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国家示范任务20余项,组织农作物新品种省级示范,每年展示农作物新品种80个左右;近年来,海南南繁基地每年新增和扩繁主要农作物小粒材料54000余份,鉴定杂交种子纯度样品5000余份。

全省良种年均覆盖率达85%以上,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份额达40%以上。良种的选育、繁殖和应用,为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我省是我国种子生产、使用和销售大省。良种的推广应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看到,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我省种业公益性服务能力还存在建设滞后、功能不强、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品种区试体系基础薄弱。随着农业的推广和科研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县级农业科研院所被改为农业试验站或被撤销,原有的种子场也相继进行了改革,许多试验由育种单位承担。这一方面增加了育种单位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形成了谁来检测品种的问题,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现有非育种试验单位试验田标准低,配套设施设备缺乏或陈旧,直接影响新品种试验的正常进行。

2.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有待加强。新品种示范是品种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的延续。但由于大部分展示示范的承办单位分散、不固定,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展示示范工作代表性不强、辐射面不广,难以有效开展新品种考察、观摩等宣传活动,难以充分发挥新品种推广作用。当前,迫切需要选择一批相对固定、具有代表性和基础性的示范基地,加大建设资金投入,推动新品种示范工作深入开展。

3.良种繁育水平和繁殖能力亟待提高。种子生产基地小而散,不能充分发挥规模优势,不利于优势品种的形成,阻碍优势品种的推广,直接影响我省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速度。南繁南建基地没有固定的生产用地,农田基础设施和生产试验条件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南繁南建日益繁重的任务需要。

4.防灾救灾应急能力差。我省农业生产常年受灾4000万亩,受灾面积约2000万亩。因灾需要补种的农田约250万亩,救灾来源约654.38+00万斤。目前,我省救灾备荒省级种子储备仅为654.38+0万公斤,仅为正常年份救灾种子需求量的654.38+00%。救灾备灾应急能力明显不足,在大灾之年矛盾尤为突出。

三、农作物种子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良种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加快我省种植业良种体系建设,是科技兴农、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建设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当农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种子在农业发展中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优先发展种子产业,加快发展种子产业。

1,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良种是推动农业发展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也是农业最重要的科技载体。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生产的农产品不仅可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还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要靠科技和良种,抓住这两个核心要素,就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和总产。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的趋势不会改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受到农产品质量和环境要求的制约。在这种形势下,要保证我省的粮食安全,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总产,突破口就是良种。

3、农业部门履行公益性服务的需要。种质资源保护、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新品种展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农作物良种繁育和救灾种子储备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目前,我省种业行政服务体系的功能和能力与现代种业发展不相适应。通过种子工程建设,整合资源,完善和丰富现有公益性服务体系,可以为种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第三章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农业理念推进良种体系建设,始终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这个总目标。根据江苏省实际情况和种业发展特点,重点建设种质资源保护、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新品种展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农作物良种繁育、救灾种子储备等五大基础工程。对原有基础设施条件进行改扩建,增强良种生产和供应能力,满足省内外市场需求,为做大做强我省种业、保障农业使用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二、施工原则

1,统筹兼顾、重点实施的原则。根据全省六大生态农业区,统筹实施良种体系建设项目布局,按照补缺建什么的要求,落实建设重点、建设内容和建设地点,不铺新摊子。

2、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分期确定投资规模,有重点地分步实施建设,确保所有项目尽快投入使用。

3.优中选优、功能全面的原则。项目坚持优中选优,招标确定。选择基础条件好、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管理机制新的种子科研、生产和原种繁殖场作为建设单位,确保项目建成后实现功能全、服务广、组织管理强、辐射带动力大。

4.政府主导、地方支持的原则。树立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理念。在遵循市场机制的前提下,项目建设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地方配套为辅,形成良性投入机制。

三、建设目标

立足于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长远目标,兼顾当前尽快提高粮食产量的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单产和总产同步提高,丰富产品多样化。按照统筹规划、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思路,着力改善和完善现有基础条件,提升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研发能力,形成由“新品种选育-科技创新-扩繁推广-监督检测-综合技术支撑”组成的良种繁育、展示、示范和推广体系。

到2010年,基本建立种植业良种体系,支撑和保障我省种业发展。具体目标是:

-建设水稻、小麦、棉花、油料和其他作物的良种繁育区(省级南方繁育中心)。在种质资源创新开发的基础上,以作物为单位建立区域原种(原种)繁育区,由“新品种选育-三田-南繁代鉴定-技术创新与配套”组成,生产的原种(原种)能满足省内原良种需求。

——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通过建设现代种质资源保护库、DNA保存库、种质资源育种区和引种隔离区,引进、开发和创新利用一批新种质资源,在优质、专用、多抗作物育种、转基因技术应用、特色作物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建设主要农作物品种综合区域试验站。按照“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科学试验、综合评价”的要求,在全省六个农区遴选建设了14个品种综合区域试验站,形成了合理的区域布局,能够承担国家和省下达的水稻、小麦、棉油、蔬菜八大作物区域试验任务。

——建设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中心。在依法审批的基础上,通过新品种的示范和示范,按照县级“一主两辅”、乡级“一乡(镇)一品”的目标,推广发布区域性新品种,因地制宜推广一批优质、高产、高(多)抗新品种。

-建设救灾和备灾种子库。针对我省农业生产常年受自然灾害影响,灾后需要补种的情况,加大投入,对现有的不同地区救灾备荒种子库进行改扩建,每年增加种子储备数量,基本满足我省灾后补种农业的需要,减少灾害损失。

第四章施工布置及主要内容

一、施工平面布置

围绕良种体系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五大工程:

(一)稻、麦、棉、油等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省略

(二)主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建设项目。省略

(三)主要农作物品种综合区域试验站建设项目。省略

(四)新品种展示中心建设项目。省略

(五)救灾种子库建设项目。省略

二、建设内容

(一)水稻、小麦、棉花、油料等作物种植区的建设项目。

1,省南繁中心建设项目

在省南繁中心原南繁基地基础上长期租赁建设200亩高标准南繁、南繁鉴定用地,其中新品种选育及亲本材料育种场80亩,杂交种纯度鉴定场80亩,原(原)种育种场40亩。同时,三亚市荔枝沟和陵水县基地两个辅助点的部分设施分别进行维护和维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田间工程:农田土壤培肥改良,建设田间机耕道1.200米,水泥田埂5000米,支渠2000米,钢丝护网4000米,灌溉站1座,穿越涵洞1座及电力配套设施。

土建:1科研办公楼800m2,网房200m2,库房200m2,农机及种子仓库200m2,水泥打谷场200m2,庭院绿化等。

农业机械:分别购置拖拉机2台,风筛清理机1,联合收割机1,手扶插秧机2台,农用运输车1,面包车。

仪器设备:购置立体显微镜3台,电子天平2台,分别为0.01g和0.001g,1电动谷物计数器,1电动鼓风干燥箱,1样品分离机,1智能种子发芽烘箱,1电动过滤器。

其他:电话、传真、电脑及外设2套。

项目建成后,可满足省内育种和科研单位5万余份主要农作物小料和5000余份种子纯度样品鉴定的需要,并具备一定数量的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亲本种子扩繁能力。

2、原原(原)养殖区建设项目

每个原种(原)繁育区建设原种繁育场100亩,原种繁育场400亩。

土建:有1检验室、储存室、种子检验室、低温和常温种子仓库、加工车间,建筑面积300m2,净房200m2,水泥打谷场2000m2。

田间工程:建设高标准的三通农田,平整田间道路,修建排灌系统(井、渠、泵等)。)、围栏等场地基础设施建设。

仪器设备:购置1烘干机、2台种子清理机、1自动定量包装机、1联合收割机、2台插秧机、1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配备1智能种子发芽室、1水分仪、2台电子天平等检验仪器。

项目建成后,每个育种区可繁育原种2.5万公斤,原种20万公斤,进一步繁殖后可满足20万亩主要农作物育种田的需要。

(二)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库建设项目

1、农业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项目

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基因)库,主体面积平方米,其中中长期超低温保存库面积100平方米,短期超低温保存库面积250平方米,附属设施车间面积100平方米,水泥场地面积2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土建:主要包括350m2低温库、100m2操作间、办公室、值班人员生活用房、200m2水泥堆场、围墙、给排水系统、配电室、双回路等配套设施。

仪器设备:制冷仪器设备、除湿设备和现代控制管理设备。

日常办公设备:4台电脑,5部电话,1传真机。

项目建成后,具备保存各类农作物品种资源65438+万份的能力。

2、种质资源育种区建设项目

每个种质资源繁殖保护区改造农田100亩,建设库房和操作间2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田间工程:包括平整100亩农田、修建隔离设施、水泥道路和水渠、喷灌网房等。

土建:建设鉴定储藏室、种子储藏室、办公及生活用房、农机仓库、泵房***200m2、水泥打谷场1000m2。

农业机械设备:购置1旋耕机、1播种机、1收割机、1插秧机、1住宅脱粒机、1中型水泵、1农用运输车。

仪器设备:包括1套计算机及外围设备、1套鉴定及测试设备、传真机、称重设备、数码相机。

其他工具:包括常用农具、储晒工具、计算器以及与考试相关的办公设备。

项目建成后,每个隔离繁殖保护区每年可繁殖和更新500-1000份资源。

3、引进隔离区建设项目

每个引进隔离区有30亩农田,四周有围墙,还有200平米的新仓库和操作间。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同源资源的繁育区,增加了显微镜、立体解剖器和一系列检测病虫害的仪器设备。

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我省种子(种苗)企业检疫需求,为生产中使用进口种源提供安全保障。

(3)农作物品种综合区试验站建设项目

在各区试验站建设100亩高标准试验田及相关配套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田间工程:农田100亩,隔离网2200平方米,田间水泥路4000平方米,灌溉渠1500米,排水渠1000米,喷灌设施5亩,连接塑料大棚4亩。

土建工程:100平方米种子试验储存室、150平方米储存室、20平方米泵房、1000平方米水泥打谷场、200平方米办公室、资料分析及临时生活用房、100平方米农机具仓库。

农业机械设备:中型拖拉机1台,小型拖拉机1台,小型收割机2台,住宅脱粒机2台,小型插秧机2台,小型浓缩机2台,小型轧花机1台,中型水泵2台,农用运输车1台。

种子检验分析及数据处理等仪器设备:微型计算机及附属设施3台,发芽箱2套,烘箱2套,冰箱2套,传真机1台,0.01 g电子天平3台,0.001 g电子天平2台,称重秤1台,计数谷物用5 kg电子称重秤2台。

其他工具:计算器5台,牌匾、包包等一些太阳收纳工具,一些常用农具,办公设备5套。

各区域试验站建成后,可承担20组国家和省下达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任务。

(四)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中心建设项目

每个展示中心将建设300亩示范场,其中展示功能区60亩,示范功能区240亩。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土建工程:水泥打谷场占地1000m2,高标准仓库10,包括3个储藏室,2个种子检验室,2个各种小品种仓库,1基地生产资料仓库,2个基地员工办公室,总建筑面积300m2,3个农机具仓库,总建筑面积10。

田间工程:平整改良300亩示范田土壤,完善田间沟、渠、涵等排灌系统,修建3000米田间道路,修建隔离防护网。

农业机械:农业机械:1收割机、1台东风50拖拉机及配套农业机械、2台手扶拖拉机及配套农业机械、2台手扶插秧机、3台植保烟雾机、2台小品种脱粒机械。

仪器设备:干燥箱2个,电子秤2台(3-5kg),电子天平2台(0.001g)。

其他设备:文件柜2套,台式电脑及相关外设2套,空调设备2套,摄影器材1套。

项目建成后,每个展区每年可展示水稻、小麦、棉花、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00个以上,大面积示范新品种5-10个,开展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适时病虫害防治技术、合理施肥技术等1-2配套生产技术的试验和组装示范。

(五)救灾种子库建设项目。

盐城和徐州分别改扩建1救灾种子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修复新的现有银行,建设1000平方米的银行,建设1000平方米的水泥打谷场以及采购和更新相关机械设备。

新建仓库:采用彩钢板拼装,面积1000 m2,其中常温仓库500m2,低温仓库500m2,仓库采用彩钢板拼装。

现有仓库的翻新:通过维护墙壁、地板和相关设施来翻新现有仓库。

土建工程:水泥打谷场1000平方米,电器及附属建筑200平方米,围墙600米。

机械设备:包括4台制冷除湿设备、2台制冷机组、2台输送机、4台叉车、电控设备和消毒设备。项目完成后,可储备200万公斤种子。

项目建成后,* * *可增加储备能力约400万公斤,基本能满足我省正常年份救灾应急种子储备需要。

第五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省略

第六章施工进度

本项目计划建设工期为2006 -2010年,每年各项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省略

第七章保障措施

1,加强农作物种子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农作物种子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行业。为确保项目建设五大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部门领导担任组长,财务部门、省农技推广中心、省种子站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良种体系建设项目的方案审查、组织实施、监督管理、考核验收等重大事项的组织协调工作。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的协调和监督,项目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和建成后的运营,实行各级领导负责制。项目建设要成立项目实施办公室,隶属于省种子站,具体负责各类项目的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协调管理和各环节的有效配合和衔接,加强省内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的密切合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指导,严格按照建设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2.加大对农作物良种体系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紧密结合种子工程、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省农业三大工程和国家、省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加大对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投入,支持新品种开发和良种推广应用,引导科研育种单位与种子企业紧密合作。制定农作物良种体系建设配套法规和配套措施,稳定投入机制,拓宽投入渠道,保障产业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同时,要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作物、重点企业的政策支持,引导市场和社会资本向优势项目区集聚,充分发挥各类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3.加强工程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严格执行建设程序,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建立项目决策咨询评估制度,规范审批程序,确保前期工作质量。完善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和竣工验收制,使项目建设走上制度化管理轨道。招标投标活动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公开、公正、择优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禁止任何地方、部门和个人以任何名义和形式干预正常的招标投标活动。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确保配套资金按项目合同和实施方案落实到位,规范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加强项目执法监管,重点加强对项目建设、财务等关键环节和程序的监督检查,建立项目建设绩效奖惩机制,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4、创新项目监管和运营管理机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组织对项目程序、建设进度、工程质量、招投标及合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专项监督检查。要创新项目运行机制,以国家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有形设施为基础,吸引农村集体、服务组织和农民以设备、资金、土地入股等方式投资,通过明晰产权、强化利益联结等方式,探索符合市场机制要求的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新机制,确保投资效益的长期发挥。项目建成后,将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构,制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深化改革,建立合理的劳动人事、利益分配、员工培训、绩效考核体系等。,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进行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使国家资本投资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