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新乡村建设的四大工作项目
在河南兰考、吉林梨树、河北顺平、海南儋州、福建安溪、江苏武进等农村建设基地,开展了以下农村综合建设:
一、农村发展综合建设
在农村建设基地,开展农民合作社、妇女艺术队、农民夜校、老年人协会、农民保健培训、垃圾分类与环保、农作物技术、计算机信息查询技术培训。
b、农民综合培训和专项培训
考虑到农村建设的愿景、技能和方法,承担各种社会单位的培训方案;对象主要包括全国各地的农民骨干和青年志愿者。
c、生态农业试验和推广
旨在探索适合农村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缓解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的食品安全和环境破坏。
d、生态建筑的研究和推广
由于农民和学生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海外华人在开展生态建筑实验方面取得了进展,包括建成了粪便和尿液分离的干式生态厕所,主要由当地可回收建筑材料制成的生态农舍和教室,以及开展了节省建筑材料和能源的低成本农村生态建筑培训。
E.与乡村建设相关的研究和出版物
建立了独立的数据中心,收集整理了乡村建设史、上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实验区和当代新乡村建设的部分资料。出版面向农民的地方报纸、田间丛书等。,并免费送给农民。
该中心吸引了国内外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各类农村发展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开展相关合作研究。
第二个项目:开展以工人社区学院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区平民教育。
自2007年以来,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展了“国人职工之家”试点项目。通过向工人提供低成本和高质量的教育和文化服务,它旨在改善工人社区的教育环境,促进平等的教育机会,并提高工人的福祉。
3.项目二:培训组织大学生参与新乡村建设。
发起“大学生新农村行动”,并在全国推广。在项目启动后的五年中,吸引了65 438+050多名大学生参与这项活动,65 438+000多名学校参与者成立了自己的农村发展协会。寒暑假、“五一”、“十一”下乡支农、支教扶贫、社区培训、设立信息站、建立农民合作文化组织,很多社团都与村里建立了一对一的互助关系。这些活动也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家庭学生的精神面貌,提高了他们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近年来,组织数十名大学生、研究生开展了以“休学一年,支援乡村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经过这次考验,青年学生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社会栋梁,这一行动甚至被学者们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第六次下乡运动”的开端。
4.第三个项目:开辟新乡村建设实验基地。
在中国14个省份的50多个村庄建立了新乡村建设试点,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这些试验点的发展思路是以农民“自力更生”为原则,广泛建立各种农民自愿合作组织,或成立农民自己的文艺队、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养殖专业协会、社区合作社等。有些地方还发展农村互助金融、成人学校、科技服务协会,办社区报纸。它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