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全国和我市就业形势严峻。但在国家和我市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措施的作用下,4月份以来用工需求稳中有升,全年就业形势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2010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国内现有政策导向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预计我国及我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有利于保持我市就业形势稳定。但考虑到劳动力需求形势仍不乐观,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明年全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总体比今年好。一、2009年北京市就业形势总体特点(一)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出台的促进就业政策综述。去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为应对危机,国家及时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逐一公布。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在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中,公布了20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举措。在国内外失业率上升、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市密集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六个一”、“新六条”、“十五条”。降低企业人力成本,为企业“减负减压”,通过休假、缩短工时、降薪等方式减轻减员压力,提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率。加强就业培训服务,提高职业技能。提供科研助理、村官、社区岗位等就业机会,解决大学生就业。加强城乡统筹,将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向农村延伸,扩大农民转移就业。(二)2009年就业形势分析在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的作用下,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回暖,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1,整体就业呈现稳步向好的趋势。今年以来,在一系列保增长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北京经济在今年初触底并逐步回升,季度增速分别为6.1%、9.4%和12.8%。预计年增长率接近10%。经济形势的放缓必然会对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环比增幅从2008年二季度的2%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1.5%,二季度略有回升,三季度增长1.2%。该市城镇登记失业率自5月份以来不断下降,至9月底达到1.77%,为2006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全年预计控制在1.82%以内,低于年初2.5%的控制目标。2.各行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差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经历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演变,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剩余劳动力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今年以来,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延续了这一趋势。6-9月,三次产业增加值和就业比例分别为0.95︰25.4︰73.65和2.4︰22.12︰75.48。但从行业来看,各行业增加值和就业的增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金融、科研开发、教育卫生、文化等行业附加值在增加的同时,对就业的需求也在增加;制造业、建筑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在不增加就业的情况下实现了增加值增长;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值为负或为零,但就业人数保持增长。进一步分析各行业的结构偏差,制造业、金融业和信息服务业负偏差明显,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正偏差明显。与2008年末相比,信息服务、金融、制造等行业的偏离度下降更为明显,反映出这些行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对就业的贡献在明显下降。行业本身的特点,外部环境的变化,各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决定了不同的偏离方向和程度。3.各区县就业增减分布不均。近年来,按照建设四类功能区的要求,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各区县就业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以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数衡量,今年6月5438-9月,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总部要素特征明显、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区县和顺义区等经济增长较快、人口管理较好的区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市同期水平。但转移就业压力大的房山、门头沟、生态涵养区等产业转型地区的登记失业率高于全市水平。从各区县登记失业率变化来看,同比下降的区县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顺义、丰台、通州、门头沟、平谷、密云,同比上升的区县为房山、怀柔、延庆。4.国有和集体经济就业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就业明显增加。今年,我市国有和集体经济就业人数有所下降,但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明显增加。6月5438-9月,我市国有和集体经济从业人员总数分别为654.38+0.84万人和654.38+0.47万人,比去年底分别减少3.7万人和2553人,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3765.438+0.7万人,比去年底增加近4.2万人。说明我市今年出台的促进就业政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明显。二、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1)劳动力需求形势仍不乐观。随着劳动力供给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动力需求形势不容乐观。以全市各行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衡量,2009年前两个季度各行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虽然三季度各行业普遍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部分行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继续大幅下滑。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分别为94.9、98.9、92.9和114.6,同比分别下降27.2、1.4、25.1和35.9个百分点,显示劳动力需求增长。(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2000年以来,北京市第三产业结构的偏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第一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延续了一贯的正偏离趋势,表明其劳动力转移压力仍然较大。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在2004年之前开始呈现出由正值向负值偏离的趋势,绝对值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反映出北京市第二产业的吸纳能力从2004年开始逐渐增强。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从2000年开始为负值,但绝对值逐年减少,反映出近年来北京在发展高端服务业、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的同时,创造的就业机会较少,但对发展低端服务业和吸纳就业较多的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3)产业布局调整导致常住人口和就业人口空间布局差异明显。近年来,随着北京产业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城市常住人口和就业人口的空间布局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一方面,常住人口倾向于向郊区转移,常住人口在二三产业的就业一直在缓慢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第三产业向核心区和扩展区的高度集中,大量不住在这一区域的就业人口迅速涌入,导致城市就业密度迅速增加。这种居住与工作分离的现实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加剧城市交通拥堵,增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难度。(四)落后的体制和相关政策的缺失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北京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在20万左右,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有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也有就业观念需要转变的原因,但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体制可能是根本原因。在招生、教育课程、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缺乏长远规划,造成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此外,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存在政策体系不健全、创业环境亟待改善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展。(5)就业培训“分量轻”,影响培训效果。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不断加强就业培训服务,如启动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阳光工程”。但各种就业培训服务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这类培训服务还是“分量轻”,订单、高端技能、长期辅导的培训相对欠缺。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根据不同劳动者类型提供相应的培训,以增强就业培训的实用性和层次性。3.2010年北京市就业形势判断基于2010年我市就业环境分析,综合判断2010年北京市就业形势将好于今年,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1)全国和北京市经济保持平稳上升态势,为就业形势的改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目前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作为滞后指标的就业数据也呈现向好趋势。根据IMF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最新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实现3.1%的增长率,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国内情况来看,预计明年中国经济的重心将逐步从保增长转向稳增长、调结构。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逐步稳定政府投资规模,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能力,推动经济由政策驱动型向内生增长型转变。从我市情况看,根据我市经济周期、产业发展、需求支撑的运行规律分析,2010年我市整体经济将处于恢复期中期,预计2010年北京市经济增长将保持在10%左右。(二)中国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虽然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但影响我国就业增长的制约因素很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第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据预测,2010年,我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城镇劳动力供给约5000万。但从需求情况来看,只会创造4000万个就业岗位,劳动力供求缺口将达到10万左右。二是新增劳动力的专业技能素质与岗位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初级劳动力过剩与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局面并存。三是大量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自身技能素质无法满足岗位要求,难以实现再就业和就业转移目标。第四,当前金融危机对经济的滞后影响仍将持续,中国外需环境改善尚需时日。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用工需求疲软。(三)首都就业形势仍面临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并存的局面。从劳动力供给来看,城市劳动力供给规模将继续扩大,这主要是由于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国际人才和留学人员的吸引,高校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中外来人口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从劳动力需求来看,近年来北京经济增长保持了较高的就业弹性,特别是在一系列保障民生政策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有效需求增速明显滞后于供给增速。今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明年,在全国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资金成本、水价、电价等生产成本的上涨,将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也必然影响用工需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和发展高端产业所需的高端R&D、商务、金融人才和技术工人明显短缺。部分企业和社区“失业”,大学生就业困难。目前自主创业环境不完善,劳动报酬缺乏吸引力,创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和配套政策达不到适龄劳动力的预期水平,很多人选择自愿失业,不仅增加了未来的就业压力,也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闲置或浪费。四。政策建议(1)继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企稳向好,我市经济进入持续上升通道。种种迹象表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世界已经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在此期间,我市经济发展的亮点将是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优化产业结构。要充分发挥首都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总部经济,逐步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集群。推动第二产业升级增强就业吸纳能力,鼓励第三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生活服务业,继续挖掘第三产业就业吸纳空间,促进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加快多中心产业布局,实现常住人口和就业人口良性发展。(2)加强政策创新,引导大学生多元化就业,完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进一步加大创业专家指导团队和创业项目资源库建设,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设立大学生创业资助标准,落实大学生创业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实现大学生就业渠道多元化。(三)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中的主导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中小企业市场准入,加强中小企业产品政府采购,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对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吸纳新增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给予财政奖励,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中的主导作用。(四)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一是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强化公共服务促进就业和缓解失业的作用,建立服务大学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就业长效机制,提高就业服务能力;二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主要包括加强基层服务力量,提高基层人员素质,创新服务手段,满足城乡劳动力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