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梅山文化——张五郎
?梅山文化起源于900多年前的土著部落“梅山穴居人”。它是在特殊环境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古代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的湖湘文化与中国其他地域文化一起,构筑了灿烂的文化。灿烂的中华文明。梅山文化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隆回、武冈、洞口、溆浦、新邵、涟源、冷水江、安化、新化的部分地区。梅山文化主要包括这些地区的民间宗教、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等。其中,巫术这一民间宗教深深植根于这一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凝聚着眉山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它深受村民们的喜爱,长久以来一直枝繁叶茂。
什么是巫术?
?说到巫术,就不能不提到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他在巴蜀学习巫术,带着八鬼禁都,在四川成都大邑县鹤鸣山建立道教的故事广为流传。随着道教的兴起,巫术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其实巫术起源于古代,主要负责占卜和祭祀,只是没有创始人。大多数人尊敬皇帝和圣母玛利亚。皇帝是盘古,圣母是女娲,崇尚自然,讲究万物有灵。转眼中华大地五千年,巫术逐渐与各地风俗融合,眉山巫术就是其中之一。
张五郎与梅山巫术
张五郎,又名陈十五郎,是湘西南梅山教中唯一一个由木雕神像供奉的神灵。人们常把这个神称为“倒坛”,称之为“倒坛开洞”。张五郎是一个倒立的神,双手撑地,双脚朝天。制作民间偶像的工匠,用野生葡萄或家养葡萄的藤蔓雕刻。偶像的高度一般在20到25厘米。雕刻时,神像的头部要用靠近根部的部分雕刻。雕像雕好后,后面开一个方孔,方孔里放一对中草药,代表神的内脏和骨髓。
一个传说是...
在湘西南,有两个关于张五郎的传说:
传奇一
猎人张五郎到太上老君处取经,深受太上老君喜爱,但太上老君并不知道女儿姬姬已经暗恋张五郎。吉吉向父亲表白了对张五郎的爱。太上老君强烈反对这门亲事,下令驱逐张五郎。姬姬无奈,邀请张五郎私奔。为了保证张五郎的安全,姬姬一直把他护在神的庇护之下。老先生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追到马路上,放出飞剑,想除掉张五郎。一剑两剑被姬姬的伞挡了回去,太上老君放出了伞挡不住的第三剑。姬姬见心上人有危险,急中生智,将月经布扔在了云上,玷污了父亲的飞剑。张五郎的命保住了。为了让张五郎不再受伤,吉吉把身体翻了个底朝天,头手着地,脚朝天,让他面目全非,躲过了老先生的追杀。后来,张五郎在猎人中广泛传播法术,这些法术就是眉山的民间方法。张五郎受到猎人的拥戴,他也成为猎人崇拜的梅山神。因此,梅山教供奉一尊倒置的梅山像。那块盖在眉山祭坛上,缠在眉山虎匠头上的红色“云头布”,竟然是姬姬的月经布。
图例2
其次,张五郎是一个道术高超的猎人,曾多次在山中猎杀野生动物。在湘西南,有一种习俗叫“山野大事,谁见谁有份”。也就是说,凡是猎捕野生动物的人,只要有在场,都可以分一杯羹。张五郎经常猎杀野生动物,分发给村民。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成了一个受欢迎的人物。有一次,张五郎在打猎的时候,和老虎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不幸的是,他被撞下悬崖,倒挂在树上死去。人们怀念张五郎,视他为狩猎之神。并雕刻了一尊倒置的神像,设坛供奉,这就是后来的梅山坛。
?说起眉山神“张五郎”,人们会想到充满神秘和诡异色彩的眉山文化。但是什么是梅山文化呢?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笔者认为梅山文化是荆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至今仍集中在湘中、湘西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原始狩猎文化。安化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据宋史?《梅山穴居人传》记载:“梅山穴居人旧日与中国不相连,其地域东与谭、南与邵、西与、北与,梅山居其中。”眉山地处湘中腹地,这里山高坡陡,野茫茫,交通闭塞,苗瑶杂居,分为眉山十洞。在那种独特的环境中,梅山穴居人形成并发展了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无声无息地传承了几千年,直到宋熙宁五年降宋后,才汇入中国文化的河流。梅山文化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宗教信仰;第二,生活习俗;三是文化形态,或者说文化载体,反映梅山穴居人的工作和生活,表达他们的思想。
梅山洞穴人崇拜梅山宗教。它有系统的神、符号、表演、联想和教义。他们信仰的男神是张五郎,是梅山的创始人。相传他是一位擅长打猎的人,是一位能工巧匠,是一位筑山修路的人,是一位抗击外敌入侵的英雄。他用一双倒着的脚走路,所有的飞禽走兽都是他的信使。人们在神社里供奉他们的雕像,上面写着“梅门祖先,梅城有助于神的祝福和正义”。逢年过节,进山打猎,抗击外敌之前,人们都要进行祭祀,在腰间系上一尊祖先的塑像,以求“兽见则退,蛇见则躲,妖见则逃”(梅山咒)。这种习惯几千年来一直没有改变。他们信仰的女神叫白仙娘,是家禽家畜的首席神。乡民要以畜养幼,或遇瘟疫求消灾化吉,以保佑六畜兴旺。
关于张五郎的来历,有很多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张家有兄弟五人,住在眉山的密林里,百姓世代以打猎为生。五兄弟自小学梅山功夫,练巫术,后来师从太上老君,个个神通广大。为了在狩猎范围上不互相冲突,五兄弟划分了各自的狩猎区域,东南西北各有一方,这就是后来传说中的五方舱兵司令,即“东有九夷兵,南有八,西有七丛林兵,北有五狄兵,中有三秦兵”。五郎虽然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但武功最高,法力最强,自然成了小组的老大。
梅山经常有老虎出没,上山打猎的人往往一去不回。五兄弟商量着一起除掉这个祸害。兄弟们各显神通,有的设陷阱,有的煮毒箭,有的牵狗设埋伏。老虎出现的时候,各种方法还是没能制服老虎。这时,五郎挺身而出,用开山刀与老虎搏斗。一场混战之后,五郎被逼到悬崖边,老虎向他猛扑过去。五郎见势及时躲闪,不料被一根树枝绊倒,与老虎一同掉下悬崖。
幸运的是,五郎被悬崖上的藤蔓缠住,保住了性命,但老虎摔死了。在搏斗中,五郎折断了右腿,使他无法动弹。从此,五郎倒立,用手代替脚行走,于是,他进山出发去打猎。
老虎死了,族人就不再担心害怕了。以五郎为主的张家五兄弟,被后人奉为梅山祖师。只要他们去山里打猎,就会邀请五郎一路平安,收获更多的猎物。
从那以后,每家每户的神龛下层都多了一个神龛。偶像是五郎颠倒开坛、捉鸡施法的形象,被尊称为“坛神”、“翻坛丘”、“创始人张五郎”、“统领张五郎”。
几组有意思的张五郎木雕像,经过初步鉴定,应该是清初的,最晚是清末的。这些雕像最高的有27厘米,最小的有14厘米高,大部分是用普通木材雕刻而成。清初雕刻的葡萄藤很多,因为眉山人认为葡萄藤救了张五郎的命,有通灵作用。一般较大的放在神龛下供人供奉,较小的则是猎人打猎时佩戴,与走坛有关。老一辈的猎人说,在山上打猎,会带上张五郎,在山上找个好地方。打开祭坛后,他们开始设置陷阱,捕捉猎物,然后带回来。以这种方式移动王座,另设一个零点时间祭坛的,称为行走祭坛。为了方便移动,张五郎的尺寸比较小。这些张五郎的木雕像分为三组。一组为站立姿势,双手横握猎枪或单手竖握,左脚在前,或抬头挺胸或略向左前方倾斜(图1);另一组是双手握猎枪或右手握一卷猎绳的偶像,左脚为先导,右脚下是警惕的猎狗。偶像的面部表情严谨而神秘,仿佛在警告四面八方的野兽不要逃跑伤害人类(图二);最典型的色彩组是倒立的张五郎,被称为“张五郎倒地”雕像,也有几种造型:一种造型是脚朝上,头朝下,四肢有力,两只手撑地,而右手还握着一把刀(刀已脱落),左手握着一只鸡。准备杀鸡的表情庄重虔诚,嘴唇紧闭,眼神明亮,形象生动(图3)。另一种风格更为复杂生动,双手着地,双脚朝天,左脚中央放一碗水,右脚中央放一个香炉。向下的双手左手抓鸡,右手拿刀,面前有五个呈梅花状排列的碗或酒杯(图六)。另一个也是双手撑在地上,脚朝天,左脚正中一碗水,右脚正中一个香炉,但右手拿刀,左手抓鸡,都简化了,木制基座上雕了五个酒杯,更简洁(图4)。我们认为他手里的刀和鸡说明他是要杀鸡取血来奖励那五个杯碗所代表的五个士兵。还有一个很漂亮的用藤蔓雕刻的。这尊雕像头上盘着一个孩童般的发髻,耳朵下垂,慈眉善目,神态安详,身穿双排扣短衫,右手竖握猎枪(枪已被切断),脚下一只猎狗仰视着雕像,仿佛随时等待张五郎的指示(图五)。
综上所述,在中国众多的神灵中,只有张五郎是以倒像的形象出现的,只有张五郎除了被放在神龛里,还被人随身带着去设坛供奉。关于梅山文化和神秘的张五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研究、整理和发掘。通过这些张五郎雕像的艺术造型,我们可以感受到眉山人朴实而不笨拙,自然而不造作的审美风格。他们从某些方面向大众展示了梅山文化的神秘味道,引领我们继续探索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