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践行四川农业大学精神
一、爱国敬业:用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精神使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主义的本质是爱人民。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未来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是全面小康时期中国未来的中坚力量。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当我还是班主任的时候,面对6名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1的城市低保学生,3名单亲家庭的学生,2名成绩不及格的学生,3名心理困难的学生,我感到了压力和责任。“不抛弃,不放弃”,安顿下来关心学生,能够和他们交心。这是一个班主任应该做的最基本的工作。
截至目前,2019暑假前夕,班里32名同学即将离开校园,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习。出发前,我会在办公室里和每个同学见面,逐一谈心,希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步入社会扬帆起航的信心,勇敢适应社会,迎接未来的挑战。回想起来,当时给予学生的鼓励和帮助,成了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严格遵守学校防疫要求,克服困难,撰写毕业论文,寻找就业单位的精神动力。
2020年春节,有学生反映,一名心理困难的学生在家中出现严重的心理抑郁,这成为杨恒老师深切关注的问题。每天和家长微信,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向学院汇报,寻求学院心理老师的指导;督促家长就近就医,推荐成都专科医院;与班里其他同学联系,创造一个正常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康复。最终,在医生、家属和同学齐鑫的帮助下,学生病情有所好转。他不仅顺利毕业,还在家人的陪同下亲自回到学校完成了毕业手续,并合拍了《毕业照》。
在两个留级的同学身上,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尽力而为。2020年春节前,在对班级学生缺学分逐一清理的过程中,发现有两个留级失败的学生欠了十几门课程学分。他们只有一次补考,必须通过所有考试才能拿到足够的毕业学分。面对学生的恐慌、信心不足,甚至有放弃毕业的想法,帮助他们调整选课计划,联系课程老师补上可替换课程的学分,鼓励他们全力以赴积极准备补考。最后。两名学生通过了所有课程考试,顺利毕业。
二、苦练内功:投身专业建设,做学生实习实践的“护航者”。
2015至今,杨恒先生一直担任旅游管理系实验室主任,负责专业建设中的实验、实习和实践教学工作。旅游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作为支撑课程教学和学生成长的平台。三年之内,* * *和当时的旅游管理司司长一起,分析了省内旅游企业的情况,前后跑了30多家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历经三年,初步建立了涵盖规划、资源保护与开发、高星级酒店等五大类型的32个教学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前基地。五年来,这些基地承担了2000多项实践教学任务,解决了200多名学生的就业问题。
2020年注定是艰难而难忘的一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压力大。除夕那天,我接到实习基地的电话,说因为疫情原因暂停作业,三名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需要学校协助安全遣返。随后,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毕业实习生面临着打卡保护、是否回国或是否回袖手旁观等具体工作的落实。在学院党政领导下,认真梳理分散和集中实习学生名单,建立联系小组,督促学生每天打卡,落实实习生动态日报制度,积极关心学生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实习和学习。作为一名毕业班主任,在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下,积极推荐就业单位,鼓励学生参加校园空招;面对重大疫情,协助学生重新申请、邮寄就业协议,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杨恒老师表示,为了一步步实现一流专业建设的目标,她将始终坚持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为学生的实习实践保驾护航。
三、团结拼搏:与人为善,群体发展,做同事心中的“好战友”。
在四川农业大学,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队和组织。一个人的奋斗,不如一个团队;个人成功的背后是一个团队的汗水。杨恒老师认为自己今年很幸运,恰逢学校“双教计划”的“破冰年”。鼓励她找到优秀教师的“坐标”,积极准备本科教学质量奖,争取特等奖。最让杨恒老师印象深刻的是,为了迎接今年的教学质量奖竞赛,学院很早就成立了教学质量竞赛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和落实教学质量奖的工作规则。初赛前,学院主管对所有参赛教师的师德和课程档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确保教师符合比赛要求。在大赛筹备过程中,学院党政关心教职工成长,工会积极组织协调,帮助借用会议室,做好大赛预演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在“团结拼搏”精神的指引下,老师们团结一致,有建议,从课程理念上明确特色教学理念;建议从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的互动环境;建议从课程设计上深入引入旅游管理案例;亲力亲为,陪她买比赛服,提供化妆品,大赛前做心理辅导。一路走来,杨恒老师很庆幸自己是这个团结团队中的一员,也觉得这不是她一个人的胜利,而是团队齐心协力把她推上舞台,让她获奖的集体荣誉。团队精神激励着她继续和老师们一起战斗,让未来的战斗更加精彩和美好。
四、求实创新:一边学习,一边创新,做高校的终身“学者”。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大学教师应该遵循的实践原则。实事求是地说,四川农业传统本科教学存在严重滞后,改革创新势在必行。面对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改革,杨恒先生主动参加了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教学培训,探索融合式教学方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面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广阔上升空间,我们成功设立了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希望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和科研中,要积极学习、探索、创新,用更好的“知识”服务于工作。
作为一名历史学博士,她必须面对专业转型的问题。面对现实,主动承担专业基础课教学,边学基础,求发展,是“求实创新”的必然要求。立足自身特色,探索科研方向,出版近30万字专著《都江堰文化元素深度挖掘与旅游产品打造研究》,承担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培养计划、校级科研兴趣小组计划等多项与旅游管理密切相关的项目。同时很荣幸担任四川省休闲农业协会和学院修订的《休闲农业》杂志副主编。在“四川农业大学精神”的鼓舞下,“无论你来自哪里,都不会害怕任何挑战,学习和创新没有止境,只要你有一颗学者的心。
结论:从2011进入四川农业大学工作的那一天起,老师杨恒就深深地烙上了四川农业的印记。“四川农业大学精神”赋予了她作为一名教师的生命之魂。当她为很多同学的问题焦虑时,当她在工作中面临挑战时感到艰难无助时,当她开始放松要求变得浮躁时,“川农大精神”总能给她力量,警醒她。在“四川农业大学精神”20周年之际,杨恒希望在“四川农业大学精神”的鼓励和引导下,作为“四川农业大学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做一个更好的“四川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