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课件:如何观看和评价课堂
1.听评课是学校教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听课”或“观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当然不能离开主体。但是,教师是课堂教学和设计的组织者,观察、分析和研究的对象当然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辩证统一。不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效果是没有意义的。
3.听课评课要以学为主。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比较教师的教学行为,考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评价教师的课堂设计、组织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只有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正确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点,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学生的学习行为来看,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联系起来,才是听课评课的本质。
优秀班级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认为:
(1)好的课堂应该是有意义的,扎实的,而不是热闹的。
学生要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这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强烈的深造需求;对未来发展有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越来越会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上课时“进去之前和出去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吗?”如果没有改变,那就没有意义。如果学生已经知道老师说了什么,为什么还要继续?
(2)一堂好课应该是高效的、充实的、信息量大的。
是否高效取决于:班级有多少学生才是有效的?好、中、难,效率如何?效率如何?课程必须充实。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班级充满了活力。
(3)好的课堂应该是活的课堂,内容丰富,多方面活跃,富有启发性。
课堂不是完全提前设计好的,而是有师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输入,有互动的过程,有活跃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生成,也有过程状态生成。
(4)好的课应该是正常的课,但是平淡的课。老师心里应该只有学生。
很多老师一旦开始上课就容易准备过度。老师课前很努力,学生很兴奋。到了班级,都是带着准备好的东西表演,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呈现。课前预习不利于学生学习,但课堂有其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空间,需要思维碰撞和相应的讨论。最后,老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产生了很多新的知识。上课要平淡(普通,真实),而且是平时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忙准备后才能上的课。
(5)好的班级应该是有缺陷的真实班级。
班级不可能完美,完美的班级最容易造假。真实的东西会有缺陷,缺陷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和观摩课的成功没有错,所以这个预测指标本身就是错的。
3.怎么上课?
老师上课一般包括三个流程。
1,课前准备。
避免上课盲目。教师课前应该准备什么样的工作?
A.熟悉教材,明确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了解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理解编辑意图,找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B.自己思考设计课堂教学的初步方案,勾勒出大致的教学框架、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C.对班级的类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艺术,科学;物化,政治历史类等。)或者学生成绩的高低;
D.知道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因为对你听的课有个大致定性的了解就好。
2.观察并记录。
听课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听者各种感官和大脑思维的积极参与。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记录:
授课时间、科目、课时、授课老师、主题(课时)等。;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主板书籍;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学生的学习活动(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效果。
在观测记录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的教学内容;教材加工与教学思路和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室结构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本教学技能;教学思想。
3、上课思考整理。
听完课,要思考,要组织。比如复习听课记录,与导师交谈,比较几节“相互关联”的课,写“听课一收获”,或者吸收导师的优点用于自己的教学。要注意分析比较,准确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注重优势,改进自己的教学;要重视对教师课外功夫的分析,重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准备。
四个。课堂上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既要关注老师的教,也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重点应该是:
(1)课堂的教学目标(学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程度?感觉如何?)。何时以及如何提出目标;
(2)新课如何导入,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3)应该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哪些技能?到什么程度?应该渗透哪些情感价值观教育?
(6)知识系统化,复习巩固提高的内容和方法。
(7)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注意: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吗?什么样的情绪反应?你愿意参与思考、讨论、争论和动手操作吗?
(2)学生是否经常主动提问?
(3)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2.出席者应该是教学活动的检查者和研究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者要“准备好”去听、去观察、去思考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角度去调查研究学习活动及其效果。
动词 (verb的缩写)如何评课
评课要注意几个原则:与授课老师零距离,根据授课老师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分析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考虑老师的个性特点和差异。
1.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重点。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必然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坏、优劣、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更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更大程度)的激发,学习欲望得到持续,那么这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好课。
2.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
(1)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实现是衡量课程质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看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恰当。是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度适中。
看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是否紧紧围绕目标,为目标的实现服务。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有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加强。
(2)教材分析。对一堂课的评价,要看教材的组织和放置,教学是否准确科学,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3)分析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程序和结构。
教学思维是教师课堂的主线和主线,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教学过程和课堂结构反映了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安排、组合和过渡。
教学思路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评价教学理念,一要看到理念设计者不符合教学内容,符号不符合学生实际;第二,看教学思想的层次和脉络;第三,教学思路的设计是否有创意、新鲜、引人入胜;第四,看老师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效果。
教学程序和课堂结构反映了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层次、环节和教学技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顺序和时间分配。
在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上,取决于: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避免前松后紧,讲练时间组合是否合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之间的时间分配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的分布是否合理,学生活动时间不同程度的差异;非教学时间比例。
(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析。本文分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所采取的活动。包括老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教”与“学”的方式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
教学中有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方法,关键是要找对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要多元化;
要有创造性和艺术性;有必要检查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5)分析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
板书:科学合理的设计;简洁明了;组织性强;字迹工整,板画优美,技巧娴熟。
教学态度:开朗、开朗、庄重、有感染力;外表端庄,举止从容;热爱学生,热情,师生情感融合。
语言:准确清晰,精确简洁,生动鼓舞。语调恰当,语速适中,抑扬顿挫,变化多端。
操作:使用教具,演示实验和动作,操作仪器设备的规范和熟练程度。
(6)分析教学效果。
教学效率: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受益面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知识、能力和思想情感目标都达到了;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上课解决问题,学生负担合理。
对课堂效果的评估有时可以通过测试来进行。也就是说,当一节课结束后,评课老师会现场测试学生的知识,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来评估课堂效果。
3.课堂评价中的几个误区
(1)只听不参与评价。上课不评估是没有意义的。
(2).快速看一下水,不痛不痒,把话挑出来就好,让参与者和评审者不完全明白不足和遗憾。
(3)没有主次评价,没有重点,面面俱到。
(4)挑毛病,只说不不足,或者不当面说,背后评论。
(5)脱离实际,套话、空话多,没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