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浅谈陈侗镇“万公顷良田建设工程”——谈陈侗镇“万公顷良田建设工程”

0简介

为进一步深化土地改革制度,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耕地分散经营、村庄布局凌乱、户均占地过多、生产方式落后、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和矛盾,盘活利用农村建设用地, 实现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双赢,加强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耕地资源、建设用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及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集聚。 根据《关于印发江苏省“万公顷耕地建设工程”试点方案的通知》(苏果土资发〔2008〕290号)精神,陈侗镇开展了“万公顷耕地建设工程”试点。

1的开发背景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发展的深入,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土地压力越来越大。通过盘活存量、盘活土地资源,走沟塘造地占补平衡之路,整治老庄园、孔官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效缓解了用地需求压力。但随着这两项工作的不断推进,资源挖潜之路已不能满足陈侗镇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违法用地苗头时有发生。实施“万公顷良田建设工程”可以有效解决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问题,也是实现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有力措施。项目区居民区和独立工矿区拆迁复垦,享受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政策。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增加的耕地和农用地面积将全部用于农民住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剩余指标统筹用于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可有效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通过将项目区农村居民点整村搬迁到城市或重点乡镇,一方面可以加快城镇化步伐,有效聚集市场需求和公共服务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农村居民点的重复拆迁和居民点分散造成的道路、水、电、综合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资源的浪费。

2指导思想

“万公顷良田建设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的要求,在现行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以土地开发复垦综合利用为抓手,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抓手,并以此方式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承包经营权流转。 开展农村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大规模空间整合,打破城乡二元格局,集聚建设用地资源、耕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资源等四大要素,实现区域发展差异化、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现代化、居住生活城镇化、社会保障制度化的目标。通过大规模的农田整理,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现代化;通过建设用地的空间整合,优化土地结构,节约集约用地;通过农民在城镇的集中居住和享受社会保障,促进农民对市民的身份认同,加快城镇化进程;最终有效聚集耕地资源、建设用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需求和公共服务资源。实施“良田建设工程”,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实施,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基层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在优化城乡一体化规划和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制定新农村社区规划和高标准农业示范区规划;要以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为保障,以农村土地承包权换取城市社会保障,以农村宅基地换取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以城市居民身份换取农民身份,让离开土地长期在城市就业居住的农民真正成为城市居民;要以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为支撑,以土地股份合作和专业经济合作支持沃土建设;要着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建设项目实施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社会化服务、完善土地、财政和金融政策来保障。

3建设目标

“良田建设工程”是以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为基础,以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将农村居民迁往城镇,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建设大面积、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实现耕地集中、居民点集聚、土地集约利用、效益集中的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

“良田建设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农田经营分散、生产方式落后、村庄布局凌乱等问题和矛盾,是促进农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具体举措;它是实现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有力手段。项目实施后,可以建设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统一采用稻麦轮作的形式,不仅有利于机械化的实施,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陈侗地区涉及江总村、范桥村、塘湾村、何山村、杭桥村5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项目区涉及农村居民点及工矿拆迁113.22公顷(农村居民点109.24公顷,工矿用地3.98公顷),搬迁户数65438+。其中17户不涉及拆迁),其中1099栋,主体建筑总建筑面积601808平方米,附属建筑222095平方米,拆迁人口6575人,其中农业人口5899人。陈侗地区总面积为756.86公顷。通过规划分析,项目区计划增加耕地249.39公顷。

4.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良田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根据该镇的经济、自然和社会条件,针对“良田”的特点和问题,采取相应的行政、经济和技术措施予以保障。

4.1行政措施

良田建设工程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领域多,政策要求高。需要科学有效的组织指导,统一规划,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合理分工,逐步实施。为确保“良田建设工程”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如皋市成立了“良田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陈侗镇“良田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由如皋市人民政府领导,成员由国土、建设、财政、审计、农工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如皋“沃土建设工程”重大问题的决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4.2经济措施

(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多元化、多渠道融资机制,推进市场化运作,吸引境内外资金参与,推动联动规划发展;

(2)树立发展巩固阶段和区域差异发展的观点,谨慎务实,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安排项目;

(3)严格收取各项费用,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确保“良田建设工程”资金及时到位;

(4)制定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如占用耕地建设农民住宅和公益设施的,可按政策免征耕地占用税。

(5)贯彻“谁安排谁受益”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4.3技术措施

(1)完善专门机构,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沃土建设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则》等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学习,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2)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为保证项目质量,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项目内容进行逐项分解,并向社会公开招标。竞争者根据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拟定工期、报价、质量标准等设计方案,最终由领导小组选定中标人。该工程采用业主负责制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5.拆迁安置保障措施

根据陈侗镇和村庄集中居住区的规划,陈侗镇政府计划在镇上设立安置社区。居住设施功能齐全,拆迁户以低房价政策安置。安置房的布局和面积应当根据被拆迁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努力解决。总的原则是实行“拆一还一”的政策,超出部分按市场价收取。

5.1有效加强领导

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成立了由如皋市和陈侗镇主要领导挂帅的项目区搬迁安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后勤保障组和搬迁小组,选派熟悉搬迁安置工作的机关和村干部充实工作队伍。

5.2部门积极配合,乡镇相互配合。

各部门主动为拆迁户提供社保、医保、就业指导,免费提供服务,方便群众,减轻拆迁户负担。村镇要配合拆迁安置的协调工作,配合部门落实各项措施。

5.3完善配套政策

严格执行相关文件,各类建筑物按文件上限标准进行补偿。广泛征求拆迁对象意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群众搬迁,采取按拆迁进度时间段给予奖励的方式调动拆迁积极性。

5.4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加强舆论宣传。

加大对群众关心的拆迁事项的正面宣传,以及对国家拆迁政策法规的宣传。通过舆论监督和引导,规范行政行为。层层召开拆迁工作动员会,深入农户做耐心细致的动员工作。

6规范流通,保护权益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二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从事二三产业或进城务工。项目区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未能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严重影响农民的土地收益。因此,项目区居民基本上是赞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项目区土地流转有三种方式: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二是入股土地承包经营权;项目区内陈侗有1.542户,陈侗有1.7户。其中,596户农户愿意以入股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946户农户已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切实保护土地经营权流转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在实施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以村为单位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由土地股份合作社或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对项目区域内的农用地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各项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服务,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管理,及时调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维护各方利益,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

(1)土地流转后,土地由合作社统一承包给种植大户,采取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实行科学化、系统化、机械化种植。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土地可以作为承包人使用,也可以返聘为承包人。

(2)通过技能培训成为企业工人。按照“政府引导、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安排被拆迁农民接受免费技术培训。通过培训,竞争上岗。农民掌握了就业企业的技能后,不仅解决了企业就业难的问题,也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条件。

(3)合理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各种专业技术培训,有意识地引导拆迁农民向第三产业发展,自主创业。安置小区建成后,将招聘一部分搬迁农民从事物业管理、治安管理、餐饮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以及社会治安、保洁、公益性岗位、绿化养护等其他岗位。同时,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在资金、税收、场地等方面对个体户予以支持。,以降低他们的创业风险,增强他们创业的信心。项目实施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方面,通过宅基地整理、村庄搬迁整理、基础设施完善等措施,扩大了有效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盘活了农村建设用地存量,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另一方面,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居住集中和城市化进程,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1增加耕地面积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内的破碎地块整理成标准农田,废弃的坑塘全部填平复垦,未开发的土地也整理成耕地,土地整理后增加耕地249.39公顷。

6.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

通过土地整理和工程、生物措施,为增加耕层厚度和培肥土壤奠定基础。形成较为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农田排灌系统和农田防护林体系,进一步改善项目区耕作条件不完善和洪涝、干旱、涝渍灾害频发的状况。全区所有耕地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得到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全面提高。同时,该项目的实施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6.3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以土地整理为契机,利用水利、电力、林网、道路等设施,开展种植、养殖等多元化经营,形成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体系。通过秸秆还田,压青,轮作豆科和禾本科作物,施用农家肥,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结构将更加合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将大幅提高,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6.4有利于社会稳定

完成后,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农业生产效益将显著提高,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避免“种花地”的出现,可以减少未来土地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费用,有利于维护项目区的社会稳定,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