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薄弱”成为事故的罪魁祸首。所以,事故千万起,安全意识是关键。有安全意识才会有安全行为;有了安全的行为,才有安全。因此,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1首先,灌输安全知识,更换不良观念。

人的大脑中形成的观念和意识支配着人的行为,这种行为叫做习惯性行为。但是,每个人形成一种意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要改变人的不良习惯,首先要改变人的不良观念和意识。宣传各种体系文件,掌握安全法规,学习贯彻各级文件的指导精神,明确执行企业规章制度,各级管理人员要不断分析总结安全生产形势,不断使员工认识到安全不仅是企业的事,也是自己的事,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好的会受到表彰,不好的会受到制度约束,从而在工作中自觉注意安全。

第二,加强技能培训,提升专业素质。

员工自身技能是否能满足本岗位的安全技术要求,是否能胜任本岗位,体现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员工的专业素质决定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成工作的质量。如果专业素质不高,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违反安全规定、标准低的情况。一旦发生事故,危害很大。员工专业素质低,业务知识不全面,很难保证工作中不出问题,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安全得不到保障。要解决上述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员工进行业务和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比如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班组定期开展安全活动,以赛促学的技能竞赛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三、规范基层安全管理,推动制度落实。

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现场管理,使员工形成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自觉接受规章制度的监督和管理。

1.加强工作安全分析的实施,提高操作人员的风险分析意识和能力。作业前,应根据作业内容、设备和技术、现场环境等综合识别风险。,并制定预防措施,规范流程和操作行为,从而规范所有操作流程,有效控制风险。

2、认真开展安全活动,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活动是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安全意识的主要方法之一。安全活动需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不能流于形式,降低质量。应定期进行,形成制度,使参与者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活动不断巩固和加强。安全活动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如果处理事故,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用科学的方法来防止类似的事故。只有这样,才能开启大家安全意识的前瞻和反思,开拓安全意识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安全意识的积极主动性。

3.加强现场可视化管理和促进工作,在危险情况下悬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标语,既起到提醒作用,又能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从而提高操作人员对安全规定的执行。

4、认真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公司领导、各部门领导等要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设施的完好情况、安全常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基层单位要充分发挥专兼职安全员的作用,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安全意识差的不良风气要及时纠正,对安全意识差造成的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即使没有事故,也要对“三违”人员进行登记处理。在实施监督检查制度时,要充分利用奖惩手段,做到奖惩分明,让员工有危机感,从而达到前车之鉴的效果,坚持安全一票否决制。

5.加强对基层管理者的管理。注重基层管理人员的选拔,把懂技术、会管理、责任心强、善于发现问题的人选拔到管理岗位上;强化管理岗位的安全监督意识,让他们在岗位操作中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作用。要保证基层单位安全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要从管理入手,监督检查到位,严格把关。既有明确的规定,又有详细的检查,让基层单位一定要认真、正常地开展活动,总结、讲清楚,让员工既能了解当前的安全形势,又能增强安全意识。

第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建立安全文化意义在于在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用文化的功能改变人们的安全价值意识、安全道德和安全态度,提高人们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文化素质,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的本质是个人安全意识和企业安全意识,使每一个员工的行为都自觉地规范在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准则中,主导着员工的行为取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用安全文化使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在正确的安全心态的支配下,按照安全文化的机器、物质、环境系统中的安全系统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同时保证各项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奖惩的同时,督促培养安全意识。

奖惩制度是促进人们安全意识的手段,督促人们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对不愿意提高安全意识的人是一种限制性的惩罚,通过惩罚提高人们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它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对违法者教育与惩罚并举的原则,既坚持了制度的严肃性,又保证了教育的深入。根据违规行为的性质、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严肃认真处理。惩罚要让被惩罚者得到教育,化压力为动力,影响其他人员更加规范地工作;奖励要发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主动性,促进自我防范能力的提高。

从以上几个方面不难看出,让一个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必须多管齐下,持之以恒。要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每个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保证制度的执行,通过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积极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

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第二部分1?增加安全投入是提高安全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安全投入是指企业与安全有关的费用的总和,包括安全措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防治等。其目的是控制危险源,消除事故隐患,提高作业的安全系数,创造安全生产条件和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安全投入直接影响安全保障能力。安全投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投入,二是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所需的设备、设施、宣传等投入必须充足。

同时,企业要为安全管理人员创造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到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参观、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聘安全管理专业人员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队伍的素质,为企业的安全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许多单位和企业的领导都能意识到,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但这种认识大多只停留在他们的口头上。

很多单位和企业并没有真正重视安全,投入过多资金改善安全生产设施。“再穷也不能穷,不能苦也不能安。”至于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国家早就有规定,各行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如果按比例提取,数额也不是很大。很可惜,很多企业不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即使提取,也是全额不专款专用。说到安全投入,就是“没钱”、“买马”、“马鞍”。安全投入的这种“穷”和“苦”,必然导致安全生产的“错位”,事故频发在所难免。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安全投入是生产的必要成本,其效益是隐蔽的、长期的。一定的安全投入不仅能带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不仅能“减”,还能“增”,这是企业领导者应树立的“安全经济观”。安全投资不仅能给企业带来间接回报,还能产生直接效益。安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安全的经济规律是:事故损失占GNP的2.5%;合理条件下的安全投入产出比为1:6;安全生产贡献率为1.5% ~ 6%;预防性投资效果和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和5;安全效益金字塔表明,系统设计考虑了1安全,在系统制造时可以带来10安全,从而在系统运行和使用时实现1000安全。

第二,安全教育是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

事故分为自然事故和人为事故。前者处于未知领域,只能尽早预测,而人为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在生产中,没有人希望发生事故,因为事故必然会给人带来危险或伤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同样,也会让企业遭受损失,降低企业的生产力。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呢?

从表面上看,事故都是由于人、物、环境的不安全状况造成的。人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动力,是刺激事故的主要因素。据事故统计,生产中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占80%。因此,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是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人的安全意识是社会科学的内容,它与人的受教育程度、社会经验、生产实践经验和生产中人周围的物质环境有关,而安全意识的程度取决于安全动机。

安全动机有两种:一种是内在动机(内生动机),即实现自身利益的冲动和欲望。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种需要是阶梯式的,由低到高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向着更高的需求进步,表现出我要安全生产。但在实践中,由于人们安全技术素质和安全文化知识的限制,往往事与愿违,事故时有发生。

另一种是外部力量,是自上而下的。外部动机主要包括命令强制和思想诱导两种情况。

(1)命令强制: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必须去做,否则你会受到惩罚。惩罚的主要作用是督促职工遵守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促进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和控制职工疾病的发生,防止和限制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对违法违纪者给予行政或经济处分,起到惩一儆百的作用。

惩罚是安全管理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强烈地促使员工提高安全意识,预防事故的发生。在生产实践中,容易让员工产生逆反心理,也不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最佳途径,所以不容易经常使用。

(2)思想诱导:说服教育人去做;怎么做就是安全教育。目前在现代安全管理中,这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一种基本的、主要的方法,也容易被广大员工接受。

安全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做好这份工作,不能只满足于教育的形式和量,也不能只靠灌输。要讲效果,要能打动人心,让受教育者发自内心地接受,让他们听耳、听脑、听心,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去进行,才能真正理解原因,指导行动并持之以恒,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法律的教育;安全科技知识教育,即安全技能教育;劳动纪律教育和典型事故经验教育,等等。

安全教育的对象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前三者需要持证上岗。

安全教育的形式:根据企业情况,采取容易被员工接受的方式方法,力求切实有效。如:宣传挂图、安全漫画、安全科教影视、幻灯和安全文艺表演、报告、讲座、演讲和讨论、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周活动、安全教育展览和资料书籍等。

此外还有实地考察、现场教育、事故案例介绍、安全会议、黑板报、简报、广播等。安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各级领导和职工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提高执行安全法律法规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而且可以使职工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为确保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第三,完善安全奖惩措施是提高安全意识的辅助手段。

为了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体现“奖惩分明”的原则,很多企业让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搞好安全生产,有的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有的实行安全奖惩制度,有的两者并用。

企业实施“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的目的是提醒员工时刻关注安全,处处遵守规则,牢记亲人的指示,进一步提高员工对人的本质安全观的认识,加强对事物的定向管理和规范操作,从而促进企业本质安全目标的实现。

履行抵押政策的安全风险是奖惩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安全责任的有效转移,将安全目标分解到工作过程和每个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员工认可和接受这种调动全体员工保证安全生产积极性的做法。

如前所述,惩罚作为安全的外力,是强烈要求员工提高安全意识,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辅助手段。一些企业盲目处罚员工的安全违规行为,只重视对违规者的罚款,忽视罚款后的思想工作。管理者的工作方法粗糙简单。对违反“三违”的员工进行处罚后,未能举一反三,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引起基层一线工人的不满,形成安全管理的误区。

为此,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安全考核和罚款时,应严格按照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安全奖惩制度,以理服人,注重安全教育。一方面,要教育“三违”员工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率的关系,只有做好自己的“安全与健康”才是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要让基层管理者明白,安全奖惩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但必须公平、公正、公开,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诸多方面。如何搞好安全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先从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说起。大家都讲安全,大家都安全。让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做到防患于未然,构建安全、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

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1.敢抓善管,用制度促进“两个习惯”的形成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前提,也是促进“两个习惯”形成的前提。

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员工的日常操作流程往往重复繁琐。对于熟悉的日常操作行为,有节省时间、想加快速度、怕麻烦等麻痹思想,经常有不戴安全帽、不穿工作鞋等行为。这些不正确的着装细节实际上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很可能对员工造成致命伤害。要知道,它在意外情况下起到的保护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自驾游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是家常便饭。众所周知,安全带是人们安全乘车的保护屏障。当事故发生时,安全带可以抵消车辆碰撞时人的惯性,从而保护人体免受碰撞。

其次要严格有据,有法可依。

管理部门应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来约束和培养员工的安全着装观念和行为,并在有序管理和有据可查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管理。应高度重视员工不戴安全帽、不穿鞋的行为,并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等级划分,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全面识别不安全行为,为管理体系的全面有效提供坚实的保障。

最后,要宽严相济,情理交融。

要建立严格公平的奖励考核机制,通过加强日常管理纠正员工的不良行为习惯,严格执行制度,充分发挥考核机制的警示作用,让不安全行为成为员工生产生活中不可触碰的“规矩”。一方面,领导者要严谨理性,秉公办事,公平公正地处理违反制度要求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严格考核,不能自私自利,容人之心。制度下应该人人平等。另一方面,要把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对被考核的员工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让员工认识到严格管理和考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时消除员工的抵触和误解。

第二,搭建平台,以案例警示“两个习惯”的培养

要推动“安全经验与事故分享”规范化、制度化,对已经发生的事故和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有特色、有警示和启发意义的东西,使人们深刻反思,吸取教训,改进自己的行为。

要用生动的事例和惨痛的教训震撼人心,深刻认识“两个习惯”在安全细节中的重要性,彻底摒弃旧观念,把“两个习惯”的意识升华到行为层面。同时要加强沟通交流。在分享的过程中,对近期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点评,营造人人安全、人人共建安全的良好氛围,逐步推动检查监督长效机制的形成。

第三,率先垂范,用典型事例引领“两个习惯”的形成。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领导者要身体力行,大力引导教育,严而有情,处理得当,促进干群关系和谐稳定。同事朋友之间要互相提醒、督促,促进员工形成按规定着装、乘车系安全带的良好习惯。

“其身正,而不令;其体不正,虽不听话。”领导的言传身教对员工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一个规范着装、遵守制度的领导,会培养员工对工作、生活的认真态度,珍惜生命,珍惜拥有;另一方面,一个经常违反规章制度,要求别人却自己做不到的领导,也很难培养出执行力严格,敢于负责的员工。所以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安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第四,提高素质,根据自身需要实现“两个习惯”的培养。

技能素质的提高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两个习惯”的培养是个人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是员工确保自身安全的重要前提。

第一,要继续加强学习。通过学习规章制度,吸取行业企业事故教训,让员工真正从内心理解养成“两个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变企业要求、上级安排的被动“我要安全”为主动“我要安全”。

第二,努力提高安全技能。员工要自觉融入企业理论培训和现场演练,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促进形成“两个习惯”,切实提高个人安全素质和能力,把“我要安全”的意识转化为“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技能和技巧。三是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为员工提供展示安全技能和技艺的广阔平台;大力宣传和遵守“两个习惯”和安全活动中的好人好事,全面推广优秀经验和做法,营造养成“两个习惯”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员工做安全、学安全、学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体员工确保安全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