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丽|谈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参与匡桂芳老师督导的思考

邝桂芳老师的头衔太多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全国著名多动症治疗专家,其他的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无论是在医学领域还是心理领域,匡老师在岛城都是首屈一指的。

本次监督的案例是王先生举报的。她报道的是一个危机干预案例。求助者曾在各大医院确诊,医生开了药,但家长觉得药的副作用太大,药只是断断续续吃,来访者已经自杀过几次。王老师的疑惑是:这位来访者被诊断为抑郁症。她是我们的工作范围吗?

针对这个问题,匡老师首先问了大家对这个案例的感受:如果接到这样一个求助者,你会有什么感受?大家纷纷发言:紧张、焦虑、恐惧、苦恼、无力等等。

在了解了大家的感受后,匡女士给我们讲了她在门诊遇到的一些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患者。她提出了“边界”这个词。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应该是有界限的。

匡老师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她给很多患者的建议包括两部分,一是吃药,二是心理治疗。然而,一段时间后,患者停止服药,因为他们的心理治疗师说,服药的副作用太大,对身体不好。

这是一个界限的问题。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给病人开药有自己的专业性。作为病人,遵医嘱是非常重要的。遵医嘱最好的证明就是按照医嘱吃药复查,但是很多心理医生不懂医学知识,却突破界限,随意给患者提建议,让患者不敢吃药,这对患者来说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这种事情绝不是个例。很多咨询我的患者都擅自停药了。所以,先了解患者的就医经历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患者在看了药品说明书后,片面扩大了副作用的影响。我总是耐心地向他们介绍遵医嘱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及时与精神科医生讨论自己的病情,然后配合心理治疗。因为我很清楚自己的责任,精神科医生的专业知识绝不是我们能比的。尊重他们的专业知识,就是对病人负责。

所以匡老师指出: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最好有精神病学的知识,有精神科医生的支持,对咨询师和患者都有好处。

一些老师提到,他们在得知来访者的经历后,感到非常震惊。匡老师还提出了“边界”二字:咨询者必须明白,咨询过程的崩溃是来自于自己,还是来自于来访者。

如果崩溃来自于自身,那么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也是需要关注的。如果心理咨询师在倾听的过程中陷入崩溃,显然心理咨询师没有能力保持清醒,带领求助者走出泥潭。在这种情况下,尽早转诊是对来访者负责任的表现;如果崩溃来自来访者,而心理咨询师感受到来访者的崩溃并能及时走出,那么这只是心理咨询师的好感,心理咨询师可以进行下去。

这让我想起了北京林业大学李明老师讲的一个例子。在一次地震危机干预中,许多心理学家来到受灾地区进行心理援助。一些辅导员在看到地震造成的灾难后崩溃了。他们抱着受助者,情绪难以控制。用“哭”来形容他们一点都不为过。最后,事实证明,受害者反过来安慰辅导员。

现在我觉得很可笑。其背后,心理咨询师对大事的容忍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如果心理咨询师分不清这种崩溃是来自于自己的宽容还是自己此时对对方的爱,那怎么去帮助别人呢?

听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我最近接待的一个病人。患者在精神科被诊断为抑郁症和焦虑症,但因为怀孕,吃药成了问题。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的抑郁症状非常严重,经常让我感到力不从心。如果我不吃药,单纯靠心理咨询很难解决。于是我问了匡老师,匡老师说心理咨询是高危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没有精神科医生的支持,最好不要接这类病例。

我的心突然清晰了很多,纠结了很多天的感觉烟消云散。原来我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这个病人需要转诊,但我一直下定决心。所以,为了病人,我也必须做转诊。是匡老师的督促给了我力量。

“听你的话胜过学十年”的感觉

匡老师的督导信息量太大,无法用一篇文章记录。一个简单的“边界”就足够让我想很多了。王总在督导会上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匡总一一解答。别急,我慢慢整理,和你一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