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经理如何向BIM转型?

有人说:bim技术改变了传统施工管理的习惯就像苹果系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一样。那么是这样吗?

1.前期准备,团队分析。

首先,管理者在转型BIM之前必须有满足项目需求的软件和设备,然后分析团队自身条件,取长补短,分析工程项目,找出需求点作为切入点。

2.明确概念,设定标准。

BIM(建筑信息建模)是一种建筑信息模型。BIM不是软件,而是概念,软件只是实现BIM的工具。当然,在使用工具之前,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有一套合适的标准。所以基于需求,需要开发应用流程或者功能平台,相关人员要参与培训,做好操作手册。

3.拓展BIM的几个应用点。

1.工程数据以不同的方式管理。

技术的出现丰富了工程质量检查和管理的方式。质量信息链接到BIM模型,通过模型浏览,质量问题可以高效的在各个层面流通。与传统的文档记录相比,这种方法可以摆脱文字的抽象,促进质量问题的协调。

2.通过bim技术制定施工方案和总平面布置。

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在施工前利用BIM技术绘制全面的3D现场平面布置图,3D模型可以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大小立体展示施工现场的布局,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和施工交通组织,避免现场混乱。同时为高空安全吊装提供数据。

3.结合BIM设计深化和图纸审核。

施工管理人员结合BIM三维建模流程对设计图纸进行核对和深化;检查建筑、结构、机电安装图纸的碰撞,解决施工前图纸错漏问题。对机电安装进行管线综合,确保管线综合布置准确。结合三维碰撞检测,实现零碰撞。

4.施工进度管理。

在利用BIM进行模型量化的基础上,施工管理者将三维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联系起来,将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反映到模型中,实现对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划分完成工程量输出施工进度,将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施工进度进行对比;可以直接对现场的进度进行分析和诊断,更加直观、可见、清晰,改变了传统的施工进度管理模式,保证了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数字处理。

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利用BIM模型的数据信息快速放样安装构件,实现工厂预制,并将模型应用于现场放线控制,满足施工精度要求。通过模型与现场实物的对比,采用数字验收实现施工质量的事后控制。

6.三维扫描技术

智能机器人放样在工程中的应用,大大简化了放样工作和放样时间,一人一台设备可以代替传统的几个人的操作模式。将BIM模型导入专用手持平板设备,点击放样点进行放样,机器会自动用激光打出放样点。同时,机器还可以将现场放样信息返回给模型,供管理人员查看。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