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一日游的感想。
清华校园是很多青年学子圆梦、寻梦的精神家园。在清华和北大,几乎每个学生的成功之路都不简单。对我来说,这所学校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有机会去清华大学走一趟,这只是我以前追求的一个梦想:)我去北京出差过很多次,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时间去那里参观。出差相对轻松,在北京凯莱酒店为期四天的“走出去”贸易研讨会,不到三天就结束了。于是我在2月12来到了清华这个梦想中的校园,也不知道为什么。聚集在清华校区校门前拍照的人们已经让过往车辆绕道而行。边上的停车场里,停着蒙、黑等外地字头的车。门卫说:“这几天来清华的车比平时多。”清华校园内行驶的小巴更是繁忙。我有点惊讶它开通了“高校旅游专线”:)门卫告诉我,这几天,更多的是外地游客,有的带着孩子提前感受一下氛围,有的是仰慕多年的夙愿。“来了北京,不来北大清华,总觉得少了点。”我感觉如果真的能形成“高校旅游专线”岂不是更好的事情。看来清华和北大的人文环境才是游客选择此地作为游览北京的必经之地的原因。游客多为中年人,其中约80%的人“带着孩子出去散步”。毫无疑问,这是让孩子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明智智力投资。在我看来,“校园游”的主要作用在于它的文化熏陶和感染力,在于它对人类文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校园的文化功能来看,学校尤其是高校是公民集中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殿堂,是人才聚集、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是文化设施和文化资料积累的地方。校园的文化凝聚力高于其他任何地方,它对市民的文化吸引力和吸引力的辐射强度是巨大的。但在过去,由于高墙大院的封锁,这种吸引力只能由走出去的人来展示,这大大削弱了它在民族文化培育中的作用。今天,在国家开放发展的氛围下,打开校门,让校园的文化诉求自由释放,应该是全面实现校园功能的具体体现。从校园发展的文化前提来看,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校园必须顺应国家对教育的需求,开放校园,接纳众多市民进入校园。如果我们仍然以封闭的态度将大量的求知者和崇拜者拒之门外,那么教育如何发展,高等教育如何走向大众?因此,高校只有放下架子,敞开胸怀,以开放、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公民,不断高涨的求知浪潮才能得到宣泄,高校自身才能在这种作用的推动下发展壮大,这或许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高校发展的需要。从市民对“校园游”的文化需求来看,现在的“校园游”并不是参观校园,因为高校校园虽然景点很多,但校园建设也颇有特色,值得一去。但从“校园游”的需求和分析来看,主要是来校园感受文化,接受熏陶。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家长长辈,参观校园的目的都是为了感知高等教育圣地的庄严和神圣,激发成才和教育人才的信心和希望。普通游客在参观校园时,在欣赏校园美景的同时,被教书育人孜孜不倦的前景所震撼。优雅安静的学习环境;精密完备的实验仪器的诱惑,学术报告厅发表的郑重声明,校训中蕴含的浓厚中国文化。。。。我是“校园游”的忠实信徒,北大、清华、人民大学等高校的校园都极大地吸引了我。我校园行的目的是接受文化的洗礼,心里文化冲击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所以,面对日益兴起的“校园游”,我想说:开放校园,弘扬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应该是一件对民族、对人民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