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综合医院不仅完成辖区人群的医疗保健和疾病预防。同时,要参加突发意外事件、自然灾害卫生救援等应急救援任务。比如参加抗洪、地震、传染病疫情救援,从中得到锻炼。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工作,必须制定应急策略,建立应急机制,制定和完善应急控制措施。确保及时、快速、高效、有序应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国家安全稳定。1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无论是重大传染病疫情、各种中毒事件、生活事故、自然灾害和各种恐怖事件,还是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都会有大量的伤病员。面对突发事件,往往超出医院的抢救能力。如果医院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或者准备不充分,必然会不知所措。因此,综合医院要居安思危,制定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极为重要。1.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医院要成立急救指挥部(组),统一协调参与急救的各部门职责,确保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明确各自职责。只有在高度统一的指挥下,才能充分发挥各方力量,调动一切资源,及时控制事件。1.2计划要科学合理。医院要查阅、收集和掌握本地区的各种健康信息(如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地质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管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预案必须系统地反映不同情况下的指挥程序和内容,主要包括向执行任务的各部队下达命令的顺序、准备行动的要求、人员和装备的数量及编组方式、指挥员的分工和指挥位置等。各种支援活动必须在上级的统一指挥下协调进行。1.3的计划要全面、有重点、实用、易操作。医院应制定重大传染病、中毒事件、自然灾害和重大意外伤害的控制计划。传染病的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措施应简单明了,不仅医务人员,非医务人员也容易知道和掌握。让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这样看似简单的措施中来,才是最好的预防策略,才能有效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医院要制定大量伤病员分类转移的标准。因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台风、洪水等)出现大量伤员时。)、意外(如车祸)和恐怖袭击,患者要分类。对多发伤患者应按胸、腹、头、四肢的顺序进行处理,确定手术适应证,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进行挽救生命的紧急手术(如气管切开、胸外按压、胸腔闭式引流、开胸和剖腹止血等)。)应积极开展。同时,对于自然灾害,也要抢救伤员,搜救幸存者,控制疾病的流行。2 .加强应急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能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往往是第一个知道,第一个参与救援的。无论是传染病还是不明原因疾病,还是中毒事件,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急思维对控制灾害蔓延、减少灾害损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发事件前期处理的好坏,往往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最终结果。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并将其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计划,定期培训突发事件应对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提高医务人员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2.1急救培训的内容包括:临床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方法和思路、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传染病和常见中毒的知识、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中的处理、心理素质培训。要组织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2.2强化演练建立的各种预案虽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但只有在反复的演练中,预案才能在一开始就顺利实施,只有通过模拟训练才能提高应急队伍的水平。演练形式有紧急集结拉动、市内重大车祸等事故现场救援、图上作业等。通过演练,不仅可以让大家了解和掌握预案,还可以检验预案是否合理、科学、全面,以便及时进一步修改完善。医院要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应急处理能力。2.3加强应急机制的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突发性、难以预测性,有的甚至不可预测。要开展预警研究,监测预警。要总结医院抢救车辆、中毒等事故的经验,同时研究国内外已发生的重大事故的成功救援经验,如美国“9 11”事件的医疗保障经验、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今年非典疫情控制经验等。借鉴我国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预案和预警指标。提高治疗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在应急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