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个人的主动性?如何设计培训课程?
(一)科学激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根据现代心理学教材《行为管理》,按时领工资的员工发挥了20%的工作能力,如果充分激励,员工在工作中可以发挥80%的能力,即一个人充分激励后的工作能力是激励前的4倍左右。可见,激励可以使员工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实现工作与个人能力的最佳结合。在得到充分有效的激励后,员工往往能以舒适积极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创造出优质高效的工作成果。激励管理就是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排列,最低为物质需求,最高为理想需求;人的实现顺序一般是由低到高,即物质需求实现后才考虑理想需求。企业管理者要结合奖惩、感恩、“奖励”、竞争、目标、关怀、榜样等多种形式。没有物质利益是不可能激励员工的,但是只有金钱和物质是绝对不可能的。员工是活生生的人,不是一群只知道追求金钱和利益的“动物”。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价值取向,有高于金钱的社会追求,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省公司把优秀员工的事迹写进《忠诚制胜》一书,同时号召向他们学习是为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员工会回报企业更大的热情,这些优秀员工的成就感时刻激励着我和其他员工勇于创新,不断进取。(2)理解尊重,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员工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价值取向的社会人,对自我实现和尊重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强烈。尊重员工与其说是一种激励,不如说是一种管理理念,对传统的企业管理伦理提出了挑战。尊重员工首先要尊重员工的人格。即领导和员工相互尊重,其前提是领导尊重员工。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当前,企业必须提高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员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员工一旦受到尊重,往往会产生比金钱激励大得多的激励效果。其次,要尊重员工的意见。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参与程度越深,工作积极性越高。尊重员工意见,就是拓宽员工参与和讨论国家大事的渠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合理化建议、与领导讨论等方式,加强领导与员工的沟通。忽视员工意见的管理模式的直接后果,会是员工对企业提出的组织目标没有兴趣和亲和力,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管理者经常夸夸其谈,员工充耳不闻。第三,尊重员工的发展需求。任何员工的工作行为都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是追求金钱。同时,他还在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素质的员工。他们大多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意识地设定目标并努力实现。企业要了解员工的职业规划,通过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政策,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最终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三)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素质,巩固工作技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一些经济学家对美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人们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与土地和资本的增加具有相同的作用。员工可以通过学习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来增加他们的资本存量。如果加上教育和培训,人力资本存量会不断增加,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当前,企业应遵循以下原则做好员工培训教育工作。首先是战略原则。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要花钱,而且大多涉及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的转岗脱产,对企业目前的工作会有一定的影响,培训的效果大多不会“立竿见影”。所以对待培训,首先要树立战略眼光,不要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愿意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这方面,国内外企业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日本松下电器工业株式会社和精工株式会社的战略发展原则之一就是:“企业各方面的钱都可以省,但研发费用和教育培训费用绝对不能省。”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与一般教育不同,企业应通过培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应紧密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企业需要什么,员工缺什么,就要培训什么。要务实,讲时效,学以致用,少搞形式主义。三是因材施教的原则。企业不仅岗位多,而且水平参差不齐,无法用通识教育“急行军”的方式培养员工。要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有时甚至要针对个人制定训练计划。四是全员培训与重点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时,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轻重缓急,制定计划,分散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特别是要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第五,积极参与原则。积极参与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可以通过“自我申请”等方式进行培训,调动员工培训发展的积极性。(4)建立员工服务机制,挖掘员工服务客户的潜力和创造力,是树立企业形象,保证产品畅销;而服务员工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前人们总认为企业领导在上面,员工在最底层,下属为领导服务,这符合传统的思维定势。目前逐渐出现了所谓的“本末倒置”,即以“客户满意”为最高价值取向——员工为客户服务,中层主管为员工服务,高级主管为中层主管服务。以“服务”为纽带模式,越接近“上帝”,对企业的价值越高。笔者认为,员工是为客户服务的,企业领导是为员工服务的,企业应该通过关心、合作、沟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服务。只有员工满意了,员工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理顺员工情绪,转化员工行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过解疑释惑、合理影响,使员工正确认识、明确方向、转化行为,对挖掘员工潜力、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基于精神、道德和伦理因素的管理,它实际上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之间“思想交流”的过程,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调节着企业的运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员工主体意识的增强,其作用也越来越大。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通常包括理论灌输、政治学习、思想教育、榜样示范、情感交流、生活帮扶、娱乐互动等。这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以“讲”和“学”为主,是一种学习和推理的工作。面对世纪之交的特定历史时期,思想和行为的多元化,单纯以说教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上,要根据员工需求的多样性,不断增加思想政治工作中“做”的权重。除了理论教育、学习培训、文体娱乐,还要办实事、解难事,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实效,用行为影响群众。包括提高员工待遇,解决生活问题,增加员工收入等。还包括社会治安的防范,员工生活社区的建设,社会文明的培育。总之,只要能促进员工身心健康,解决问题,心情开朗,焕发热情,就应该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这一点在我们供电企业做得比较好。(六)建设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文化的作用是一种以人为本,通过人的活动整合和表现出来的综合力量。其核心是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领域的人的素质和创造能量。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的突变和渐变会引起员工头脑中各种成分的变化,涉及到行为中某些因素的转移和改变。同样的人处在不同的文化心理环境中,他们的劳动态度和潜力可以形成巨大的反差:向上的文化心理环境充满热情;压抑的文化心理环境,热情若隐若现;在不良的文化心理环境中,热情会像幽灵一样消失。在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员工在面对困难、诱惑、情绪变化、利益冲突时,会自觉、自律、自纠、自律、自解,科学、正确地处理问题。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是其精神力量和智力水平的有力体现,是一种内在的强大驱动力。通过各种文化建设,使环境与思想政治工作普遍联系起来,使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在员工的行为和思想中发挥立体作用,使精神、物质、制度、希望处于和谐平衡之中。企业文化会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渠道,为员工提供最大的外在动力,以文化力量特有的执着,带动人们的自尊心、责任感和荣誉感,奋发向上。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人们采取什么样的思维态度和行为来对待所处的环境,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或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