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小组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创新的精神。无论哪门课程,只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参与,鼓励学生基于兴趣和内在需求自主学习和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就会更加自觉和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接下来,我将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一,激发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源泉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课程,知识性很强,操作性也比较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小学生学的大多是电脑的操作,主要是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电脑既是他们的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细微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举一反三、不断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多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创新的乐趣。这样既能深化教学内容,又能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兴趣是入门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注重选择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和学生情境,精心设计和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诱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比如我在讲解《太空娃娃——翻转与变形》的时候,先放了一组太空宇航员的图片。学生们对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想飞的感觉,还有中国宇航员将中国国旗插上太空的场景,让学生们兴奋不已。学生被情境吸引,想把自己的作品变成老师的画面,所以会主动探索操作方法和步骤。比如我们在学习Word文档中插入和设置图片的操作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小相框,里面放着照片,给学生看玻璃相框里面的照片和相框外面的照片有什么区别?学生发现,如果图片设置在框内,就不能自由移动,而框外的图片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于是我适时提出:我们文档中的图片是否可以根据需要移动,放在我们认为合适的位置,让文档更加美观?给学生们看一份我在课前制作的带图片的文档。同学们的热情立刻被调动起来,都想让自己的文档图文并茂更好看,于是积极进行了查询环节,很快做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在有限的40分钟里,老师的介绍要准确,要经典。在一堂课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思考价值、能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先自学,再下结论。老师重在教法,学生重在理解。教师要少说多精,学生通过实践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比如在讲解“金山打字技巧”时,我们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比赛,看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多,或者干脆用打字游戏让学生玩“警察和小偷”,既练习了键盘的掌握和输入速度,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比赛的快乐和刺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效果明显。
第二,主动参与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动力。
1.安排同桌参加。
对于中学生来说,把两个同等学历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座位上,让他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积极参与学习。至于素质好的和素质差的学生,我会把这两类学生合并到同一个表中,既有帮助又有监督,提高学习效果,达到两者的同一个目标。在此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同桌之间的互动、分析和讨论,自主阅读和分析,从而构建自己系统的学习内容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2、指导小组参与合作
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自由组合,及时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小组的一员,有集体观念。让孩子更多的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只有集中全组学生的优势,全组学生才能成功。比如在记者行动——综合任务(二)的教学中,一组学生以“小学生购买大排档情况调查”为主题,创作了一篇调查报告。他们决定了主题后,就分工了。善于组织的同学以大局为重担任组长,语言能力强的同学担任面试官的角色,耐心细致的收集整理资料,美术细胞强的同学进行美术设计,最后由信息技术技能高、操作快的同学负责操作。因为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各有所长,效率得到了提高。最后,在这个班级的评价中,这个组的学生作品获得了全班的最高评价。这节课结束时,我让这一组的学生就他们的成功发表演讲。他们告诉我们,他们成功的秘诀是:“我们的目标是尽最大努力尽快完成任务。因为整个团体的成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成功。”我相信,在他们成功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信、欣赏、快乐、陶醉的情感体验,因为他们成功了。
3.师生和谐参与。
其实,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更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其实每一堂课,每一件作品的成功,都是师生合作的结果。例如,在个人名片设计课程中,首先欣赏老师制作的名片作品,给学生艺术美的视觉感受,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出本课的教学任务:“制作个人名片”。其次,让学生看书,根据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通过同桌合作,自己设计一张简单的个人名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巡视,找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老师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作品的特点,提醒学生作品中应该包含的元素,以及如何实现图文混排,如何实现绘图,艺术用词,画面剪辑等问题。第四,再次进行整体布局设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小组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作品。最后进入复习阶段,小组内进行自评互评。指出工作的优缺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所以在点评的时候,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欣赏学生的每一件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哪怕是很不起眼的作品,只要是独一无二的,都应该得到肯定。展示学生的作品对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成功的体验。
第三,个人探究是实现自主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
体验和探索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和合作学习能力非常重要。21世纪的教学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教育,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头脑中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主体的自主行为。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分析、判断,从而增强思维和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学,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自学活动是其人格品质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其创造力的最佳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安排“自学”环节,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多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互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爱好随机选择相应的信息,满足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提升。比如在用“画图”软件教制图的时候,初三的学生因为刚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比较陌生,也比较兴奋,所以我大致讲解了软件的打开方式和主要操作菜单的功能后,就让学生操作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让他们在绘图区画一张图,发现它们的用法和功能。这时,学生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他们的思维会活跃起来,会有积极探索的空间。画完后,我用屏幕广播让同学们互相点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画哪里好,哪里不好,如何改进等等。之后,每个学生再次修改和改进自己的作品。最后,我会创作出很棒的作品,再搬上银幕,激发全班同学的热情。在这堂课上,我会学习新的操作技巧,画出漂亮的图画,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及时激发,强化学习动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应重视学习成绩的激励功能,充分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困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强。老师要尽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我讲的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软件,每当收到学生上交的个人网页作品,我都会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学习成绩得到肯定,学生的信心大大增强,自主参与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
群体间的竞争可以激励他们进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让被奖励的人有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得不到奖励的学生会有一种不想落后的心态。每节课结束时,我会从班级10个小组中评出两个优秀小组,通过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老师评价等方式对成绩进行表扬。合作学习使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一部分缺乏学习动力、性格内向的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素质。通过正确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进取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总之,探索意识和开发能力得以展示,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相辅相成,非常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总是以参与者、学习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对他们进行肯定、引导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