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考察的体会
10秋天,收获的季节,我们干部培训班1班的学员在师党委组织部调研员、师党委党校老师的带领下,到苏州调研,听取了苏州党校、苏州市人大、市广播电视总台、市个私协会、太仓市人大的领导、教授给我们做的多次专题报告。这些报道涵盖了苏州社会经济发展、干部素质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方面面。他们不仅介绍情况,还讲经验。结合我们在学习期间走访的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市、昆山市、常熟朗里奇等地和企业的具体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在这次难得的学习考察之旅中,我们一路都不由自主地感到震惊和感叹。
通过学习和考察,我们一致认为,这次来苏州学习苏州的优秀,回来后一定会对我们二师创作新作品起到积极的作用。苏州及其县级市,如昆山、太仓、张家港等,敢于向更高的层次攀登,与强者攀比,大胆尝试,大胆争先,力争第一,在思想上给我们大家以强烈的震撼。苏州独具特色的园区发展思路和在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方面的丰富创新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经验和有益启示。
第一,值得借鉴的方面
苏州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园区建设、环境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新鲜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对比我们农二师的实际情况,我们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最值得借鉴:
(强烈的发展意识。多年来,苏州在任何情况下都把加快发展作为治市兴市的第一要务,敢为天下先。80年代初,苏州既不是经济特区,也不是沿海开放城市,但他们积极寻找机遇,出台优惠政策,创造了不是特区,而是比特区更好的投资环境,成为跨国公司和台商投资更密集的地方。尤其值得学习的是,苏州干部群众在推动发展中有着良好的精神状态。“争发展、促发展、争发展、比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我们在学习调研中了解到,苏州市各级各部门约70%的领导干部一整年都花在了招商引资、跑项目和离开企业上,约50%的公务员直接为企业跑腿。
(2)完善的基础设施。苏州开发区的环境建设是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的。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苏州开发区探索了土地使用权有偿“自筹开发”、规划滚动推进“巧妙开发”、吸引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股票上市、借壳上市“资本运作”等多种融资渠道,保障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3)优良的服务环境。在加快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发展承载能力的同时,苏州各地也十分重视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着力打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服务品牌,善于服务,以服务取胜,打造综合环境新优势。在苏州,各职能部门从来不对投资者说“不”,“不说“做不到”,只说“怎么做”。通过整顿和规范开发区各种收费,收费项目和标准大幅减少。项目审批制度也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大大提高了外商的办事效率,赢得了公信力。外商由于对当地投资环境、政策、人员素质的高度满意度和信誉度,反过来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不遗余力地向外界推荐苏州,介绍所属企业前来考察投资,取得了“以商招商”、“以资招商”的葡萄串效应。
(4)强大的投资吸引力。苏州把招商引资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领导各尽其责,各部门协调配合,专业招商人员全力以赴,形成了上下结合、各领域通力合作、举全市之力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各部门积极配合,主动放权,简化程序。办理审批手续时,不拖不推,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为外商提供良好服务。甚至医院和学校也向外国投资者发放绿卡,并尽一切努力提供便利。开发区也非常重视专业招商团队的建设。各招商机构均配备懂外语、经济、谈判、公关的专业人员,必要时还聘请高水平科研专家参与招商活动。在招商方式上,也特别注重充分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活动。例如,近年来,昆山积极把握台湾省产业资本外移的机遇,紧扣支持电子信息产品加工环节,积极吸引电子信息生产者将加工点或采购点设在昆山,走出了一条大中小企业合作、上下游联动的发展道路。
(5)高效的工作机制。在管理体制上,苏州开发区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对开发区实行开明政策,赋予开发区管委会与市一样的经济管理权。通过授权的方式,管委会有权审批用地、立项、工商登记、投资人员出国等,政策环境比经济特区更宽松。开发区内的乡镇也由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包括人事任免、财产资源配置等,有效避免了政令“肠梗阻”的现象。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市的派出机构,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构建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框架,实行“封闭管理、开放运行”,总体上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建立健全中介机构,提高服务水平,把很多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委托给社会,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服务企业上。精简机构、精干人员、转变职能、市场化运作,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管委会新的管理体制和高效工作机制。
第二,一些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学了可以奋进。今后几年,我军农垦团场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新型垦区边防团场建设,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党建的和谐发展。为此,我认为:
(一)学习苏州的先进经验,对团场的经济发展有新思路。
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型团场的第一要务。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带头增强团场的综合实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优势经济,发展二三产业,提升团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要学习苏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做法,在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在我们农业农场,要落实兵团“1+3”、“1+8”文件,确保土地承包长期固定,不断扩大职工生产经营自主权,理顺农场内部分配关系。鼓励职工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支持职工自筹资金发展庭院畜、禽、林果园、渔场和农机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团场的组织改革,以服务、调节、监督和管理为重点,为合同制工人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和销售的全程服务。建立健全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社区服务建设。完成集团办产业的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建立产权多元化、法人治理结构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保障能力,坚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学习苏州的先进经验,广大致富职工要有新举措。
过上富裕生活是建设新型屯垦戍边团场的根本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今后,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制定自己的生产计划时,首先要综合考虑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职工收入,做到同步增长。决不能只重视生产,而忽视员工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运用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大力支持职工发展庭院经济,继续支持和引导职工发展果树种植、餐饮、商贸、加工等非国有经济,不断增加致富渠道。要以足够的决心和力量,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全体职工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3)借鉴苏州的先进经验,在场风文明上有新的作为。
场风文明是建设新型屯垦边防团场的保证。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成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创建十星级诚信文明户、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模范。要在共青团广泛开展社会主义道德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共青团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四)借鉴苏州的先进经验,在优化团场环境方面取得新突破。
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也是建设新型屯垦戍边团场的基本条件。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是带头改善环境卫生和团的面貌的“硬环境”的模范,也应该是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软环境”的模范。
一是切实改进政府的经营管理方式,把各级领导从山河人海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为基层和企业服务。加强服务机制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对那些不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政策要坚决放宽,能优惠的地方要优惠,能办的坚决办。要有超乎寻常的超前意识和敢为人先的思想境界,在投资者最满意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放宽政策。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加快我21团红色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第三,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借鉴苏州开发区“以人气聚财”的经验,大力营造适合投资者和创业者的生活环境。切实改善医疗卫生、住房、商业等条件,完善公益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
第三,学习苏州的先进经验,团场的民主管理要上一个新台阶。
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型团场的目的和要求,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继续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基层职工承包经营自主权和民主政治权利,充分发挥工会、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全面落实职工民主评议会,落实职工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实职工代表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权。
第四,学习苏州先进经验,团场安全稳定再上新台阶。
安全稳定是建设新型团场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构建和谐团场放在全局的重要位置,把构建和谐团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构建和谐团场,首要任务是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力保持团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要建立健全与农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五大”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党政主要领导要一如既往地重视稳定,切实履行好“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我慎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