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小知识
午休时间,所有帮扶老师深入贫困学生家中嘘寒问暖,为孩子们带去手套、围巾等御寒衣物,以及作业本、课外书等物品,将春天般的温暖送到贫困家庭家中,带着深深的关怀与孩子们一起努力,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用知识和能力创造未来,传递爱心。
这样的家访活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老师通过不定期的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解决近期的困难,缓解孩子的心理困惑。每一次扶贫教师体验到奉献的快乐,都收获了成长和感动。
“扶贫必扶智”,一小群教师以“用心、用情、用劲”的态度和“苦干、苦干、巧干”的作风,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搭建“教育智扶”平台,真正落实党的扶贫惠民政策,为贫困学子带来幸福和希望,以应有的担当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充分践行“让
02
教育扶贫点燃希望
教育帮助穷人,点燃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瓦房口镇中心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一直在努力。自实施教育扶贫以来,所有幼儿园教师都深入到每个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进行帮扶。
2.什么是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是指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觉悟,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达到征服、改造和保护自然的目的,同时高质量地生存。
2065 438+16 10月22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4所高校的代表齐聚北京,共商教育扶贫大计。
五十四所高校宣读《高校参与扶贫倡议书》,提出动员更多高校和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教育扶贫,努力打造教育扶贫的培训平台、互动平台、交流平台和公益平台。提出高校到贫困地区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当地教学水平;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技能培训,提高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技能和本领;开展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帮助提高基层干部能力;开展贫困地区乡村医生培训,帮助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3.什么是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是指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觉悟,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达到征服、改造和保护自然的目的,同时高质量地生存。
2065 438+16 10月22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4所高校的代表齐聚北京,共商教育扶贫大计。五十四所高校宣读《高校参与扶贫倡议书》,提出动员更多高校和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教育扶贫,努力打造教育扶贫的培训平台、互动平台、交流平台和公益平台。
提出高校到贫困地区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当地教学水平;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技能培训,提高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技能和本领;开展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帮助提高基层干部能力;开展贫困地区乡村医生培训,帮助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4.简述教育扶贫的意义。
1.教育扶贫是提高扶贫工作成效的前提。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实践证明,贫困地区的人基本上都是“素质型贫困户”,人口素质低、受教育程度低、技能缺乏是脱贫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知识培训提供教育和支持,使贫困地区人口在思想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上得到全面提高,这也是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教育扶贫是改进和稳步发展扶贫工作的基础。在缺乏资金和技术的贫困地区,前期进行物质扶贫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所谓的“输血”扶贫措施。给钱和东西只能解决暂时的困难。只有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斩断穷根,挖掘丰富资源。而且贫困地区的人穷的原因也不一样。有的人读不起书,有的人看不起病,有的人没有工作,有的人住危房,有的人缺乏启动资金,有的人缺乏自身发展能力等等。鉴于种种贫困原因,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来养活他们。
3.教育扶贫是“斩断穷根”的利器。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收入也较低,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投入有限,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导致贫困地区教育严重滞后,使得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导致他们长大后成为文化素质低、收入低的劳动力。因此,必须明确扶贫开发的重点,突出教育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只有努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把教育扶贫作为援助的核心内容,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区的贫困问题。
4.教育扶贫是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入户精准识别调查评估发现,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弱、自我“造血”功能差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知识时代,知识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劳动生产率不同。
贫困地区的人受教育年限少,继续学习培训的机会少,导致发展能力慢。因此,教育扶贫是加强农村贫困人口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创新扶贫机制、提高扶贫程度的重要抓手和工作任务。要调整工作方法,完善政策措施,集中精力组织实施,认真抓好落实,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全面提高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发展能力。要全面落实贫困地区人口教育扶贫政策,以精准扶贫工程为主题,以“提升本质、改善条件、增加发展机会”为主攻方向,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家庭增收能力和日常生活水平为标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5.教育扶贫是脱贫的关键,“一人读书就业,全家脱贫致富”非常重要
新时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到2020年,中国将帮助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10万人的脱贫问题。这个试点项目的目的是找到稳定贫困人口就业的方法,形成一个可以推广和复制的工作机制。
(人民日报2016 10.30)精准是扶贫的关键。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有必要厘清精准扶贫的供求关系。一方面贫困户想脱贫,另一方面扶贫部门想尽办法帮助贫困户脱贫。为了实现同样的脱贫目标,他们需要找到一条新的路,等待、依靠、想要。年龄大、技术差、出不去、不稳定,贫困劳动力很难独立找到工作,而一些贫困劳动力已经找到工作,但工资很低。在新时期,它是脱贫和转移就业的重要渠道,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光靠贫困户稳定就业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 * *牵线搭桥,用“两个清单”精准对接供需。要了解贫困劳动者想要的是什么。企业需要什么岗位?让供需信息有效对接,让贫困户看到自身能力与企业需求的距离,在教育培训方面寻求解决方案,以好的技术为解决方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精准扶贫不是给点钱,送点东西,关心一下,慰问几次就算扶贫了。扶贫真正需要的是精准滴灌,即每一次努力都能有成效,每一次帮助都能体现“真”字的含义。只有让贫困户摆脱思想依赖和坐等金钱,才能靠自己改变现状,不断脱贫,而这样的脱贫有助于斩断贫困的根源。
精准扶贫,就是让贫困劳动力能够展示,能够装满钱袋子。要因地制宜,既要引导就近就业,又要在扶志扶智上多下功夫,在持续脱贫的道路上看到自我价值,提升幸福感,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可复制新路。
6.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精准建立教育扶贫账户。
将“三区三州”教育扶贫工作纳入账户管理。将建立贫困教育人口底数。
每年春秋学期,我们都会对建档立卡贫困教育人口信息进行比对,精准定位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为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精准投入教育扶贫资金提供依据。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教育资助工作年度报告制度,相关结果将作为监测各地教育扶贫成效的重要依据。
2.就是稳步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发展学前教育夯实基础,普及高中教育拓宽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质量,完善资助政策体系,避免因贫辍学。
3.就是落实扶贫普法行动。加强多种形式的少数民族中青年农牧民普通话培训,同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普通话推广,解决因语言不通找不到工作、无法创业的问题。
4.多渠道增加教育扶贫投入。发挥* * *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优先保障中央财政相关教育转移支付的存量资金,增量资金更多用于“三区三州”教育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教育需求。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精准满足教育扶贫多元化融资需求。汇聚教育对口支援力量,建立教育扶贫联盟,统筹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共同实现小康,形成助力“三区三州”教育脱贫的合力。
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征服、改造和保护自然,同时高质量地生存。2065 438+16 10月22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4所高校的代表齐聚北京,共商教育扶贫大计。
五十四所高校宣读《高校参与扶贫倡议书》,提出动员更多高校和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教育扶贫,努力打造教育扶贫的培训平台、互动平台、交流平台和公益平台。提出高校到贫困地区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当地教学水平;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技能培训,提高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技能和本领;开展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帮助提高基层干部能力;开展贫困地区乡村医生培训,帮助提高医疗卫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