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是什么意思?具体一点。
形式
所谓“全日制”国民教育,就是在固定的时间按时上课,而非全日制教育是不固定的,根据自己的专业来确定课程安排。此外,成人函授(全日制成人的全日制教育)、自考、夜大、电大、远程教育(采用网络教学)都是非全日制的。
编辑本段专职分类
全日制大专(三四年),全日制成人(两年),全日制自考学生(三年)。
本段中全职和兼职编辑的定义
1.界定非全日制教育的定义和内涵非全日制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五条仅规定“高等教育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对非全日制没有明确定义。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界定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者说一直是一个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在西方先进国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定义是以年学分值为标准,即年学分值小于12学分为非全日制。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学分制观念淡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定义与西方国家不同,是根据学生的社会身份来划分的。一般认为非全日制教育是指在职人员的教育,所以很多人很自然地把非全日制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诚然,非全日制培训的对象基本都是在职人员。但如果以这种表征特征作为定义依据,往往会掩盖事物的本质特征,也会导致人们对概念的误解和内涵的扭曲。非全日制教育的本质在于学校和学生对教育内容和学习时间的双向选择,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达到教育拓展的效果。如果认为非全日制教育就是成人教育,就会导致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只关注教育对象而忽略更本质的东西。目前我国在职人员的研究生基本都是全日制在读,学校对他们的教育方式、管理模式、考核标准都适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一套体系,所以在校在职人员本质上是在接受全日制教育。这些现象都是我们对兼职的定义和内涵理解不清造成的。概念的模糊导致我们教育理念的偏差,不能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入手。因此,明确非全日制教育的定义和定位是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前提。2.正确认识非全日制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很多人认为非全日制教育是对以前没有机会或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进行的文化补习教育或职业培训。这种思想在社会上很有市场,严重阻碍了非全日制教育,特别是非全日制学历、学位教育的发展。这种思想的根源是什么?我觉得这是传统学校教育体制形成的封闭、禁锢的习惯性思维。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单向封闭的教育体系,即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和研究生的单向阶段性体系。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省略,也不能逾越。高中毕业后,自然要进入本科阶段。如果毕业后进入研究生阶段,不是定向培养,是不允许高学历者再次选择低一级的学术专业的。比如,人们很难接受和理解研究生重新选择本科专业的行为。在传统思想下,普通高校被认为是职前教育的场所,而非全日制教育则属于职后继续教育的范畴。继续教育很容易与职业培训班、职工大学、成人院校等机构挂钩,所以非全日制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公信力较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要体现学习型社会的特征,体现新时代继续教育的理念,即多点进入,多元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具有复杂的层次结构、深刻的内容、快速的更新和与社会更紧密的联系,因此多元教育的理念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而全日制教育因其僵化的体制和机制无法满足多元教育的要求。多元教育的理念可以通过非全日制教育来实现,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多次回到学校学习充电。在高等教育即将大众化的未来,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将更加迫切。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非全日制教育,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后盾。3.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在制度上的融合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中,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形式。同时对这两种教育形式实行双轨管理方式,从招生、课程设置、学制、考核、学生管理、专业设置、院系编制,甚至毕业文凭都不一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培训的形式,它们各自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块,互不可侵犯,相互独立。这是因为在我国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考虑到在职人员脱离学校教育时间较长,知识水平较低,如果和应届毕业生一样选择,将很难通过严格正确的入学考试。因此,为了保证在职人员能够接受高等教育,采取了成人高考方式,即在职人员不参加普通高校的选修考试,而是组织另一次考试,试卷难度比正规高考容易。由于人口考试和基础的差异,高校担心在职人员入学后无法在普通班学习的基础上为他们单独开设班级,同时又为他们设计了新的培养方案,所以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学制等方面都与普通班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培养和毕业生数量都由国家严格规定,高校内部基本没有淘汰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教学质量差距日益明显,导致了两个文凭的出现,最终使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制度分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制度分化的直接原因是质量问题,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下高校竞争机制的缺失,具体表现为教育双轨制。质量问题在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口碑中愈演愈烈。最后只能避免,这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结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提高非全日制教育质量,是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关键。4.非全日制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从字面上看,非全日制教育并不是一种全天接受教育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非全日制教育每天的学习量要少于全日制教育,所以非全日制教育完成同样量的学习任务要比全日制教育花费更长的时间。再加上非全日制教育的培养对象,在职人员因为工作需要,对学习时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实行弹性学制,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让在职人员在相对宽松的时期自由学习。然而,我国高校现行的学制相对僵化。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已经成为高校的金科玉律,很难有突破。所以很多在职人员只能脱产学习,实际上接受的是全日制教育。为什么弹性学制改革这么难?除了高校后勤设施的问题,没有实行完整的学分制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步伐非常缓慢。长期以来,高校的课程一直以专业课为主,必修课比重较大,课程数量固定。所以现在的学分制只是简单的给原有的课程设置了一定的学分值,没有融入学生自由选择课程内容和学习时间的理念。因此,中国的学分制改革是不彻底的。没有完整的学分制支撑,弹性学制难以实现,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改革无法进一步深化。因此,完整的学分制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础。5.将非全日制教育纳入正规学校教育体系。长期以来,人们视校园为“圣地”、“净土”,将其比作“象牙塔”,认为学校应该远离社会的“噪音”和世俗的“侵蚀”。虽然我们常说教育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但是传统观念阻碍了我们改革的步伐,我们总是担心学校会不会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腐蚀。所以,到了开学的时候,我们犹豫,纠结。我们学校其实是封闭的,脱离社会现实的。在这些保守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人为地强行区分以全日制教育为代表的学校教育和以非全日制为代表的社会教育。高校在介入社会教育时,并没有把非全日制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而是将其圈定,成立成人教育学院、网络学院等机构,实际上是把非全日制教育置于正规教育体系之外。有些学校甚至把非全日制教育当成“摇钱树”,只关注招生和赚钱,而不管教学质量。因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是两个体系,即使非全日制质量再差,也不会影响全日制,而且在评价和统计中往往不考虑非全日制。因此,一些学校根本不重视非全日制教育,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疏于管理,使得一些不良学风泛滥成灾,比如集体考试作弊,严重损害了非全日制教育的社会声誉。所以,只有把非全日制教育纳入正规学校体系,让非全日制教育影响甚至冲击全日制教育,学校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