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没有经过培训就开始工作的家长吗?终于为你找到了一本儿童手册。
现实是,即使我们愿意参与学习,我们周围也往往没有可以信任和学习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质的家长呢?《优质育儿实用指南》给出了中肯的答案。
本书作者埃里卡·瑞切尔(Erica Rachael)是芝加哥大学心理学/人类发展系的博士生,麦肯锡前顾问,“快乐健康宝宝”顾问委员会成员。她在《今日心理学》、《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等权威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可以算是资深的儿童教育专家。
而且,自从她自己成为母亲后,她在加州大学、哈比托儿童博物馆和其他学校设立了受欢迎的家长教育研讨会。可以说,如果真的把家长当成一门职业,这些研讨班就是名副其实的入职培训课程。
在《优质育儿实务指南》中,Erica Rachael精心集结了研讨会涉及的教育理论、真实案例和私人实践,全面介绍了纪律、沟通、情商等75个关于儿童情绪和社会能力的热点话题,并提出要做一个优质父母,只需要掌握三个原则——“接纳”、“约束”和”。
01已接受
什么是接纳?艾丽卡认为接受是无条件的爱。只有在父母无条件的爱中,孩子才能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获得战胜挫折的勇气,从而从错误中总结教训,不断成长。所以,优质父母的首要条件是接纳自己的孩子。
也许你会发现很容易接受孩子,给他们无条件的爱。或者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
其实也不是不可避免。接纳是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运动能力非常优秀的父亲,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运动上天生不协调的时候,你还能发自内心的表达对孩子的爱和欣赏吗?
要接受,首先要接受孩子本来的面目。孩子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能力、追求、喜好和思维,这其中肯定有父母不喜欢甚至不容忍的部分。
前段时间,985硕博的父母刚生了一个学渣宝宝。据说学霸的父母想尽办法改变儿子的成绩,但最后还是成功了。
就在我快要绝望的时候,我妈意外的发现,这孩子居然在待人接物上有自己独特的感觉。他几乎以全票的优势拿下了班级生活委员的位置。正是这次偶然的返现,让她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真正接纳孩子,她才能发现孩子独特的优点。
接受也意味着接受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大多数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与自己不同,就会拒绝接受甚至羞辱孩子。
比如很多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当老大表示不喜欢弟弟或妹妹时,父母很可能会直接否定孩子的真实感受,以兄弟情谊的原则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没有错,但是人的感情其实不是自己能控制的。直接否定孩子的感受,只会让孩子对你隐瞒自己的感受,而不会起到疏导的作用。
当然,接受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并不意味着喜欢和认同他的一切行为。这里的重点是把孩子的“人”和他的行为分开。换句话说,让孩子意识到,无论他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他的父母都是爱他的,可以和他们沟通,但同时,如果他做出了错误的行为,他的父母也会同样管教他。
以刚才的二胎为例。父母完全能够理解和接受孩子不喜欢哥哥姐姐的感受。同时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孩子交流,慢慢引导孩子进入哥哥的角色。但如果孩子真的把自己的感受变成了行动,做出了对弟弟妹妹不利的行为,那么我们也要及时干预和惩罚。
02限制
建立明确的界限来约束孩子,是成为好父母的第二个关键点。
有些家长可能认为限制孩子会约束孩子的天性,产生反作用。其实,清晰合理的界限不仅会束缚孩子,还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只有孩子有了充分的安全感,才会有兴趣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在建立界限时,我们还需要我们的父母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善待孩子,同时也要求孩子这样对待自己。
如果你想这样做,我建议你使用更礼貌的表达方式。在家庭生活中,一个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很少和孩子使用礼貌语言。这大概是因为太熟悉的原因,或者是因为我们觉得作为父母,我们有权利指挥孩子。
但实际上,对孩子使用礼貌语言是非常必要的。礼貌的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正确方式,还可以帮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尊重,从而建立良好的交流氛围。
当然,在给孩子树立礼貌榜样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要克制孩子对你的任性。
我见过很多有爱心的妈妈。可以说共情很好,孩子能及时理解各种困难,但孩子表现出随意对妈妈发脾气、打断大人说话等不良行为。
这可能是因为父母不关注孩子的行为,或者他们习惯了这些行为,或者他们可能会容忍这些不良行为作为爱的表现。这些都需要尽快纠正。不及时约束孩子,不仅会让孩子在家里养成不良习惯,还会让他更容易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外人。
第二,不要放过孩子的错误行为。
限制孩子,就不能放过孩子的错误行为。当孩子采取错误的行为时,如果家长不及时纠正,使其反应符合孩子的期望,孩子很快就会重复这些错误的行为。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的错误行为,要立即及时纠正。比如上面的孩子对父母大喊大叫的时候,不管什么原因,我们都要马上停止讨论问题,马上提醒他沟通方式不对。
如果即使你告诉孩子此时此刻他的行为是错误的,你还继续和他沟通,你会在不经意间教会孩子,吵闹和喊叫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家长要有控制力。
限制孩子,家长也要有控制力。控制是指你既能很好地行使父母的权力,又能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与孩子分享权力。
换句话说,既不是专制的父母应该事事说了算,也不是一味的纵容孩子去做一切。
控制的风格要求我们根据孩子的成长不断给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重要的是给孩子做决定和犯错的机会。
举几个反例,这些都不是控制的表现:
1.父母知道某个规则,但孩子不喜欢。为了不让孩子生气或不安,不再允许他们遵守。
2.为了让孩子按你说的做,你使用了暴力手段。
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哭闹的孩子说什么,父母就做什么。
正确的做法是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在感同身受的前提下,给孩子一个郑重的警告。
03一致性
这是Erica Rachael认为一个好父母应该具备的第三个品质。
一致性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父母要信守承诺,信守承诺;另一层意思是你的行为要有预见性,你的言行要符合你的风格。
一致性可以防止孩子总是挑战父母的权威,提高惩罚孩子的效果。
孩子对父母说的话总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这大概是父母最头疼的事情之一。真的是小孩子记不住吗?排除大脑在注意力方面的生理发育因素,孩子也可能是在考验父母的一致性。
换句话说,孩子会通过一次又一次违反父母的警告来摸清规则的底线。这种诱惑,外在表现就是容易误会你记不住父母的话。其实正是因为你记住了他们,你才会这么做。
为了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被送上月球,科学家告诉你,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你可以在它上面跳6米左右,那么你上去后会做什么?
要不要自己跳几下,看看能跳多高?如果每次都是科学家告诉你的,你就不会再跳了。如果你碰巧惊讶地发现,有时候你可以跳到10米,那么你一定会继续挑战这个记录,质疑科学家的话。
对于孩子来说,你是科学家,物理规律就是你经常告诫他的各种生活规律。如果父母不能保持一致,就意味着月亮的引力会发生变化,孩子必然会尝试和挑战。
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一致。言行一致总是很难的,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有时候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
接受孩子的本来面目,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做出限制,保持自己的一致性,这是《优质育儿实用指南》中提出的育儿基本理念。
只是抬头,我们不仅需要知道孩子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还需要积累育儿的底层思维逻辑。这样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自信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