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小学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尝到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情绪,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面对各种问题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流,提高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重各种方式方法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学知识讲座。

我校定期举办心理学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个体教育的需要,也是所有学生的重要课题,因为心理健康是所有员工的问题,是每一个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对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是老师眼中“好”孩子的学生。许多研究和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方面往往被忽视,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和教育。比如一些“好”学生,因为长期被溺爱和夸奖,心理承受力变得极其脆弱,稍有不满就发脾气。有的甚至采取极端手段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以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因此,我校将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心理学知识讲座,让全体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和辅导。

除了全校性的心理学知识讲座,心理咨询老师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给予直接指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针对学困生、独生子女、寄宿生、留守儿童等不同问题。

3.给一些家长做心理咨询。

让家长知道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的心理健康及其调适,了解孩子心灵成长的轨迹等常识。

4.与时俱进,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武装心理教育。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安排的各种学习,完成部门规定的任务。

5.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

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互渗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想教育课中渗透心理教育,让学生不是孤立地,而是多方面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6.开展丰富的渗透活动。

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有的班级还安排了“校园情景剧”。通过排练和观看情景喜剧,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释放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努力,争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更大的成绩。

小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一个学期来,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关注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抓好日常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维护心理健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和生动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也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

首先,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流程和内容、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其次,要不断转变观念,脱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旧框架,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是课堂过程的引导者。这一学年,我们下大力气设计每一节心理课,尽可能以活动和学生的体验为中心,在心理教育课中运用心理测试、视频、音乐、讨论等手段。这样做的效果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过程中发言,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所有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让学生在热情有趣的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交流,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和谐,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以上改进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成为学生放松和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我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

第二,努力工作,拓宽渠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专业教育与学科渗透的结合。强调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全程参与,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要联系自己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各科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何调节情绪,使学生更加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因此,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和预防问题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第三,放眼未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5的儿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欺骗、自私、任性、挫折承受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显性和隐性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和行为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迫切,意义重大。

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年龄是6 ~ 7岁到11 ~ 12岁,孩子的生长发育相对稳定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除外)。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统一和稳定发展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的智力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而且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阅历有限,心理活动纯净直白,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现力,喜、怒、哀、乐都清晰地表现在脸上,容易改变,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在小学阶段,大人和孩子容易沟通,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也容易融洽。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个性、社会性、道德性,都很容易培养。一种稳定的人格意识,如人生观、世界观,在小学阶段还没有萌芽。再比如,性心理特征的核心组成部分——人格,只是在形成的初期,好的或坏的习惯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措施改变的。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先天和后天关系。先天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和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2)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其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受其内在动机的驱动。小学教育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激发孩子的新需求,激活孩子的求知欲望,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我们的老师只是在教书

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外活动中,使课外活动变得开放、愉快、自主、活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发展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在小学组织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在课外实践中体验所学,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这些课外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

因此,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了情商和智商,扩大了人际交往,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消除了心理障碍。教师也转变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家庭建设也受益匪浅。在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这是一个要踩的坚定步伐。新的机遇也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和挑战。我们将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与时俱进,扎实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小学第三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小结

本学期,我校根据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有计划地在课堂上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逐步增强了学生“助人自助”的意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通过“阳光心灵故事播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级研习班”等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和对孩子进行个案辅导、心理评估等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相结合,很好地贯彻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和“爱上学校生活,积极和谐发展”的理念...接下来整理一个学期的工作。

第一,努力学习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论

1.积极参与区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心理学精品课程和专题讲座,不断丰富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学理论水平,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每次教研结束后,都要认真撰写高质量的学习心得,内化所学,用以指导课堂教学。

2.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2012)和我区《心理健康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在课堂上积极落实这些指导文件精神。

3.利用每周一上午第二、三节课的教研时间,在“三性课堂”中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明确心理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和在辅导过程中“助人自助”的原则,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做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处理学生的问题多是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避免传统的说教和惩罚的形式,与学生展开心灵的交流。这些想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心理老师,爱上心理课。我们还经常就教学和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案例,与不同的学生进行更有效的交流。

4.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阅读,积极学习,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每周三上午的第一节课是心理小组的集体阅读活动。教师们同味阅读《茶馆式教学后》和《每个孩子都是奇迹》,并进行分享交流活动,使教育阅读活动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举措。

5.在研究方面,本学期以爱上学校生活为基础的互助课堂研究的理论学习为重点,在教研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各层次交流讨论,深化互助课堂的讨论,提高组内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二,加强课堂学习和研究,提高心理学课堂教学水平。

1.在对上一期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期三位心理教师重点探讨了该模式的课堂实施。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来体验情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创设体验式活动情境的重要性。无论是课前热身活动,还是案例讨论、头脑风暴,都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创设,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转变。

在心理课上,三位老师结合各年级、各班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学会沟通,让心靠近”、“做一个快乐的人”、“面对挫折”等活动中,孩子学会了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体验到了助人自助的快乐。我也学会了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2.互助课堂的研究在不同时期开展,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在低级阶段,重点是同桌听力交流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而在中高级阶段,重点是四人或四人以上的小组合作的学习。心理教师结合心理咨询游戏、班级集体活动、心理情境游戏、故事讨论等开展研究,积极引导学生在同伴互助过程中学会合作、表达和信任...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会了乐观、自信、尊重和分享,这些可喜的进步让我们感到欣慰。

3.这学期,我们组的心理老师有了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们巧妙地将这些活动与日常教学研究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了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1)2014 10 10月23日,在学校德育处领导和指导老师的配合下,李江老师积极参加了全区中小学教师说课大赛,说课主题为“主动交流练本领,送人玫瑰手留香——我是老师的小助手”,进一步梳理了体验式教学模式。

(2)2014 10 10月31日,许仪老师承办了一场以学习心理学为主题的区级教研课《我的注意力法宝》,在龙二小四年级9班进行。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听力的方法,而且将这种能力应用到学习和交流中。

(3)2014 165438+10月18,卢永红老师到无锡做“自信——隐形的翅膀”讲座。心理组教师积极参加讲座和研习班,与鲁老师共同探讨绘本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积累了宝贵的绘本教学经验,并积极运用到中低档课堂的教学实践中。

(4)2065 438+0165438 2004年10月4日,刘颖老师参加市级影像类比赛《气球去哪儿了?。在磨课过程中,心理组的老师积极参与评课,* * *顺利完成了任务。在这堂课上,同学们也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014 165438+10月28日,刘颖老师承担了区级教研课《记忆的金钥匙》,心理学组三位老师积极参与了听磨过程。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李江老师还进行了“我就是这样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专题讲座,使参与的老师们更加清楚心理健康课的模式和流程,有效指导了全区心理健康教师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受到了参与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6)2014 12 19,李江老师到江油做《记忆的金钥匙》讲座,心理组老师积极参与听课磨课过程。李江老师在刘颖老师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理解,在课前采用心理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上课兴趣。

(7)2065 438+2004年2月26日,65438+2004,李江老师进行了“如何上好心理班会课”的讲座,从定义、上课流程、注意措施等方面对辖区班主任进行了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讲座中,姜老师还进行了有趣的心理游戏,使讲座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4.对“心理助理”进行深入研究。现在,“心理助理”已经融入班级管理。每个班都有几个民主选举的“心理助理”。在平时的活动课上,他们会承担课前休息、课中评价、课后总结的日常管理。根据初步的评价规则,他们将促进“心理助理”参与班级快乐管理的兴趣,并在一些班级中加强“快乐”,“心理助理”还与以“神秘朋友”为主题的心理活动相结合,坚持要求学生每周写神秘笔记,以神秘朋友的身份关心他们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到被关心和主动关心他人的快乐。 学会大胆、积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班级营造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良好心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