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农技推广服务,打造中国我县生态厨房
首先,分析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现状
(一)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使用和监督
去年,该县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民和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做好农技推广工作。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做到专款专用,建立资金使用专账,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确保项目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较好地保障了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有效促进了全县产业发展。
(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该县农业实施了粮食高产创建、生物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示范推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建设等农技推广项目。为了掌握项目的实施情况,保证项目的效果。该县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管理指导。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涵盖广泛的领域。按照分级负责、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管理,指导项目实施。严格按照项目实施的相关要求,加强对项目的管理、监督、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进行项目检查,确保顺利实施。大多数项目进入实施的关键阶段后,为了保证实施进度和质量,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采取先自查后抽查的方式,包括资金到位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等。
3.做好项目总结,实施绩效评价。根据《管理办法》的要求,项目完成后,县级相关部门将对项目进行评估,总结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成效和评价。
4.认真总结成果,加强典型宣传。该县高度重视项目实施,成立了项目领导实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确保每一个项目落到实处,发挥应用示范引领作用。挖掘总结典型,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二、主要成果和经验
(1)高投入带动大发展。2011年,该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投入达到581万元,其中种植业投入450万元,养殖业投入6万元,畜牧业投入654.38+0.25万元,保证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我县主导产业的发展。去年优质稻产业持续增长,全年水稻种植面积471万亩,其中优质稻种植654380+0.5万亩(含米粉用稻),早稻22.4万亩,中稻1.4万亩,晚稻23.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65438+85.6万吨。
1.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生猪存栏量较上年大幅增加。今年生猪存栏量已达451,000头,同比增长22.5%。生猪存栏17.5万头,同比增长8.5%,其中能繁母猪210万头,同比增长9.5%。投放肉牛18576头,家禽51865438只,山羊6026只,兔子15只。全县生态养殖示范小区11个,生态农户5031户。
2.烤烟行业创历史新高。全县烟叶种植面积2.86万亩,同比增长37%;收购烟叶9.45万吨,同比增长62%;烟叶种植面积、收购金额、收购金额、税收创历史新高。排名全省第三,全市第二。
3.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新增100亩以上平价商品蔬菜生产基地8个,新增大棚设施面积300亩。其中城市保障基地3000亩,乡镇保障基地5000亩,商品蔬菜基地11000亩。涌现出一批专家和种植大户。
4.水产养殖稳步增长。全县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3.43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4700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预计为1146吨,与2010年基本持平。
5.特种水产养殖蓬勃发展。从福建引进50头淮猪和母猪建立3个淮猪养殖示范推广基地,从外地引进5000只以上绿壳蛋鸡建立绿壳蛋鸡示范场;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竹鼠、养蜂、贵夫人鸡、山羊等特色养殖,让一大批农民致富。
6.休闲观光农业成为新亮点。近年来,我县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县休闲农业业主拥有现代农业科技园区3家,规模以上休闲园区3家,休闲农场12家,采摘园4家,水上运动中心1家,休闲食品加工企业6家,大小农家乐30余家。休闲观光农业涵盖粮食、烟叶、制种、生猪、特色养殖、脐橙、油茶、毛竹、水果、蔬菜、花卉等多个特色主导产业,呈现六大类型。目前,不同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我县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亮点。我县已申报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项目。
(2)新技术孕育新活力。2011做好新品种展示、粮食高产创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等工作,不断扩大新技术推广应用范围。
(3)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该县积极完成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推进试验示范成果在全县推广应用。
提高发展速度的培训。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积极组织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和宣传活动。2011开展农业科技送下乡活动,举办各类适用技术培训班20余期,培训农民4500余人。通过培训,农民素质全面提高,形成了全县农民学、用、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一些乡(镇)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重视不够。传统的基层科技服务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并没有突破原有的体制框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仍由乡级以上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支持。乡镇涉农站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一些乡镇领导存在重工业轻农业的思想,对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农业技术人员往往被转移到非农业服务部门工作,并被安置在综合管理和计划生育等非农业推广工作中。
(二)农业推广设施落后,设备简陋。一般只有部分省市项目在乡镇发放农业推广设备,大部分仍采用“鉴定靠目测、推广靠经验、服务靠嘴”的原始推广方式和服务手段,难以科学开展土壤肥力监测、作物养分分析、种子、肥料、农药质量检验等科技推广服务。
(3)农业技术推广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虽然采取了大量措施,加大了推进力度,工作取得了突破,但差距依然存在,很多工作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上,还是比较单一,止于点,停留在面上。没有建立良好的长效宣传机制,可操作性不强。大部分的宣传教育还是集中在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媒体宣传等方面。对不同层次农民的宣传教育方式探讨不够,制约了全县农业技术推广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D)专业人才缺乏,服务质量差。目前一个乡镇从事基层科技推广服务的一般有3-4人,只有5人,但大部分是管理人员。但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减少,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年龄偏大,知识老化,锻炼机会少,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理念,不懂得收集、整理、分析网络信息,主要靠经验从事业务和服务,服务质量未能提高。此外,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专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特种种植业和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农业和网络技术等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导致农民想要的技术信息服务缺乏。
针对我县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更新发展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基础产业。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根本选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向农民宣传科普,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不断改进和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实和加强农业科技工作力量,搞活运行机制,为农民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提供良好服务。
(2)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农民不仅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体,也是农业科技的直接受益者。只有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农业才能快速发展。因此,要在巩固以往科技培训的基础上,变科技培训的重点为科技入户培训,变集中培训为入户培训,变课堂教学为现场答疑,通过技术方法的手把手、面对面传授,逐步形成专家带动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科技群体模式。同时,要重点培育核心户、典型户、示范户,通过重点户的示范,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着、做得到。继续发挥科技示范园的载体作用,依托园区示范效应,为农民带来最直观的科技成果鉴定,逐步形成以县为示范区、乡为示范点、村为示范户的科技示范链。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业推广队伍。
基于目前乡镇一级财政困难的现实,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经费应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农业技术培训专项资金。对现有从事公共服务的农业技术人员,每年要进行多层次、多内容的再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此外,要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农技人员到农业院校脱产或业余进修,加快培养一批高级农技人员成为基层农业推广带头人。
一是加大科技服务设施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购置必要的设施(设备),改变农技推广工作“一张嘴两条腿”的局面。二是继续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建设。农技人员要尽最大努力在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中教授、展示、带领农民,使一批具有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应用水平强的科技示范户在当地真正发挥农业技术载体和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体农民进行科学种田,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的长效机制。三是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于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要真正做到专职化、敬业化,并赋予相应的权力,对承担科技项目的人员要保证一定的工作经费。大力引进人才,鼓励他们向基层、向农业生产第一线流动,领导和创办各类农业科技推广实体。
(4)创新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式。从农民的需求出发,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效益为目标,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途径。一方面,充分利用县电视台覆盖面广的优势,免费发布农情监测预报、施肥施药技术,直观快捷地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培训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让农民看得见、带得动,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和入户率,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