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八点建议
“一群没上过课的人给正在上课的人培训,结果上课的人就不上课了。”“他们学的没用,学的也没用。他们回家后会从头摸起。”有一线老师这样说现在的师资培训。上面的引用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很多地方师资培养的现状:有的是“空空导弹”,不接地气;有的是“地对地导弹”,对老师影响不大。高度接地气、解决问题的“空对地导弹”训练太少了!
我的观点是,供给侧的教师培训改革是从需求侧倒逼的。
为此,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出八点建议。
第一,培训单位不能垄断,要向社会开放。
不能指定或委托教研室、进修学校和师范大学作为教师培训的唯一选择机构。培训单位不要搞垄断,要面向社会对所有有培训资质的机构进行公开招标,这样成本会降低,质量会有保证。
第二,培训师要竞争上岗,培训效果要和绩效挂钩。
在同一个培训主题中,提供多个培训师的名单和简介,供学员选择;培训师结束教学后,让学员评价对教学的满意度。如果满意度低于基本培训费,达到满意度就可以获得奖金和优秀奖励,让学员也有压力,效果当然有保证!
第三,培训前要进行调研,培训内容要因地制宜,培训形式要创新。
把问题变成训练题目。遵循“收集教师提问,分类汇总,集体咨询,确定教师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的思路,形成培训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培训实施方案。
我们不应该说我们有什么,而应该弥补我们的不足,从“我们有什么,我们吃什么”向“顾客点什么,做什么”转变。
训练方法的创新。提前发放资料,让老师自学,现场采取合作、探究、提问、评选的形式,课后跟踪转化。
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满堂灌来指导教师的课堂改革。课堂改革从培训课堂改革开始!培训班应该是一线教师课堂的引领和示范。
第四,基于课程改革的时态,关注教师培训趣味的变化。
响应教师的新需求。以课改培训为例,从“为什么改?”升级为“如何改变?”以及“怎么改更好”?“我来教你怎么学”或者“我来教你怎么提高?”然后做一个示范,“这门课就应该这么教?上课还能这样吗?”。
选择适合老师口味的教学方法。一线教师不再停留在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研究,已经开始转向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研究;他们需要的是各种积极活泼的教育案例,然后在对案例的感受和解读中有意识地进行交流、归类、抽象和提升,从而在具体情境中自然地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培训导向:解决问题,主动,接地气,实用,可操作。
五、统筹规划培训时间,尽量不占用教师法定休息日。
师资培训是好事,但一定要做好!职能部门要统筹规划,提前公布培训时间,让学校错开课程安排,尽量不占用教师法定休息日。实在无法安排的,可以采取轮换制;如果时间过长,可以采用岗位制,让老师安心学习。
六、推行教师培训券,让教师自主选择培训。
以县或学校为单位,推出教师培训券。我的设想是,学校只规定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一年的培训费用,学校会随时发布培训相关信息,教师在费用范围内选择培训的级别、内容、时间和地点。我选择,我需要,我成长。
七、培训全覆盖,杜绝培训专业人员的出现。
培训不是公办学校教师的专利,民办学校的教师也应该纳入培训模式。
培训不能由优秀教师承包,部分教师不能成为参与各级培训的专业户。同时,老教师也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八,打破校长特权,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
如果你和校长关系好,你出去参加培训的机会就越多。谁来参加培训,成了校长的特权,成了校长“送人情、拉关系、送礼”的手段。
一些教育职能部门为了拿回扣,与社会培训机构联手,强行向学校摊派培训指标。
当前急需打破校长特权,引入公办教师外出培训的积分制;同时,打破行政层面组织培训的潜规则,铲除滋生腐败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