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发展?

1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几套生态住宅评价体系框架。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手册》(2001发布第一版,2003年完成第三次升级)。为了实现将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的承诺,2002年6月立项,2006年开展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价体系研究”项目。

1.65438+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保护自然资源,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并与周边环境和生态相协调为主题,旨在促进中国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1.1的发展历程?

为了让人们全面了解生态住宅,让生态住区的环境规划、建筑设计和建设管理有标准可循,2001年9月,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手册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价标准,也是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研究的第一步。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进行了两次修订。?

2002版《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手册》的指标体系主要参考了美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第二版)和中国国家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领及商品住宅性能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分为住宅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住宅水环境、材料与资源五个子项,提出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体系。?

2003版《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价手册》的评价体系在2002版的五个子项中保持不变,仅增加、删除和修改了部分评价指标,重点是与居住健康密切相关的项目。

1.1.2评价方法?

本评价手册的编制参考了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相关资料,从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水环境、材料与资源五个方面进行住宅小区前置,并兼顾社会环境效益和用户权益。主要包括规划设计综合评价、基本性能评价、建筑生命周期环境评价和后期验证四个方面。?

但是,这种评价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定量指标太少,定性指标太多,一些本应具有硬数据的指标缺乏应有的数据,被模糊或暗示性的词语所替代,使得评价过程缺乏客观约束,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评价体系中部分指标标准过低,无法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2绿色奥运建筑评价体系

1.2.1发展状况?

为了实现将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的承诺,科技部“科技奥运十大专项”项目“绿色奥运建筑评价体系研究”于2002年6月立项,历时14个月。这是中国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价和示范系统。不仅包括上百项绿色建筑标准,还为评价机构的专业人士介绍了具体的评价评分方法。这个评估系统还包括绿色建筑评估软件,专业人员用电脑智能评估一个建筑是否“绿色”。

1.2.2评估方法?

(1)全程监控,阶段评估。“绿色奥运建筑评价体系”旨在指导和评价奥运建筑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过程由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和运行管理阶段四部分组成。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通过对每个阶段的控制,保证最终绿色建筑的实施。?

(2)QL评分法。从评价方法来看,本评价体系采用双指标评价法。评价规定分为Q和L两类:Q(质量)是指建筑环境的质量和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水平;l(负荷)是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贡献。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我们追求L的最小消耗,得到q的最大消耗的建筑,两者结合可以综合评价建筑的“绿色”程度。系统* * *分为两级,包括四个Q级指标和五个L级指标,分别包含15和18二级指标。?

绿色奥运建筑评价体系项目在引入建筑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全过程控制的观点和相应的评价方法,采用Q-L双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对中国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开发了一批与评价体系相匹配的、可用于定量模拟计算和优化设计指导的软件。其缺点是不涉及经济评价。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设部于2006年3月16日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于2006年6月1日开始实施。本标准的编制原则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注重“四节”和环保要求;体现过程控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系统性和灵活性的结合。这是我国首个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推荐性国家标准,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出发。?

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个指标:节地和室外环境;节能和能源利用;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材料节约和材料资源的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主要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三类:控制项、一般项和偏好项。?

随着绿色建筑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全国绿色建筑评价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对生态建筑评价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是以美国的LEED为基础,评价重点是环境影响。但是,我国生态建筑评价体系在整体性、层次性、经济可行性、定量分析比例以及相关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2.建立和完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议

2.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由于绿色建筑评价客观上涉及多学科、多角度、多因素,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绿色建筑评价在这一复杂系统的决策、规划设计、实施建设、管理使用的全过程中是系统化、模型化、量化的。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因此指标选择和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非常复杂,体系的建立需要学科的融合和研究者的长期合作。目前在这方面做的研究还比较少,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还不够,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只有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才能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2评价体系从标准走向精细化?

我国目前对同一类型的建筑,不分性质、使用年限和功能,采取同一标准,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需要进一步细分不同类型建筑的特点,对不同类型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可以借鉴结构设计中“建筑重要系数”的概念,对不同的建筑引入“生态系数”的概念,以便根据其性质、使用寿命和功能区别对待。另外,我国幅员辽阔,气候不同,自然条件不同,评价体系必须考虑地区差异,建立唯一的国家标准体系是脱离实际的。在评价体系的标准设定方面,允许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不是同一个国家标准。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几个区域,在分析了当地的主要代表特征后,给出不同的“值”。

2.3评价方法从定性走向定量?

在评价方法上,力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特别是加强定量指标的研究和运用。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采用累积法评价最终得分计算总评价结果的评价方法。近年来,从数学上证明了这种评价模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合理的。

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本质上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量化指标体系,主要侧重于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价。绿色建筑的评价应符合物理规律的科学性,准确的量化数据是评价体系的灵魂,但我国还缺乏一些生态评价的基础数据。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是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2.4评估体系实行第三方认可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发展绿色建筑,推行绿色建筑认证制度,政府必须培育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建筑设计方案的实施、建筑开发的全过程、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进行综合评估。

目前,中国的建筑绿色评估是由建设部组织成立专门的专家组来实施的。由于缺乏第三方评价机构,在实施方案评价、施工全过程评价、建筑材料环保性能绿色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政府在开展专家评估的同时,必须及时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设立,将这种外部评估委托与内部专家评估相结合,评估标准或内容由双方共同拟定。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专业咨询机构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从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角度保证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需要注意的是,参与评估的第三方必须重视评估人员的专业培训,政府应加强绿色建筑的技术规范和科学培训,培养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估专业技术人员。

2.5运用经济杠杆,采取激励政策?

绿色建筑不仅要考虑宏观(国家甚至全球)环境影响,如co?2排放、节约水资源、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等。,应该对用户有利,兼顾开发者利益。?

政府应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评估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基础上,从法律法规、政策环境和税收制度等方面鼓励不同的行为主体。通过补贴、低息贷款、税收和其他财政激励措施,促进环保技术的发展,实施环保政策,提高经济可行性。不同的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对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和贡献是不同的,开发商要为所有后果承担全部成本,因此政府应该采取偏向性的税收政策,以体现社会公平。减税等财政激励措施可以使房地产开发商降低运营成本,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