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铁饭碗,回家创业。现在公司上市,估值70亿。他是怎么做到的?
放弃铁饭碗,回家创业。
说起飘香,首先浮现在脑海的是一句众所周知的广告词:一年卖出654.38+0亿个杯子,杯子可以连起来绕地球三圈。这句广告语占据了各大电视台的荧屏,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但相对于品牌本身,其创始人姜建奇要低调得多,鲜为人知。
姜建奇出生在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湖州南浔。他从小就生活在浓厚的商业氛围中。他每天帮父母的包子店卖包子。
当时大专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铁路局工作。捧着铁饭碗,过着非常悠闲的生活,上班喝茶看报,讨论国际形势,批评时政,下班回家研究如何做好吃的。这样的日子让他极其难受。正好我那个食品专业的表哥在南浔开了个小食品厂,专门做糕点。姜建奇时不时回去帮忙。
这种生活虽然坎坷艰辛,但比每天清闲度日有趣多了。当时一个春节,他能收入一万多元。在一张电影票才五毛钱的年代,一万块钱是一笔巨款。那时候的姜建奇是最幸福的,就算现在一天能赚100万,也没有那时候幸福。
1985年,表哥因为想做别的生意,决定放弃食品厂,于是20岁的姜建奇毅然放弃了在铁路局的工作,回家接管了表哥的食品厂,不顾家人的阻挠。
创办“老顽童”冰棍,年入百万。
接手之初,他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时行业采用寄售制,经销商负责卖货,卖不出去的退回厂家。姜建奇认为佣金制是一种极不恰当的分配方式。生产和渠道无法相互制约,造成了大量的成本浪费,迫使一些厂家将多余的商品放入冷库留待下一年继续销售。
为了摆脱寄卖模式,姜建奇在1886另起炉灶,成立了自己的食品厂,专营冰棍。姜建奇深知食品口感在食品行业的重要性,于是找到了他在食品研究所的亲戚帮忙制作冰棍的配方。
江建起给棒冰取名“老顽童”。它出自《射雕英雄传》里的老顽童周,很好记。由于当时食物匮乏,“老顽童”冰棍很快受到大众的喜爱。到2000年,老顽童的利润已经达到几百万。
尝试转型,创造飘香。
然而,姜建奇并不满足于此。他发现冰棍是一种受季节限制极大的产品。夏季销量高,工厂生产量大。但是到了冬天,销量明显下降,老顽童遇到了自己的局限和瓶颈。姜建奇开始寻求其他的途径,但是他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到底要做什么。他只知道做饭喝酒会比做饭吃饭卖得多。
直到2004年,姜建奇路过一家奶茶店,这家奶茶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忍不住好奇的姜建奇也排队买了一杯。奶茶的味道很好,他就想能不能让奶茶方便点,不用等那么久。
有想法的姜建奇做到了。他请杭州科技农业研究所帮忙研发配方,请设计公司设计包装。大约半年后,产品试制成功。实验室里飘来奶茶的香味,江建起就给它取名为“香飘飘”。
上市前,姜建奇选择了四个城市对香飘飘进行市场测试。他选择了南浔周边的温州、湖州、无锡、苏州四个城市进行试销。每个城市只选取中学、大学和标准超市,每个销售点公司安排人员跟踪,然后标绘结果。
半年的测试结果令人满意——这是一个有潜力的产品。抛开死板的数字曲线,姜建奇为自己亲眼所见而激动不已。
虽然测试结果显示产品会受到市场欢迎,但姜建奇并没有立即将产品投入市场。为了防止大公司发现商机后直接抄袭再败给自己,他先选定学生为目标,以杭州、郑州、南京、北京等几个有辐射的大中城市为中心,陆续在学校周边的商店、超市进行试销。做深做透,再辐射到周边城市,借势成事。
如此一推,香飘飘得到了不错的市场反响,订购电话响个不停。
2005年,全国糖酒订货会在济南举行,清香正式向全国发出邀请。此前,经销商从未见过一杯奶茶,亲自品尝后兴奋不已,现场签售者络绎不绝。几个月后,全国各地的订单汇聚湖州,当年的账面资本迅速涨到5000万元。
资金充裕,姜建奇明白,要迅速抢占市场,占领人们的眼球,必须先入为主。于是姜建奇花了3000万在湖南卫视做广告。成为奶茶行业第一广告。
姜建奇心里很清楚:“对于容易被模仿的新产品,第一拳一定要重,一定要狠,一定要快速进入客户的心智。”
在广告的作用和市场的推动下,其销售额从2005年的几千万元跃升至2006年的4.8亿元。一年时间,放量的速度让姜建奇自己都吃惊。
异军突起,四面楚歌。
当时香飘飘的毛利率高达40%,这个惊人的数据立刻吸引了同行。2006年下半年,喜之郎、立顿、郝好相继进入杯装奶茶行业,一时间全国各地涌现出大大小小十几个杯装奶茶品牌,与香飘分一杯羹。当时广之还说要在两年内拿下香香。
面对崛起的对手,香飘飘并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尤其是奚志郎。因为喜之郎的第一款奶茶不叫优乐美,就叫喜之郎。喜之郎原本只专注于果冻,突然进入奶茶行业,消费者捧着一杯奶茶难免会想到果冻,影响购买欲。瞬间喜之郎投入了香飘飘四倍的广告费用,但依然无法撼动香飘飘的地位。喜之郎的这个命名错误,让姜建奇觉得敌人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大。再加上2005、2006年的努力,南飘北战,一骑绝尘,开始飘飘然。
香味飘到了九霄云外。
2007年,姜建奇出演了一个多元化的角色。首先,他投资数千万开发“方便年糕”和花生。第二,他开了一家奶茶连锁店。第三,他涉足房地产。加上原来的杯状奶茶,香味飘到了“四轮驱动”。
对手方面,喜之郎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迅速调整,改名优乐美,继续投放大量广告继续追求香飘飘。2007年到2009年的两年间,价格战、渠道战、广告战、口水战此起彼伏。一方面是飘香,一方面又要分其他多元化项目。姜建奇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虽然2008年销售额差不多是6543.8+0亿,但和排名第二的优乐美相差不远。姜建奇意识到:危机来了。你的老大哥地位很可能就没了。
战士和手腕被蝮蛇咬伤,立即切开,避免毒素扩散到全身。
2009年下半年,姜建奇开始深刻反思。同时,他也密集拜访了国内多家营销管理机构,试图找到一个保持江湖“一哥”地位的秘诀。
最后,他仿佛被开启了任督二脉,突然顿悟:专注,专注,从多元中抽离。
专注和专注就是砍掉奶茶这种意想不到的业务,很好讲。
第一,年糕投入了3000万,砍掉这3000万无异于浪费水。
第二,切花生,要知道花生已经开始盈利了,年销量已经达到3000万。《花生》的导演因为要切花生,一直在住院。
第三,开了两家奶茶店,生意还是很好的。
第四,当时的房地产行业利润极其丰厚。削减房地产不是很疯狂吗?
香飘飘是他自己做的,年糕和花生也是。那时候的蒋建起就像一个要卖掉自己孩子的父亲,手心都是肉。多痛苦啊。但对手一直紧逼,破了就乱了。于是姜建奇下定决心,砍掉奶茶以外的业务,专注香氛。
为了将香飘飘做到极致,与业内竞争对手区分开来,香飘飘不仅为广告主下足了功夫,包装上的杯子也比一般的更高更大,以示香飘飘够用。吸管方面,相比于竞争对手随便折叠放入包装的吸管,香味是两段飘散的,喝的时候只要将两段吸管连接起来,既方便又有仪式感。
价格战,涨还是跌?
凭借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距,香飘飘坐稳了“大哥”的位置。但到了2009年底,由于通货膨胀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香飘飘为了避免将企业拖入泥潭,率先提价。姜建奇预测,他的对手可能会按兵不动,或者跟着涨价。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优乐美信誓旦旦要杀香,它完全忽略了利润的问题。它没有提高价格,而是降低了价格。
因为传统流通渠道很多经销商受利益驱动,哪个便宜,货就进哪个。在湘鄂情等香型不占优势的市场,优乐美开始大规模入侵,效果明显。
面对对手此时的打击,姜建奇已经做好了降低30%市场份额的打算,必须坚持涨价。终于在5438年6月+2009年2月,终端传来好消息。优乐美的降价虽然带来了小影的短期销量,但消费者普遍回归选择香香,因为它的口感更纯正,所以经销商也回归了。
2010年,香飘飘销量突破10亿杯,销售额达到20亿元,可以绕地球三圈。有一个笑话说:
有人问:“地球外面是什么?”
答:“香飘飘!”
再问一句:什么是“飘香”?
再答:“就是一年卖100亿杯,可以一起绕地球三圈的香香奶茶。”
“听说最近会有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我好害怕!你放心,地外有香,还是三倍。”
香飘飘中奖秘籍
喜之郎、立顿等大品牌为首的奶茶大军之所以飘香,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
第一,它的品质是一致的,很多消费者习惯了香味。即使价格上涨,口感好、包装高也是主力消费者的一致需求。
二是得益于香飘飘的零库存策略。香飘飘的产品都是订单形式生产,到货即发货,拒绝托运,避免了库存压力。这也是蒋建起带来的好处,他从一开始就讨厌寄售模式。
经过十年的鏖战,如今,香飘飘已经牢牢控制了市场的顶端。2014年至2016年,香飘飘在杯装奶茶市场的份额分别为57.00%、56.40%、59.50%,居杯装奶茶市场首位,市场份额逐年递增。
并且自2011以来,寻求IPO上市的香飘飘一波三折,终于成功上市。企业故事达到74.8亿元。未来的香氛能否往前冲,成为价值十亿美元的公司?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