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教育文件]精神健康教育文件2000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是学校工作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下面是我推荐给你的一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论文。希望你喜欢!

第一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论文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学生的普遍年龄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中期,是人格重建和完善的关键时期。年轻人有很强的心理敏感度。进入大学后,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与以往完全不同,很多心理问题很容易被学业、自我认知、情绪、就业等诱发。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所有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近年来,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诱发的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2002年初,刘海洋遭受了一次由硫酸引起的熊伤。2004年,马加爵在云南大学宿舍杀害4人,引起全国轰动。马加爵事件?。2010,Xi安音乐学院学生姚佳欣,向伤者连刺八刀,致其死亡。2013,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在饮水机中下毒,杀死了他的室友。这些极端案例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推向了顶点。调查显示,超过1/3的大学生存在孤立、抑郁、敌对、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在未来职业道路上的顺利发展。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高校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1抗挫折能力差,面对压力往往手足无措。

大学生活完全脱离父母,这是第一次真正的独立生活。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挫折训练少,独立生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差,面对学习、生活和环境的变化容易产生心理不适。这种不适应往往导致学生抑郁、焦虑、易怒、自卑。

1.2感情脆弱,容易在恋爱中走极端。

大学的开放和社会观念的改变,使得大学生恋爱成为大学生活中的重要话题,恋爱也成为很多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引发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极端案例层出不穷。

1.3性格有缺陷,人际关系紧张。

受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自私、偏执、冲动的缺点。但是每个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环境不一样,性格和价值观也不一样。大家在一起生活学习的时候,如果缺乏包容和隐忍,自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1.4家庭条件的差异容易导致心理落差,贫困生心理问题明显。

由于我国的体制和社会因素,目前我国社会分配差异很大,贫富差距较大。相对于衣食无忧的学生,贫困家庭的学生过分担心学费和生活,容易产生自卑、价值观动摇甚至仇富、对抗心理。家庭困难的学生在自信心、未来感、自由感上更容易受到打击。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师配员不足,专业水平不高。

2005年初,教育部明确规定: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高素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队伍?据统计,我国高校每10000名学生,只有1名专职心理教育工作人员。专任教师数量少,严重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有:心理咨询教师、辅导员、医务工作者等管理人员,且多为兼职人员。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培训,对心理学知识知之甚少,不熟悉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咨询方法,无法胜任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应是专业的,既懂理论又懂操作。教师专业化是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2.2缺乏连贯和系统的心理教育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消防员?的作用,哪里有火,就去哪里灭火。无论是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一线人员,还是高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治疗心理疾病的层面,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针对少数确实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咨询和治疗,而忽视了整个学生群体的需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定位在于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建立以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3方法和方式单一

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长期游离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之外。主要表现在学校和相关教师积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发现障碍和心理疾病学生,只有发现问题,学生才能成为心理教育的真正对象。这种模式有两个原因。第一,目前大学生曲解心理健康,内心存在逆反情绪和排斥心理。二是高校现行教育体制将心理健康教育边缘化,员工待遇低,职称评定和聘用无保障。

3.关于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几点建议

3.1建设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笔者认为,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首要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骨干教师,成就一些专家型人物,以辅导员为主力,专兼职教师配合。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和职业化;实行资格制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加强校际交流合作,举办心理学研讨会,促进教师相互学习。

3.2心理教育活动形式多样。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入手,帮助他们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危机和困难,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优化他们的个体心理素质,以促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渠道,应首先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开设必修或选修课程,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了解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发生机制;开展心理咨询,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活动,在高等学校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工作人员应当是接受过心理学专门学习和培训的人员,拓展咨询渠道,除当面咨询外,还应当接受网络、电话、信函等咨询方式;对在校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评估,建立学生档案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交往心理、恋爱心理、网络心理等重点心理状态,同时通过评估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干预;积极开展心理学课程、讲座等教育活动;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建立心理学知识和咨询网站;组织心理咨询师培训,开展学术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

3.3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他们应该参与其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途径:一是引导学生带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提高心理健康的关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环境和自己的角色,使他们在他人的帮助下应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第二,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社团的作用。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各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第三,积极开展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与交流。同伴之间更容易相互理解,更容易与同伴交谈,有利于提高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

[1]梁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曹格。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0。

点击下一页了解详情> & gt& gt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