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剧院概况
广东潮剧院自成立以来,先后创作、整理、演出了《陈三五娘》、《续李靖的故事》、《苏六娘》、《慈浪洲》、《杨岭坡的争论》、《扫窗会》、《柴房会》、《闹柴》等一批优秀剧目。其中,《火烧临江楼》、《苏六娘》、《告诉我的丈夫》、《李京记》、《闹坑开封府》、《王进酒》、《张春郎的发髻》、《烟花少女与状元郎》等9部剧目被拍摄成电影和戏曲艺术片,大量演出剧目被制成音像制品在国内外发行。
自1957以来,广东潮剧院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厦门等地演出,受到广泛好评。特别是他曾四次赴北京演出,均载誉而归,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海外,广东潮州剧院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先后组织60多个代表团赴柬埔寨、泰国、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法国、美国、香港、台湾省、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使潮剧成为增进潮州人乡情、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改革开放以来,潮剧在剧目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张春郎的理发》、《袁崇焕》、《巴别塔与狄青》、《三湘茶店》、《陈爷爷的择偶之路》、《南国之魂》、《岳》、《烟花少女与状元郎》、《边关爱恨》、《老兵回国》等。
广东潮州剧院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50年代潮剧六大班的名家基本都集中在剧院。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一些汕头戏剧学校和一些大学的毕业生或经过专门培训的艺术人才不断被输送到剧院的各个部门。文革后,潮剧恢复了建制,老一代艺术家如、等,身体力行;以陈学希、方展荣、郑健英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中青年艺术家成为领军人物。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年轻艺术家。
目前,广东省潮州剧院狠抓艺术建设,强化管理,努力为潮剧的发展和振兴做出新的贡献。1.承担潮剧剧目创作、艺术理论研究、潮剧史料收集、整理、归档管理等任务;
2.培养潮剧编导、编剧、演员、表演者等各方面的人才,为人民出戏,为艺术生产建设服务;
3.搞好艺术生产,排练好剧目,实施精品战略,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多排练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潮剧精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重大艺术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拓展海外演出市场,扩大潮剧知名度;
5.负责谢慧如潮剧艺术中心的运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