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看法和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

很多教师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当成养家糊口的事业,缺乏职业幸福感:有的教师过着“三等”的生活,“整天等工作,一直等工资,一辈子等退休”;有些老师虽然一次又一次规划美好的人生,但最后总是“规划赶不上变化”,依然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还有的老师“忙得睁着眼睛都不敢关灯”,却不知道自己一天到晚在为谁忙。这是教师的生活吗?绝对不行!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职业!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教育的过程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的内容不是痛苦的重复,而是快乐的创造。”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时刻问自己:我们是要默默无闻一辈子,还是要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毫无疑问,每个人都会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但为什么现实和理想那么遥远?为了缩短这个距离,首先要消除教师自身的职业倦怠感,让他们进行一次彻底的“洗脑”。要尽可能多的阅读“名师”的成长经历,听他们的讲座,根据自己的人生轨迹重燃激情,变“我要学”为“我要学”,最终树立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

李希贵在《学生二》一书中写道:“一个人思考人生的方向,有一个很重要也很实用的方法,就是从终点开始:比如他70岁的时候,你可以先想想自己70岁的时候想做什么,想做到什么程度,身边会有什么人...当这些原因清楚了,你就知道50岁时你应该在哪里,你完成了什么;想想40岁,30岁甚至今天。”

第二,“网络”是教师学习的捷径。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有的甚至三五年才出去学习一次。这些客观原因造成了教师成长缓慢。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好在近年来网络发展突飞猛进,网上的海量信息和丰富资源为老师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网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在我们学校,年轻的女老师很多,但是开公开课是她们的天下,男老师很少。我以为男同性恋不是生来教书的,曾经什么都不做。2004年春天,偶然接触到教育网站,精彩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从那以后,我痴迷于浏览全国各地的教育网站。于永正、贾志敏、薛法根、孙双金、王崧舟、周一民...一些特级教师陆续进入我的视野。他们高超的教学技巧和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让我惊叹:我的英雄在三尺讲台上依然可以创造精彩的人生。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教师的成长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教师可以依靠的巨人是谁呢?做“名师”,教师要不断向名师“学习”,网络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捷径。看了几十个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录了整整三节课,为我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在这里,我想对追梦的老师们大声说:“去网吧吧,网络会给你们的专业成长插上翅膀,带你们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三,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先决条件。

我发现,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是用书铺成的。哪个“名师”不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因博览群书而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他说,“在我的私人图书馆里,有几间房子和走廊里有从地板到天花板的书架。有成千上万的书。每天不看几页,有时不看几行,我就活不下去。”薛瑞萍曾在谈读书时引用黄庭坚的一句话:“一日不读书,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她在接受《中国教师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个人,我活出了我的性格;作为一名教师,我活出了职业尊严。”是大量的阅读让她如此自信。著名青年教师蒋,从1998工作至今,已购买图书6万余元。小学教学的编辑在看他的文章时,以为他写了一个六千多元的零,于是打电话问他,他却爽朗地说:“就六万多元嘛!”他用简单的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成长经历。难怪他在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中获得过一等奖,在专业报纸上发表过40多篇论文。大量事实表明,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教师只有静下心来博览群书,吸收先进文化的精华,潜心学习前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继承与创新并重,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关于读书有一句名言,“无笔不成书”。健康有益的书籍是人们思想智慧的结晶:有的是精神火花,让人眼前一亮;有的诙谐如珠,让人爱不释手;有的是疑惑和怀疑,读了让人顿悟。记录下这些印象深刻、意味深长的精华内容,对于加深自己的记忆和理解,促进知识的转化是非常有益的。正如谚语所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力。”国内外许多成功人士都把抄写、摘抄、背诵书籍作为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朱永信说:“不学习的老师很难有真正的快乐。”你想过快乐完整的教育生活吗?那现在就赶紧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