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交礼仪

西方礼仪是指一种不同于中国礼仪的西方文明,包括用餐礼仪、礼仪等不同的礼仪。这些礼仪与我们在中国常见的礼仪有些不同,有些差异很大。了解这些礼仪,对以后和西方人交流有很大帮助。以下是我整理的西方社交礼仪。让我们来看看。

西方社交礼仪1

第一,社交场合的礼仪

(一)见面礼仪要简化。

传统上,西方国家的人们有一套复杂的见面礼仪,从握手、问候到相互介绍。相比之下,西方人在人际交往上更随意。在美国,朋友们通常用“你好”来问候对方,没有任何仪式。即使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只是微笑,打招呼,直呼其名,以示喜爱。

但是在正式场合,人们应该注意礼仪。握手是最常见的问候方式。在美国,握手时,男女之间女士先伸出手。男人不应该把女人的手握得太紧。如果对方无意握手,男方只能点头鞠躬。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老年人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主客之间,主人先伸手。

握手的时候要看着对方,把手套捏掉。如果因故不能脱手套,必须说明原因,并向对方道歉。还要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不要长时间交叉双手,女性见面也不要握手。和握手的顺序一样,介绍两个人的时候,应该先介绍男的给女的,先介绍年轻的给老的,先介绍地位低的给地位高的。

(二)随意放弃姓氏称呼

大多数西方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这样的称呼。他们认为这样的标题太严肃了。美国男人、女人和孩子喜欢被直呼其名,并认为这是善良和友好的象征。

西方人,不论职位和年龄,总是尽量称呼对方的名字,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西方人很少使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正式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政府高级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例如:哈里法官、史密斯参议员、克拉克将军、布朗博士、格林教授、怀特主教等。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从不使用董事、经理、校长等行政头衔称呼他人。

(3)与人谈论莫问的私事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家日常说话,不喜欢涉及私事。有些问题对他们来说甚至是禁忌,比如问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宗教信仰、选举投票给谁等。这是非常放肆和粗鲁的。

注意“个人空间”。与西方人交谈时,不要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厘米以外为宜。平时无论是去餐厅还是图书馆,都要尽量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当你不得不坐在同桌或别人旁边时,你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句:“我可以坐在这里吗?”在得到允许之前不要坐下。

(D)社交场合,女士优先。

美国女性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何,更何况在这里。但是在社交场合,他们总是会得到特殊对待。尊重女性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受到了欧洲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影响。从宗教角度来说,是出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尊重。

按照西方人的习惯,在社交场合,男人要谦虚,处处爱护女人。走路时,男士应走在靠近马路的一侧;落座时,应先请女方坐下;上下电梯,让女方走在前面;进门时,男方要先开门,请女方进来。但下车下楼时,男士要走在前面照顾女士;进入餐厅、剧院时,男士可以走在前面,给女士找好座位;吃饭时,请女方先点菜;和女性打招呼时,男性要站起来,女性不用站起来,坐着点头就行;男女握手时,男士必须脱下手套,而女士则不必。女人的东西掉在地上,男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要帮她捡起来。

(5)表达方式越礼貌越好。

西方人嘴巴甜。他们从不吝啬溢美之词,这往往会让听者感到舒服。在美国,像“请”、“谢谢”和“对不起”这样的词随处可见。

在美国,每个人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都会说“谢谢”,连总统也不例外。在商场里,售货员总是面带微笑。当顾客进来时,他们会主动迎上去,问:“我能帮你吗?”当顾客付款时,他们会微笑着感谢顾客。最后,我会送你一句谢谢。同样,客户收到货也会反复感谢。

西方人认为在公共场所打嗝或与人交谈时打喷嚏或咳嗽是不礼貌的。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说“对不起”,请求对方原谅。

第二,送礼,约会,拜访

(1)赠送礼物

一般来说,西方人不会随便送礼物。有些人在收到礼物时往往显得有点尴尬。如果他们碰巧没有任何回报,那就更是如此。但是遇到节日、生日、婚礼或者探望病人,礼物是不可避免的。

西方人在圣诞节互赠礼物是最流行的。圣诞节时,天真的孩子们会因为收到各种新奇的玩具而兴高采烈,以为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成年人经常互赠书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礼物应该用花纸包好,用丝带系好。

大多数拜访都是送花,有时送盆景。传统上,如果你亲自去吊唁,一般会送花在瓶子里,不附名片;如果让花店直接送,一定要附上名片。送朋友长途旅行时,往往会送礼物。礼物一般是鲜花、零食、水果或者书籍杂志。礼物上还附有一张名片,祝他一路平安。

此外,西方人认为单数是吉祥的。有时候感觉不是给三个梨,和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不一样。当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他们必须立即打开礼物,在送礼者面前欣赏或品尝,并立即感谢送礼者。

礼品包装精美,外表华丽,但里面不一定太贵。

(2)约会

西方人注重效率,有计划地安排每天的时间。所以,他们绝对不希望有人突然来访,打乱他们的计划,除了至亲好友。不仅平时,星期天也是。

去别人家做客,要提前一两天写信或打电话预约,约会后一定不能失约。站起来是非常不礼貌的。如果暂时不能赴约,应尽快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你去赴约的时候最好准时到达。

(三)做客

约会时要体贴,约会时要准时,拜访时要礼貌自然。首先,敲门或按门铃,进门前要得到主人的允许。有些人在门口有擦鞋用的棕色毛毡。你应该把鞋上的脏东西擦掉,以免弄脏主人的地毯。戴帽子的人进门后脱下帽子戴在房间里是不礼貌的。如果你在雨天参观,你应该注意把雨伞和雨衣放在户外。脱下外套和大衣后,主人一般会主动帮你拿,挂好。这个时候,你就不用提了。进屋后,要先对女主人好,再对主人好。如果主人家坐满了客人和朋友,那么只要和主人和熟人握手,向别人点头就可以了。

当你在西方家庭做客时,没有必要太正式。如果主人请你坐下,如果你不马上坐下以示礼貌,会让主人感到不安,认为椅子不干净或不方便。做客时,不要看主人桌上的字,也不要随意翻看文件。不要乱动室内古董,更不要问室内电器的价格。

在西方人家做客不宜太久,以免过多耽误主人的时间。但是吃完饭不要马上离开,和主人聊一会儿,然后道谢离开。如果夫妻二人一起去别人家,妻子应该站起来先离开。

西方社交礼仪2

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无非是见面叫名字、打招呼、交谈、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拜访客人、招待饭局、风俗禁忌。只要我们在交际过程中稍微注意一下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就不难掌握社交活动中常见的礼仪。

1,问候语

西方人的称谓往往很笼统,一个称谓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称谓。在西方国家,男性被称为先生,女性被称为小姐、女士等。这些词,如先生,在中国传统称谓中的意思是老师。建国后,我们称呼别人时,一般在名字前加“同志”二字。

2.打招呼

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但就是这样一件普通的小事也能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中国人们见面时,经常会问对方:“你吃饭了吗?”“去哪里?”“你今天怎么不去上班?”但是,如果你用中国的方式和西方人打招呼,他们会觉得很奇怪,甚至误解。原因是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些话是期待对方回答的真题,而不是问候或问候。

西方人通常只需要简单的“嗨”、“你好”、“早上好(中午后)”就可以问候对方。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在第一次见面时会用How do you do?而不是说你好吗?如果你在路上遇到熟人,你可以谈论天气、交通等。,且不谈个人的事。

交谈

中西方人在交谈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国人通常在社交场合谈论婚姻、家庭、子女、经济收入等问题,而西方人往往回避谈论这些话题。这些话题是拉近我们距离的常用语,但对西方人来说,却被视为打探他人隐私。

第二,受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受到别人称赞时通常会更加谦虚,会说“过奖了”“哪里”之类的话。另一方面,西方人会欣然接受赞美并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4.社会活动

传统上,在中国,原则是“男主外,女主内”,即在古代,女性一般不出席一些公共场合。而在西方,没有这样的规定,女性可以和男性平等地出入各种社交场合。特别是西方人打招呼,都是亲吻手,贴脸。这在传统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是中国传统女性从小接受的思想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妇女逐渐从男权主义中解放出来。现代社交场合的女性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社交礼仪方面也要跟上国际步伐,女性社交礼仪相关的培训课程也成为一个热门项目。

5.在家里做客

在中国,如果你在家里做客,有时客人会提前几个小时到达主人家,女士会帮女主人准备饭菜,男士们会一起聊天看电视。晚饭后我们可能会聊天。

在西方,你不能早早去家里做客。如果你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主人家里,主人可能没有做好接待你的准备,但你的提前到来会让主人感到困惑和无礼。你可以迟到5到10分钟,给主持人留下充足的准备时间。最好带个礼物到家里,可以是医用花,也可以是一瓶酒。不需要太贵,作为客人不宜久留。

6.招待一顿饭

中国人在招待客人时经常举行盛大的宴会,越丰盛越好,以示主人的好客和对客人的尊重。西方人并不认为越富有越好。按照西方人的传统,请朋友到家里分享日常生活,只需要三四个菜。

在饮酒方面,中国通常遵循杯子不能空,茶不能太满的原则。在西方人身上,一般喜欢啤酒和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跟随女主人的行动。

7、习俗和禁忌

中国人不喜欢说4,认为8很吉利,西方人不喜欢13。中国人认为4不吉利,因为它与“死”谐音;然而,在荷兰语中,4是一个快乐的数字,因为它与荷兰语中的“庆祝”相似。

基本的社交礼仪看似简单,但在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如果职场新人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不好,被认为个人素质低,单位的形象和业务受到影响。所以建议大家好好学习。

只要懂得适当的社交礼仪知识,就能在社交场合中拨开迷雾,避免社交场合中的胆怯和害羞,给自己增添更多的信心和勇气,充分展示自己的美丽魅力,成为社交场合中的热门人物。

扩大中英两国社交礼仪的差异。

说起社交礼仪,在国际上,英国社交礼仪以绅士风度著称。而中华文明则以礼谦为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一直为世人所称道。但是,英国等西方与之大相径庭。这种差异因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的不同而各异。了解和掌握东西方民族文化的碰撞和中西社交礼仪的差异,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第一,职业有高低。

在英国人眼里,无论你喜欢什么工作,都是最好的,都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你看到一个哈佛毕业生在做服务员,不要把他做这份工作说成是一种恭维,说是可惜。他们会觉得你看不起他现在的工作,看不起他,脸上会明显不高兴。

第二,当面打开礼物

通常,当中国人收到礼物时,他们不会亲自打开礼物,而是在打开礼物之前表示感谢并放好。但英国人则认为,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包装是表示欣赏和赞美,是对送礼人的尊重和感激。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中国人给英国人送礼物时,他们经常说“礼物不是什么好东西,只是他们感谢的象征”,以示礼貌和谦虚。英国人当面打开礼物,看到对象明显是好的就会很困惑:这么漂亮的礼物为什么要说不好?既然认为不好,为什么要送人?

第三,接受对方的赞美

中国人经常说“哪里,哪里”,“过奖了”,“笑了”,以示谦虚。但是,英国人会大方地接受别人的赞美,说“谢谢”,以表达对别人鼓励和尊重的感谢。

同样是谦虚。英国人的自谦首先是自信,然后是感谢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我们中国人经常通过贬低自己来表达我们的谦虚。

第四,着装礼仪

在着装上,英国人是最讲究的,在交际和娱乐中非常注重“绅士”和“淑女”的风格。英式晚礼服被认为是最绅士的服装,而女士通常穿深色礼服或优雅的礼服。庄重肃穆的黑色衣服是首选。

五、饮食礼仪

英国的宴会有很多种,主要是茶会和宴会。茶会包括正式茶会和非正式茶会。英国人吃饭时不提供食物或饮料,他们只是根据客人的兴趣来拿。一般来说,把自己拿的菜都吃了是有礼貌的。不喝酒的人只是在服务员倒酒的时候把手伸进杯子里。告别时,客人可以握手或点头。在英国,邀请对方吃午餐、晚餐、在酒吧喝酒或看戏剧或芭蕾舞会被视为相当于赠送礼物。

不及物动词商务礼仪

在英国从事商务活动,要避开七八月份。这期间商务人士休假较多,不宜在圣诞节和复活节开展商务活动。在英国,为了避免贿赂,不允许送太重的礼物。在商务会议中,在约定的时间来,不要早到或晚到。英国商界人士很认真,不会轻易动感情和态度。他们说大话,吹嘘自己,这是缺乏教育的表现。

七、谈话礼仪

英国人很有幽默感,有时候在调侃的时候可能会显得很严肃。他们善于自嘲,但绝不会对别人的不幸幸灾乐祸。谈生意的时候,我喜欢开门见山,直抒己见,而不是拐弯抹角。英国人说“不”,就是这个意思,不是讨价还价。隐私对英国人来说非常重要。个人问题,如婚姻、恋爱关系、财务、健康等话题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