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葫芦丝培训班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乐器,主要流传于傣族、彝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之间。

葫芦丝分为高、中、低三种,常用的调是降B、C、d,葫芦丝起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族、阿昌、佤族、德昂族、布朗族杂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地方色彩浓厚。

中文名:葫芦丝

Mbth:葫芦丝?;葫芦丝

别名:刀郎葫芦箫(傣语)

起源:先秦时代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西部的傣族地区,也流行于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

傣族人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节日期间,无论是在河里划龙舟,在河上放“高盛”(用竹筒做成的土火箭),还是在广场上“狂奔”,或是在竹楼里饮酒宴饮,都能听到动人的音乐。

葫芦丝以其独特优美的音色、古朴典雅的外观、简单易学、小巧便携而深受音乐爱好者和中外游客的喜爱。

传统葫芦丝属于芦管乐器。它的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个(或三个)竹筒组成。葫芦的上端是吹口,下端与葫芦相连的三根竹筒是音管。其中,中间一根又粗又长的竹筒是主音管,主音管前面有六个音孔(音孔),后面上端一个音孔是第七个音孔,下端一个泛音孔(音孔)。

辅助主音管没有音孔,所以带有簧片的辅助音管的一端插入葫芦主音管的左侧或右侧。葫芦丝演奏时,如果去掉辅音管底部的软塞,带有簧片的辅音会和主音一起发出,但辅音只能发出一个音。现在常用的葫芦丝有C、F、D、B、A、F、G、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