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训练

当第一批90后创业者进入三十多岁时,他们将面临更危险的考验。融资更难。创业咖啡馆里靠一个想法赢得几百万融资,已经逐渐成为过去。红利已经见顶,一个行业的产品经理梦,可以通过打造一个“极致”的产品来颠覆。巨人已经占领了群山,他们无处不在。

在测试之前,90后企业家不再迷恋上一个时代的商业神话。他们保持乐观,选择回归理性,回归商业本质,回归脚踏实地,做好手头的工作。

春节前,中国投资网深度邀请了三位90后创业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赛道,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却也有着这一代人的鲜明印记——他们渴望改变世界,也遭受过挫折,但他们依然选择把创业作为磨砺自己的磨刀石。

他们想和你聊聊自己的2019,行业的2019,还有那些对未来的短期希望。或许,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陈卓权,娱乐圈企业家,前超级大国CEO:

这一次,我选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19年8月,我做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关闭公司,结束两年的创业项目。

我仿佛在那一瞬间看到了各行各业的奋斗者。

他们有的是连续创业者,有的在创业过程中得了重病,还有一个得了白血病。当时看到他的头像是全家福,那一刻心里又感动又酸。大家平时互相鼓励。他还说,好的态度会成功一半,大家都比较乐观。

对当时创业者的孤独有了更深的体会。

遇到融资困难,我不想把太大的压力转嫁给员工和老婆,只能自己扛。相比之下,我是幸运的。我以前在腾讯工作,后来认识了不少创业者和投资人,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但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的处境更加孤独。

幸运的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我和妻子的关系变得更加深厚和坚韧。

刚去医院检查的时候,有些指标比正常高上千倍。医生说我脑子里可能有个肿瘤。听了这话,我感觉自己都要跪下了。没想到电视剧里的情节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当时就想着怎么和老婆分手,不要把她拖下水。

她的反应一开始很震惊,但马上强挤出笑容,鼓励我不要害怕。奇迹将会发生。我知道她不想给我太多负担。后来发现是良性的,就觉得捡了便宜,不敢投诉。

除了对我不离不弃,我们现在在很多事情上达成了惊人的一致,就像soulmate一样,感觉有时候不用说话就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有一次,我突然发现她头发白了。当时我很震惊,意识到我已经很久没见到她了。她买衣服时不太注意价格。和我一起创业后,她购物车里放了很多东西,但只买了几十件衣服。

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不能再让老婆一起创业了。以后我可能愿意吃这些苦,但是我不会再让她吃了。

至于身体,我现在基本不把自己当病人了。这种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我只需要一天吃四片药,精神状态就好多了。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病20年前只能开颅手术,现在可以通过鼻子。以前吃的药副作用很大,现在找到了国外特效药,可能很快就能治好。到那一天,我的病就什么都不是了。

这条路虽然异常艰难,但也迫使人快速成长,直视自己的弱点。

痛苦帮助我正视了自己的浮躁和盲目乐观。

前几次拿钱太容易了,导致我失去了敬畏。当时觉得自己被光环包围,容易骄傲。还是那句话,不管是小机构还是大基金,我有钱就先拿,更专注于业务发展而不是融资金额。

足够重视人才、数据和技术。CEO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每个部门都没有人可以独立,所以一切都得靠自己,导致他跑融资,做产品,管技术。有时候你花1倍的价钱找两个人,还不如花1.5倍的钱找一个人。

当时有一个比较大的VC对我的项目选择了保守的态度,因为他觉得我的经历太顺利了,他们担心学费会由他们出。现在证明他们是老牌基金。为什么很多基金喜欢连续创业者?失败过的人知道坑在哪里。

关闭公司两个月后,很多团队纷纷向我抛来橄榄枝,但最终,我还是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优势,选择回到大厂做熟悉的娱乐项目。再加上夫妻俩创业两年半,经济也比较拮据,追梦的前提必须先解决温饱问题。

到了大厂之后,感觉留给单飞创业者的机会真的不多了。大厂的资源、创新、人才比很多创业团队都强,比你优秀的人比你努力。比如有一次团队出现技术事故,大家都检讨的很深刻。这种兢兢业业的氛围,在我当时的创业团队里是没有的。

相比上一代,90后更容易创业,因为在这个到处都是VC的时代;杀90后创业者就更难了,因为现在是寡头时代,资源、人才、资本都在向头部倾斜。

不管是什么年龄的创业者,我相信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信念来支撑。

记得高三那年,几个学长第一次创业。我们五个人挤在一栋小居民楼里。我们工作的时候,靠墙立一张床,睡觉的时候放好。五个人睡一张床,早上六点继续起床。当时我们在做一个淘宝卖家的应用。一个卖家的阿姨很欣赏我们的所作所为,特意来看望我们。她以为我们是大公司,却又惊讶又感动,说我们真的很厉害。将来,我们会购买我们生产的所有产品,并帮助我们推广它。

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给别人提供价值的喜悦,以及由此而来的满溢的存在感,成为我创业之初脑海中的一个注脚。

我们千载难逢。当我们最终来临时,我们必须享受它,对世界产生一些影响,实现自己的价值。我看到外界有一些评论说,创业者总是在做白日梦,做暴发户的梦。我相信说这些话的人都没有真正经历过创业。我一直认为钱是次要的。如果你真的实现了梦想,这些东西都会有的。

这一次,我选择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希望尽快实现创业的目标。我会,呃,回来的。

ofo美国前创始合伙人李冬玉:

渴望改变世界,后来发现这还不是全部。

和大卫谈合作的那一年,我去改变世界。

那年我刚好18岁,在加州大学迭戈分校读大一。我在中学的时候,深受乔布斯的影响。“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曾经以此为人生方向。

我觉得这也和个人的成长背景有关。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经济压力,孩子可能对钱没有概念,他们想追求更宏大的东西。

其实我做ofo之前就有准备了。在国内一家创投机构实习,高中模拟商业竞赛,一个暑假赚了65438+万。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赚点小钱很容易,但要想真正改变世界,就要看时机。2016年,* * *很享受骑行,我意识到这个机会可能已经到了。我开始计划和中国的公司谈,把这种模式引入美国。65438+2月,通过家里关系找到了戴威。

我们在理想国际大厦的咖啡厅约好,当场签约。我们同意共同投资成立一家新公司,主要业务是ofo在美国校园的开发。

我们很快就互相了解了。我觉得大卫相信他这样的人:那些聪明优秀,但在别人眼里不一定有经验的人。他认为这些人有机会把事情做好。他给我的印象是很成熟,很多年轻的创业者都会浮躁,但在他身上不会,我能感觉到其他几家合资公司对他都很服气。我和几个美国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在北京学习了两个月,然后飞回美国,准备“开疆拓土”。

我们把第一辆编号为0001的小黄车放在美国。2017年3月,我们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完成了第一个试点项目。当时我们的策略是在一个地方做好,然后在其他高校复制。Ofo后来去了加州的其他大学,还有斯坦福和哈佛。学校的模型验证的差不多了。ofo开始进入城市,公司为此聘请了游说公司。

2018下半年,ofo的美国战区开始全面溃败。归根结底,中国的ofo模式很难照搬到美国。

我觉得当时失败之后资本运作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虽然我至今仍很欣赏戴威,但某种程度上,他的理想主义也伤害了ofo。相比之下,孙成了,这对我影响很大。

另外,除了研究不足,管理混乱之外,我觉得当时ofo进入美国其实是一个“噱头”,更“故事化”,主要是出于融资估值和品牌的考虑。进军美国市场听起来很刺激,哪怕是某种意义上的广告费。

在美国的这段经历花了我不少钱,还冒着耽误学业的风险,但我还是觉得很有意义。Ofo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模式在海外的第一个真正的出口。过去,中国向美国学习。从ofo到tiktok,世界开始学习中国模式。

我当时已经预料到了ofo美国的失败。2065438+2008年2月,我转投了区块链,在ofo上赔的钱在区块链上赚回来不少。

之后我开始思考创业的意义。我发现乔布斯生前说过一句话。不知道是不是虚构的,但是很触动我。例如,它说:

“现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足够的财富,就应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而应该更重要的东西,也许是感情,也许是艺术,也许只是儿时的梦想...我不能拿走我生前赢得的所有财富,我能拿走的只有我记忆中沉淀的纯真感情和与物质无关的爱和感情。他们无法否认,也不会自行消失。他们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我觉得我们和上一代人的显著区别在于,他们更多的是“工作狂”,把人生的意义寄托在成功上,而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更懂得平衡事业和生活。

但无论在哪里,都可能有得有失。好的家庭让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却可能让人少了斗志。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处的环境,有大量的浮躁和享乐主义。比如我有一个喜欢打游戏的朋友。每天,他就像家里的家具一样一动不动。他也出去找他的女朋友。每天,他起床就开着宾利去逛街,各种奢侈品。他进店往往花四五千块钱,然后回家继续打游戏。每天都是这样。

但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理想生活。虽然这一年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生活上,但我并没有急于开始任何创业项目。但我还是觉得,人至少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如果他们整天无所事事,他们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说白了,你未来的孩子会怎么看你?

未来,我还是渴望成长,渴望突破,渴望靠自己的能力获得尊重。

晶晶CEO吕剑:

上一代人坐电梯,我们这一代人要自己爬楼梯。

是想继续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还是想碰碰运气,开拓新的方向?面对这个问题,我从考虑到下定决心只用了三天时间。但三天的背后,是两年创业的思考。

我所在的赛道是互联网职业教育。这条赛道狭窄拥挤,市场规模决定了大公司很难成长。成为一个准分红的中型公司并不容易。我现在带着一个10左右的小团队,未来会有几百万的收入,但是天花板太低了。同时,为了勉强生存,我没有更多的经验去探索新的领域。

停下来,掉头,探索新的方向,可能是目前最好的策略。

回顾这两年的创业历程,想不出有什么煽情的情节。难忘的瞬间,更多的是认清自己的过程——看到自己的狭隘和偏见,然后用生命不断磨练自己。

焦虑会让一个人变得不平衡,让你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我们的项目,很多小白用户敲开了互联网大公司的大门,成为了新的产品经理,这种事情几乎经常发生在我身上,但我并没有太多的成就感,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更多的时候,是被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焦虑所包围。

创业让我意识到,人们通常被自己的偏见所困,而不自知。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复盘,放下自己的偏见,是非常重要的。人是如此容易逃避真实的思考,包括我自己。事实上,有些当初做的决定,如果想的更仔细一点,可能会大不一样。

回过头来看,我也犯了一个很多有产品技术背景的创业者的毛病,太注重找创新,比较谨慎。或许“销售模式”更好。先把现有的生产力释放出来,拿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数据,然后融钱扩大规模。每天想着换模式,盘子越来越小,可是我快死了。

我和团队沟通这个决定的时候,其实心里并没有太多波澜。这也可能是创业改变了人。你会戒掉不必要的情绪,变得更加理性。我尽力给团队最好的解释,帮他们推回去,改简历,借钱给大家赔偿。去年6月5438+2月,我决定将训练的团队运营模式改为个人工作室模式。

关于接下来的方向,教育还是我的初心。

因为教育改变了我,帮助我走出了下层家庭,而且在未来,教育将是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命运的主要途径。如果你是电商,你可以帮助用户享受优质商品,但作为教育,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正如任所说,教育是最好的国防。所以,后者对我来说更有意义,但这一次,我会更深刻地理解选择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我们这一代人创业肯定比上一代人难。

一代人以前,人们乘电梯上去。一个人想爬到高点,他获得了个人的天赋和勇气。更多的,是“势”让人往上走。到了我们这一代的时代,直梯已经封闭,你得自己爬楼梯。现如今,头部效应明显。创业者很难在大公司工作。资源少了,机会少了,创业者还是要靠实力和脑子出人头地。

原来成功的故事给人的刺激很大,好像一夜暴富,三年成为市值几十亿美元的公司很正常。抛开童话,现在的创业者大概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少一些浮躁,回归商业本身,先做好自己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