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工作不开心,想辞职。

想换工作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不喜欢:不喜欢工作内容,很无聊,学不到东西或者没有成就感;不喜欢公司,不喜欢公司的文化、制度要求和氛围,不喜欢老板,没水平,不公平,强势,高压;不喜欢同事,无法融入,被排挤,被孤立。

2)无能:工作压力大,难度高。我总是犯错,被批评,被质疑,严重影响了我的自信心。

3)无前景:工作无技术含量,可替代性高,公司和行业下滑,收入低,无晋升空间。

1

第一步:定义问题

找出问题所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想辞职的原因是什么?盲目的坚持是不被鼓励的,轻易放弃更是难上加难。

如果你想离开,你得弄清楚你为什么要离开,是及时止损还是回避困难。

一个人的职业状态不尽如人意,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胜任能力>;企业的要求是你会觉得无聊,工作无聊,状态低落,缺乏激情,结果不是偷懒就是混不下去。

2)当能力

3)当企业回馈不够的时候,你会抱怨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但挣钱的能力没有提高,你会不满。

4)不知道自己的需求,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是最糟糕的。今天看到别人进了互联网公司,挺好的。明天做金融的人要求很高,会跟风做自媒体运营,但是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所以会陷入迷茫的情绪。

职业的本质是交换。我们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为特定人群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精神和物质回报。说白了,就是用我们拥有的去换取我们想要的。

能力不够,得不到想要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改变。

以题目为例,文中只提到了“目前公司管理比较混乱,职能一直不明确”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很累,个人心情烦躁易怒”。

因此,我们不知道主体有什么能力,他想要什么,至少在描述中是这样的。不仅主体可能不知道,很多人也可能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想要什么。

只有搞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才能知道问题应该是“干不下去想转行”还是“公司反馈不够就跳槽,公司不会跳槽”还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好跳槽”。

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正是这些不同的解决方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轨迹。错误的问题+正确的解决方案=错误的结果,只有正确的问题+正确的解决方案=正确的结果。

在分析原因时,大多数人都容易犯根本性的归因错误,尤其是在情况不好的时候。我们倾向于认为事情的发生是因为我们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比如工作不顺心。我们会觉得公司不好,老板不好,同事不好。

当我们成功时,我们倾向于相信这是我们的天赋和努力的结果。这可能是真的,但是在别人成功的时候,我们的偏见往往会让我们认为ta是幸运的,选对了职业方向,进了好公司,跟对了老板等等。

2

第二步:存货收入

既然工作是交易,那肯定会有收获。不要一听到收获就高兴,因为工作不如意的收获很可能是负面的,负面的收获就是教训。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到的教训比一百条真理有用得多。当然,前提是你得先把它们总结出来。

所以我们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在这份工作中

1)我有哪些好的和不好的地方?

2)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以后如何继续获得这种收益?

3)我从这份工作中损失了什么?事后如何避免类似情况?

这种总结是一种复盘。没有复盘,无论你听了多少真话,读了多少书,上了多少课,都很难有大的改变,因为你会重复以前的错误模式,跟着过去的经验走。不自学,现实会用各种残酷的方式教你。

第三步:找到解决方案

好工作=能力*意愿*前景,三者同时并存,两者都不会长久。要知道自己下一份工作想做什么,离不开对这三个维度的了解和分析:

1)职业选择的权重:找到自己的能力板。

能力分为三个等级:

知识:指我们所知道的,包括事实知识和经验知识(法律、操作规程、产品知识)。

技能:可以操作或完成的事情(演讲、数据分析、销售技巧)与知识相结合,成为专业能力。

特质:思维模式、感觉或行为、个性(理性、拖拉、开朗、敏感)

是知识匮乏、技能差还是性格不匹配?要看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一般来说,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只要这个领域不是我们的短板领域。你什么意思?

例如,财务和数据分析需要对数字敏感。如果你天生数感弱,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会非常困难。和我们学生时代学文理是一样的,特点是一样的。如果是以人际交往为主的工作,比如销售、HR方面的招聘、培训岗位,而你天生比较安静,不喜欢过多的人际交往,即使是学霸,也很难从事与自己有太多不同特点的工作。

通过分析哪些能力与现在的工作不匹配,可以有效的找到自己的长板和短板。选择工作的时候要扬长避短,避开自己的短板领域,优先考虑长板领域,不要说自己没用。

事实上,我已经采访了成千上万的这些人,并与数百人进行了一对一的咨询。没有人是真的没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板,找到自己的优势,把他作为我们择业的砝码。

2)持续工作的源泉: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

意愿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兴趣和热情决定的,而兴趣往往受我们能力的影响。毕竟没有人会一直喜欢自己一直做的不好的事情。相反,你所擅长的,会因为正反馈而逐渐成长为爱情。

兴趣的判断一定是经过努力和真正实践后的结论,而不是基于第一感觉的喜欢或讨厌的结论。其实我们一开始喜欢的,可能就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转行学生,一开始以为自己对花艺感兴趣,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把花艺当成工作后,很快就开始厌倦了。

以兴趣维度作为择业标准,是个坑。大家很容易被一些鸡汤文迷惑,以为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东西就可以反击,生活就挂了。

事实是现实中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很少,估计很多人不用工作会觉得更幸福。所以,兴趣只是好工作的三个维度之一。不要过分强调爱情。天生爱是好的,但不讨厌也无所谓。

最后,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有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否则只是一厢情愿。

3)逆袭的基石:选择有前景的领域。

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 * *知识:行业很重要。选对了风口,猪都能上天。现在的鸡汤文也不遗余力的提倡这个。真实情况其实挺复杂的。选择合适的领域很重要,但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很难。

举个例子,如果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像一个雪球,那么足够长足够雪的路就是我们要选择的领域。这个领域既包括行业,也包括公司,还包括工作,所以选对路很重要。

问题是,任何经济和个人都有生命周期。我们的职业生涯一般是30-40年,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是20-30年,比如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短则几年,比如互联网金融。

很多时候,你的雪球还没滚完,路就到头了;有两种情况更糟,一种是冲进去,碾压了很久才形成一条路,什么都没有,或者是快结束了,雪很少,而你才刚刚起步,忙了很久,收入极不相称。

没有成型就冲进去,就像还没开始就进了,很容易成为殉道者。当进入衰退期,一个人的青春就浪费在一艘正在下沉的老旧破船上,并意外地与之陪葬。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的结局就是自己的职业发展与一个行业的初创期同步开始,或者在成长期进入就好,但即便如此,你以后也很难在一个行业退休,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且只会越来越快。过去选择行业的标准不能套用到现在。

我们有几个标准来快速识别有前景的行业:

1,平均工资高

2.大量优秀人才涌入。

3.门槛不低

4、大量加班

5.招聘量不小。

简而言之,它会让你感到繁荣和充满活力。

另一方面可以用来判断不那么有前景的行业,也可以用来排除处于衰退期的行业。其实保持冷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避免走下坡路的行业。

另外,我一开始没有进入风口行业,后来也有其他途径找到机会:

1)培养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权重。

2)与外界保持联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

3)通过学习和投资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能力。当最后的机会到来时,我能抓住它。

改变和选择是你主动追求的结果。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以自己的认知提升和行动实践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