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系利用存在哪些问题,治理措施?

二、几大水环境问题1、水污染问题长江流域天然水质良好,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良好水源,也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栖息地。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流域特别是中下游的水污染已成为长江水环境的严重问题。根据1996年1017km的长江干流、26条支流和3个出湖口的年度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枯水期,ⅱ类水占总评价河长的28.4%,ⅲ类水占54.4%,ⅳ、ⅴ类水占65438+。丰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河长的39.6%,ⅲ类水占47.2%,ⅳ、ⅴ类水占13.1%。超标的主要污染物是耗氧量、氨氮和挥发酚。与1991年相比,枯水期ⅲ类水质由20.7%上升到54.4%,ⅳ、ⅴ类水质由11.0%上升到17.2%,呈明显恶化趋势。长江下游水污染防治措施滞后,主要河流73%被污染,江苏堤防85%,上海90%,而江南运河一路被污染,通过200多级河流向两岸扩散。大部分城市水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嘉兴、常熟等城市很难找到合适的饮用水源。这个地区的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和洪水灾害一样严重的突出问题。长江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可以概括为:(1)影响生活环境,危害人民生命健康。水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危害人类健康。许多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通过污染的水体传播,使得一些地区已经设计控制的传染病有上升趋势,甚至造成局部流行。水污染严重威胁着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目前,在城市河段选择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源越来越困难,普遍呈现出品质性缺水危机。据初步统计,长江干流有近500个取水口,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沿岸污染带的影响。如果全部从河中心取水,将比原始投资多花费数十亿。(2)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长江流域水污染事故频发,不完全统计仅1996起,干流重大污染事故就超过1000起。1997 10 10月8日,满载460多吨国家一类危险品——工业纯苯的油轮赣福油0005在长江云阳段搁浅,货舱受损。大量纯苯涌入长江,奉节县被迫全面停止从长江取水。有人从梅溪河运水进城,水价高达4元,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3)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水环境的恶化改变了生物原有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受到很大影响。许多动植物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一些珍稀物种正面临灭绝。长江的自然资产在逐年减少,水污染是减产的原因之一。例如,南京河下游的鲥鱼和箭鱼比20世纪70年代减少了80%以上。主流四大家鱼产卵场、渔场萎缩,一些污染严重的河段甚至鱼虾消失。(4)水体功能失去了原有的资源价值。水污染影响水的功能使用,削弱水的景观和娱乐功能。许多天然浴场已经消失,一些景点也因水污染而大大逊色。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也影响了渔业和农业用水。水污染原因分析:(1)废水无节制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用水量的增加,排入河流的废水量也在增加。水利部门最新调查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废水年排放量为256亿吨,比上世纪80年代废水量增加了一倍多。这些废水80%以上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是造成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成为流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一方面,它们极大地增强了区域经济实力。另一方面,由于乡镇企业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乡镇环境尤其是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小造纸、小制革。(3)用水量增加造成污染型缺水,加剧了水环境问题。由于用水量增加和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长江三角洲和部分支流供水日益紧张,水污染成为污染型缺水地区和水网地区无水可用的严重现实问题。(4)缺乏对流域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是水污染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的原因。长江水资源保护规划早在1986就已完成,并纳入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但由于缺乏进一步的区域规划,一些城市在规划河段时没有考虑与干流规划的衔接,其原则和标准与总体规划不一致。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能够统一管理和监督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实施的权威机构,没有能够确立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法律地位的法律,因此无法在流域范围内统一实施水资源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管理。污染从城市上游向下游分流,甚至“以邻为壑”的现象时有发生,水污染的势头无法得到有效遏制。2.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近年来,由于排入湖泊、水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九五”期间,“三湖”即滇池、巢湖、太湖都在长江流域。鄱阳湖和洞庭湖目前处于中等营养水平,但磷和氮含量偏高,处于向富营养化过渡阶段。近郊区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较高,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武汉东湖等。滇池一直是昆明城市供水的源头,但水质一度超过V类标准。原本占云南国土面积3.5%的草海,接纳了昆明一半左右的废水,使水体黑臭,失去了利用价值。巢湖每年7-6月10出现“水华”,湖中藻类大量繁殖,从水面下0.5米发展到1.5米深,有难闻的气味,影响供水。1989年6月,合肥市新建第四水厂因水华被迫停产23天,造成经济损失1亿元。太湖富营养化面积占全湖70%以上,富营养和富营养化面积占10%。90年代以后,每年夏秋季都会爆发“水华”,藻类数量在65,438+09,865,438+0-65,438+09,994,65,438中增加了5倍。太湖总磷的年平均值从80年代的0.005mg/l上升到0.10mg/L;TN平均浓度从65438±0.94mg/l上升到2.72 mg/l,表明太湖水污染已经非常严重。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原因分析:我国含磷洗衣粉人均净消费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0.3kg/人/年增加到2.0 kg/人/年。据初步计算,一些湖泊中洗衣粉带来的磷量已占入湖总量的20%左右。太湖流域化肥年施用量200-300万吨,平均每亩1000-200公斤,农药用量5-8万吨,平均利用率不足50%。它随灌溉水或降水淋溶到河流和湖泊中,并在湖泊和水库中积累。水产养殖和牲畜污染也是湖泊和水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流域围网养鱼水面不断扩大,人工投饵量不断增加,但投饵利用率极低,造成NP直接污染,部分湖泊NP已占入湖NP总量的30%;此外,湖库地区风景优美,旅游业发展迅速,宾馆饭店比比皆是,废弃物和污水直接进入湖库,导致流域内湖库水质迅速恶化。3.水土流失根据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56.2万km2,年水土流失量为654.38+0.568亿吨。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金沙江下游、嘉陵江、沱江流域、乌江上游以及重庆至鄂西的三峡库区。上游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5.3亿吨,其中45.3%来自金沙江,27.4%来自嘉陵江。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破坏土地资源,制约可持续发展。长江上游地区山高坡陡,土层薄,降雨多而集中,土层抗侵蚀性差。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土层会迅速变薄,土壤肥力降低,甚至出现“石化”和“粗砂”,丧失农业利用价值。二是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泥沙淤积,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害加剧。三是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利设施被水土流失淤积,给长江中下游航运、水利工程、水资源综合利用和防洪安全带来危害和不利影响。从1988开始,经过10年的努力,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万km2,节约了部分土地资源,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控制区土地的环境容量。但是,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任务仍然相当艰巨,仍有3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亟待治理。而且中游汉江上游和洞庭湖“四水”地区的水土保持也需要加强。4.三峡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三峡工程取得了巨大的防洪和生态效益,但也对上下游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但通过采取措施一般可以消除或减缓。三峡工程对库区水质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位抬高,水流减缓,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在目前排污条件下扩大了沿岸污染范围。水库初始正常蓄水位为156米,对水质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坝前和长寿县城附近。水库在正常蓄水位175米运行,对水质的不利影响将波及整个库区。因此,三峡工程考虑了对水质不利影响的补偿措施。保护水库水环境仅仅靠工程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水环境的管理。三峡水库是长江的一部分,不仅受到上游的污染,而且直接影响下游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因此,三峡水库水环境的保护应从全流域的层面来考虑。虽然目前三峡库区整体水质良好,但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调查,重庆有79个排污口直接流入长江,嘉陵江流入其中。据1996统计,三峡库区每年废水超过10亿吨,其中重庆市每年排放废水8.5亿吨。涪陵有22个排污口,年排污量654.38+0.35亿吨,万州有22个排污口,年排污量0.81亿吨。宜昌库区排污口主要集中在巴东,年排污量0.6亿吨。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库区水域后,沿河城镇的一些地段已形成严重的海岸污染带。水库建成后,流速减缓,复氧和稀释扩散能力下降,加剧三峡库区水污染。三。对策建议1。加强法制建设,尽快制定《长江水资源保护条例》。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实行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加强环境管理”三大政策,确立了中国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要根据长江水污染的特点和流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资源保护下载文件到计算机上,发现用起来更方便。下载后还有1页未读。继续读。

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有效遏制长江水污染势头,确保长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统一规划,逐步实施,防治长江水污染,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流域跨行政、跨部门的特点,任何部门或地区制定规划都会是片面的。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应当按照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规划。由流域机构牵头,根据全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目标、措施和要求,统筹考虑、综合论证,统一制定流域规划。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流域统一规划,制定配套的区域规划。经批准的流域和区域规划是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污染的基本依据,应当纳入流域内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加强流域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以长江流域为基础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实现中央、流域、区域三级管理。完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充分发挥现有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作用,赋予其必要的管理和监督职权,行使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流域监测管理,监督规划实施,对省界断面、水资源保护纠纷等水污染事故以及城市入河排污口实施统一监测管理。4.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减少污水排放。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开发成本越来越昂贵。为缓解水资源矛盾,有效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确定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长江流域的供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据预测,到本世纪末,长江流域城镇和农业灌溉缺水仍将十分严重。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除了继续建设新的水源工程外,还必须大力开展节水宣传,实施全面节水战略。农业、工业和城市应该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来减少污水排放。5.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上行控制途径。除了常规的环境工程技术外,富营养化湖泊的修复方式应更加重视和采用生态技术。对于点源污染,采取截污分流、建立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等外部控制手段。湖泊中的污染负荷通过营养沉淀、底泥疏浚和污染分流冲洗等内控手段实现。对于作为造成湖泊富营养化主要因素的面源污染,可以加强水陆交错带和生态缓冲带的建设,使水陆交错带作为地表径流的主要载体,过滤地表径流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化肥、农药等污染物。水陆交错带由于景观界面效应,生物种类多,生物量大,根系微生物活动强烈,径流携带的有机物在此环境中被降解、吸附和吸收。这种方法在国外已经广泛使用。美国明尼苏达州罗斯维尔市Mccarrons湖上游建设了混合滞留/湿地雨水处理设施,日本霞浦湖建立了生态缓冲带,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资源。特别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却忽视了对水资源的爱护和保护。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更新观念,提高全民对保护长江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提出提倡讲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齐新将共同努力,加快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步伐,为今世后代留下美好的水环境和生存空间。7、明确经费渠道,确保投入是为了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证水资源保护机构正常业务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支出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水资源保护管理队伍,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跨地区、跨区域和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筹集和安排资金,保证投入。为确保水资源保护的科学管理,帮助制定指导性政策,应加大对水资源保护科研的投入,为水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