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得到了最珍贵的东西——读《中国教师如何做科研》

《于红梅大师工作室》第四期的* * *阅读计划是阅读中国教师如何做科研。原计划本月初开始阅读,可惜书籍不到位。感谢程老师利用周末时间买书,帮我采购。期待已久的书今天下午终于面世了,我赶紧翻了翻。选择研究课题的实践策略的争议是一个课题,任务是一个课题,矛盾是一个课题...语文教学与科研的基本途径。

在序言中,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老师凭经验做的,实际上他没有想清楚。因为没想清楚,所以说不出来。因为他说不出来,也无法反思。他在后面做的就是站着不动。所谓的平台期就是这样形成的。”现在不敢说平台期,但绝对是平台期。"与其做出一百个决定,不如匆忙制定一个策略."我以为这个策略一定是写作。我通过写作获得了长距离的预期收获,但长期输出的不仅仅是毅力,还有积累。原来积累的东西都用完了。坚持写作只是自我感动,但我不愿意就此罢手。很多次。这时候《因缘》这本书出现在我面前,真的是一个宝藏!

第一章为研究主题选择实践策略。第一种方法是从热点问题和争议问题入手。我记得有一次网上培训。我曾经问过当时的讲师牛教授,写论文是选热点还是选常规点?现在想起来应该是问怎么切入热点话题。书中写了一个例子,1989中关于鲁迅文学与出汗的争论是否已经完全成为争论的焦点。双方围绕议论文的几个要素,各持一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作者李海林从文本特点出发,以“不要忘记鲁迅杂文的特点”参与讨论。“论据不充分,这种论据根本不是一个标准。作为一篇论文,它根本不需要充分的论证”结束了这场讨论。这让我想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时候会遇到这种争论。看这个学校的发言是有道理的。听听那一派的想法。有道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转念一想,社会学科可能就是没有那么明确对与错,那就这样吧!其实我放弃了进一步的思考,没有“找盲点”,没有思考这个问题的必要性,本来可以产生的话题就这样白丢了。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时刻关注,注意热点问题的切入角度,寻找盲点,多思考如何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