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锣鼓保护规划

2004年,县政府拨款5000元,县文化馆向社会集资5000元,用于围棋锣鼓的普查、加工和包装。自1995以来,魏旗村投入资金65438+万余元,购置衣服近300套,每年投入数万元更换锣鼓。

一、主要保护内容为1。进一步全面细致地开展普查,深入了解“齐威锣鼓”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和价值,记录专题片,整理资料。2.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聘请有关专家继续加工整理《齐威锣鼓》,提高艺术质量和水平。3.培养一批农村青少年锣鼓爱好者学习和传承“围棋锣鼓”。

二、采取的防护措施1。2003年,县文化馆聘请专家对“围棋锣鼓”进行加工整理。2.2004年7月,周至县文体局召开“周至县民间艺术挖掘保护工作会议”,并下发文件,将“围棋锣鼓”列为周至县民间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3.成立了“周至县民间艺术表演艺术团”。《围棋擂鼓》作为重点节目对外推介,为《围棋擂鼓》创造了更多的展示平台。4.2005年6月,县政府分管文化的副县长主持召开“周至县民间艺术保护工作会议”,并下发文件,再次将“齐威锣鼓”作为周至县民间艺术重点项目。5.自2003年以来,县政府已拨出一定的资金来保护“齐威锣鼓”。

三、十年保障目标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编撰了一套完整的围棋锣鼓资料。2.培养200多名传承和发扬齐威锣鼓的青年人才。3.聘请专家研究、完善、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围棋锣鼓乐谱。4.把“围棋锣鼓”的包装做成我县的文化支柱产业,走出陕西、潼关、国外。

四、五年保护工作计划2006年和2007年,将进一步开展全面细致的普查工作,深入了解围棋锣鼓的起源、发展过程、范围和价值。预期目标(1)是完善保护基础工作,以普查和资料整理为主。(2)成立“齐威锣鼓”表演团。(3)加强齐威古巩的原生态保护。2008-2010年,我们组织了围棋擂鼓培训班,培养了一批青年才俊,成立了民间艺术表演团,把围棋擂鼓的保护和发展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预期目标(1)出版《周至民间表演艺术》一书,包括围棋锣、鼓。(2)让“齐威锣鼓”在全县推广,并与经济市场接轨,不断完善创新。

五、五年期主要保障措施1。成立以文化馆主任为组长、村支书为副组长的民间音乐《齐威古巩》保护领导小组。2.成立“周至县民间艺术表演团”,把“齐威锣鼓”作为表演团的重点节目,创造一切条件,为“齐威锣鼓”提供平台,对外介绍,进入市场,注入新的活力。3.县政府每年拨出一定的资金对“齐威锣鼓”进行保护和包装,使其焕发出时代的风采。

不及物动词建立机制在实施五年保护规划中,要提高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逐步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体系。1.建立县、镇、村、文化部门四级民间艺术保护小组,建立县、镇、村三级民间艺术保护网络,建立以文化工作方向、工作岗位保障、干部责任、资金投入为内容的领导体制建设机制。2、建立与现有老艺术家、青年艺术家、专家队伍建设同步的人才机制。3.现有的原生态“围棋锣鼓”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协调发展的长效保护机制。4.将围棋擂鼓的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建立以保护和发展围棋擂鼓为目的的艺术市场运作机制。

七。预算及依据说明在实施五年保护规划中,要提高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逐步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体系。1.建立县、镇、村、文化部门四级民间艺术保护小组,建立县、镇、村三级民间艺术保护网络,建立以文化工作方向、工作岗位保障、干部责任、资金投入为内容的领导体制建设机制。2、建立与现有老艺术家、青年艺术家、专家队伍建设同步的人才机制。3.现有的原生态“围棋锣鼓”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协调发展的长效保护机制。4.将围棋擂鼓的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建立以保护和发展围棋擂鼓为目的的艺术市场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