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包括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策略、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学习形式的策略,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身体部位:
21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当前,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避免以往课堂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摘要: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帮助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自觉地探究。学生的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斯通过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提高3 ~ 4倍。有人介绍过这样一个描述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里,都有渴望学习、渴望知识的火药。看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点燃渴望知识的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诀。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开始吸引兴趣就是其中之一。在课开始时引入趣味,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话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探索知识奥秘的活动,甚至是一种神秘的探究活动,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一个老师教五彩池,解决问题后问:“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里有哪些颜色?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颜六色的?”学生们渴望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习自觉主动。这种介绍为这门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有趣。除了“提问”,还有“谜语”、“悬疑”、“故事”、“小品”来吸引兴趣。一堂课的开始如此重要,就像在一场战役中选择突破口,辉煌的战果就从这里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注重开头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赛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棋迷和粉丝为什么会“着迷”?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说直接参与比赛更引人入胜的话,“入迷”就是高度的“感兴趣”。竞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比赛中非常积极,即使是后进生也不甘示弱。教生词时,让学生比较谁识别快,记得牢,谁的单词多;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较,谁读得有感情,谁理解得深;总结课文时,比较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个别学生作为竞争者,也可以是团体作为竞争者,等等。
刻意创新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厌旧是人的同理心,好奇心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讨厌老师教同样的东西。每次语文课都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划分,归纳中心,写作特点总结等等。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异。一位老教育家说过:你必须在每堂课上创造一些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不断把灿烂的知识新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应该尽可能多,生动活泼。讲、读、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创新,有创新就会兴奋。只有激动人心的脑力劳动,才能使学习过程本身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境界,就像步入一个开满鲜花、处处飘香的花园,仿佛品尝到了醇香的美酒,沉醉其中。这种学习的境界可以让学习者拥有无穷的乐趣。老师要尽力让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讲一个剧,演一个剧,没问题;说诗不妨开个读书会;你不妨在阅读模型时播放一段录音...这种新方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的效果也相当明显。有一次,我正要讲课,外面突然打雷,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同学们都往外看。看到大家都没兴趣听课,我灵机一动,干脆让学生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然后我说:“同学们,谁能边看边说些合适的词来形容一下雨景?”学生们非常高兴。看完谈完,他们说上课有很多妙语,比如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后,他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口语作文课。这样,即使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口语能力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享受学习,上课积极主动,注意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学习,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提问;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讨论和研究,尝试解决困难问题,并积极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是分数,而是扎扎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而教师的角色是隐性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第一,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对我国教育转型期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其核心是引导学生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它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性的“自由而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一个为祖国人民服务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第二,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主体意识和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积极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会思考,会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学生学得好不好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懂得学习,让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老师对学生友好,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真挚的感情和真诚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和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共同设定一个目标。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学习活动的一员,而且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们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视为自己应该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就会越强,就越能克服各种障碍和阻碍达到既定目标,变“我要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为了让学生成为主体,我们必须真正解放他们,而不是用考试和作业给他们施压,强迫他们在老师设定的框架内走不出来。住教室不乱,住有序。有时候看起来很乱,但这是讨论,不是打架。有时候很安静。那是听课,不是做题。教师管理得很好,既有民主的,也有集权的。他们活着的时候能活,安静的时候能控制。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个从外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既是学生口头行动的过程,也是动手思考的过程。学生用头脑加工所学,然后说、写、画、表演、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行”。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看到客观物质世界中的主观,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有老师总结出了“五法教学法”:书是给学生看的,观点是给学生讲的,“三点”(重点、难点、疑点)是给学生讨论的,规律是给学生找的,总结是给学生写的。这是可取的。
三、教师巧用非智慧,学生激活课堂。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能动作用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了培养学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形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首先,肯定和奖励评价方式的巧妙运用,可以让课堂“活”起来。因为奖励有推动学生努力前进的力量,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进步,不断满足自己的学习期望。其次,巧妙运用竞赛方法也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比赛可以采用和自己比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比昨天学习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进步;也可以偷偷选择一个同学作为目标,和他在学习上竞争;还可以采用集体竞赛的方法,形成班对班的竞赛和组对组的竞赛,激发互助学习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情感因素的巧妙运用也能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是满足学生需求最重要的地方。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主要需求是自尊和归属感。(参见裴:论发展性教学)。所以,老师应该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不应该歧视差生。班级要形成亲密和谐的关心理解关系,让学生在班级里相互尊重,集体享受快乐,从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求。
第四,教师运用策略帮助学生实现目标。活动策略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策略。所谓活动策略,就是充分挖掘教学活动中的活动因素,营造学生积极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和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它是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目标统一、协调、积极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创设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实施方法有: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辩论、竞赛等。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活动,组织学生试错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个性。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学习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行为的具体表现就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知的行为实践不是被迫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的主动性更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更大,这预示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该创设情景,给学生一个积极施展才华的平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提问。“思考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事情”。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这样成为一名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这个世界做出了一些小小的贡献,那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我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思考。”可以说,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思考的,都有思考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必须更加注重启发和提问,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和研究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仅手懒,脑子也懒。他们有点问题就想问问题,总想依赖别人。学生看到题目难,没琢磨好就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励他们,学生仔细分析后可能会想出来。如果鼓励还不够,老师可以给学生出主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给他们思维方法。
学,学,学,问。提问是阅读的关键,是思维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说:“学而不疑者,必以疑教之。”阿明王朝学者陈宪章说:“小怀疑导致小进步,大怀疑导致大进步,这给了怀疑者实现的机会。”所有的学生都善于提问,但学习差的学生往往什么问题也问不出来。他们对学习不用心,吞枣,即使提问也不愿深入思考,所以往往看似明白。当然,好的问题也要有一定的方法,需要培养。好问题不等于瞎提问。要问问题,首先要问自己,多问自己问题,多问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对不对,取决于自己的思考和认同。把别人的回答和自己原来的想法做比较,思考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从而找出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别人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会思考、会提问、会学习,才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只有学生的个体潜能得到发挥,课堂教学才能有效。
其次,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候,还是解决不了。无论是退缩困难,还是依靠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解决,都需要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合作学习”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组讨论,寻找解决方案。老师所做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中,学生要发言,听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做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机会很多,“合作学习”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很多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自主学习后,大部分都能解决问题。只要学生同桌交流思想,老师就可以一点点补充,节省了很多时间,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检查。教师要加入群体,以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题型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出错。多思考一个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等等。在学生自主解决的基础上,再组织小组讨论、鉴定、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不断提高。作为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群体的互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同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以下是一些例子:
例1:找别人,互相学习。做完一次课堂练习后,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我让学生们坐下来,互相看着对方的卷子,然后写出你们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学生的名字。因为优越原理被学生理解了,出现了可喜的现象:学习差的学生写出了优秀学生的名字;学得好的同学居然写了差生的名字。都是在寻找别人的闪光点。这种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例2,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组织学生分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和其他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超越其他群体。比如同样的问题,要看哪个群体先解决。解决方案很多,找到了最佳方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3,互改作业,重新理解。以前作业批改都是老师布置,学生参与不够。其实要注意调动学生批改作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里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会有关于差异的红脸争论。这样,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步锻炼判断能力,提高理解水平,使课堂学习更加充实完善。当然,更有价值的是组织学生对内容进行批改和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的话。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的指导,逐步提高批改的要求。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高深学问。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如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材因素和课堂环境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资料: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2003。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3、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刘芳主编。
4.嘉兴市小学教师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教学改革与创新》主编阮、朱。
5.刘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人民教师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