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类型的建筑结构,施工上有区别吗?

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不同的建筑结构在施工时需要注意不同的事项。

钢铁结构

立柱底板螺栓安装控制标高,立柱底板下固定螺母调平固定。钢结构立柱安装后,上部固定螺母与预埋螺栓焊接,下部螺母点焊。用膨胀混凝土填补柱底板下的预留空隙,并用混凝土包裹柱脚低于地面的部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cm),并使包裹的混凝土至少高出地面15cm。

主梁与柱、主梁与次梁的连接板以及高强度螺栓(1)接触面处主次梁端部连接孔的制造容易出现以下四种安装缺陷。◆高强度螺栓孔略大于高强度螺栓直径1~2mm。当安装孔无法使用时,可使用与母材相匹配的低氢焊条进行填孔,打磨平整后重新钻孔,而不是气割扩孔或气焊钻孔。◆第一排孔距主梁柱边和腹板边的位置以5cm为准,不能在主梁翼缘板中间或距翼缘板边缘5cm处,制作时钻孔必须准确,以便安装顺利进行。◆在钢柱与主梁的连接板处,柱的水平加劲板应设置在梁连接孔上下的翼缘板位置,也可采用螺栓连接,即翼缘板采用单V型槽加垫片的方法,满焊,而不是用强度不等的钢头填充端部间隙来代替。◆主梁与次梁相交处,次梁未进入主梁翼缘,螺栓孔距主梁腹板过远,主梁与柱、主梁与次梁的连接间隙以1cm为准。(2)主梁和次梁端部的焊点应及时打磨除锈。高强度螺栓的摩擦面必须干净整洁,不得有飞边、毛刺、焊疤和污垢。该部位宜采用喷砂、刷无机富锌底漆等方式施工。,达到防滑的效果,而不是涂防锈漆。(3)紧固高强度螺栓和螺母时,应使用专用手动扭矩扳手,从中心向边缘对称顺序拧紧,初拧和终拧应分两次进行,严禁一次完成。达到设计扭矩后,螺栓端应用粉笔标记,以免扭曲。施工现场一般要求初拧扭矩220N?m,最终扭矩374~510N?m,一般取测试值为440N?m;高强度螺栓还必须进行摩擦面防滑系数试验,并重新进行高强度螺栓预应力试验。

焊接要点:焊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焊缝成型要求焊缝应均匀、整齐、平整,并与母材平滑过渡。焊缝宽度要求每条焊缝的深宽比为1:1;一般焊缝的高度是宽度的两倍;焊缝每侧的覆盖宽度为2 ~ 4mm。90°焊缝应为45°。焊缝表面不应有裂纹、未焊透、根部收缩、咬边、接头不良、表面气孔、夹渣、焊瘤、弧坑、烧穿和电弧擦伤等影响动载荷的质量缺陷。焊脚尺寸应注意允许偏差。未焊透的偏差深度不大于1mm,每10cm长度不大于2.5cm。一般情况下,全熔透角焊缝和对接焊缝的组合不超过10 mm..

其他(1)构件在运输和堆放时必须调平,垫点要合理,上下垫要在一条垂直线上,避免垫点受力不均而变形。(2)构件应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焊接工艺或夹具、卡具进行固定,然后再进行焊接,防止焊后翘曲变形。(3)钢构件的制作、吊装和检验应使用统一精度的钢直尺,并严格检查构件的制作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4)焊接施工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尽量减少焊接缺陷。(5)安装时不得随意扩孔或焊接,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后按规范或协商要求处理。(6)焊工应有上岗证并编号,焊接部位按编号检查并记录。如果目视检查后所有焊缝都不符合要求,则应在补焊后重新检查。(7)安装时,必须先用安装螺栓临时固定,调整紧固后再安装更换高强度螺栓。

框架结构

避免框架柱中主筋的位移。框架结构施工时,应注意固定柱筋的生根牢固,控制柱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避免移位。布置基础部分钢筋时应注意保证位置正确,并按规定加设箍筋;如果柱钢筋底部不方便固定,必须采用焊接固定;控制主筋保护层厚度。完工后,应分段增加预制垫块或设置加强支撑。确保结构配筋率合格,框架结构应注意构件的配筋率,满足施工要求,避免追求高配筋率。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得超过2.5%,柱钢筋的总配筋率不得超过5%,并对称布置;对于容易出现小偏心拉力的部位(如角柱、边柱等。),可适当提高配筋率,采用更大截面的纵筋或增加钢筋数量。柱截面变形施工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控制模板或支撑的刚度,否则会影响混凝土成型效果。在柱外设置圈梁夹具时,应根据柱截面尺寸和模板材料制定间距方案,一般取500 ~ 800 mm,如果柱截面尺寸大于500mm,应进行验算,确定是否需要设置贯穿紧固螺栓,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避免浇筑时振捣棒碰到模板,固定柱模板的上下两端,并适当增设外模箍。避免箍筋漏筋。安装时箍筋的绑扎工艺不合理。若箍筋整体在模板外就位,则各种钢筋绑扎后放入模板内,然后安装核心区箍筋,最后安装主次梁负筋。为避免因接头中钢筋数量过多而造成复位困难,应考虑受力状态使其向上或向下偏移。填充墙砌筑前,施工员必须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同时根据相关规范对操作人员提出具体要求,如砂浆灰缝应控制在8~12mm,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填充墙与框架柱、剪力墙的连接处必须按规定的间距打入膨胀螺栓,然后在砌体的灰缝中焊接直径和长度符合规范要求的拉结钢筋并埋设;砌砖或砌石至距框架梁或现浇板底200mm左右时,应静置至少一周,然后用粘土砖或砌块斜砌至梁底(或板底)。

砖石结构

抗震填充墙的抗震构造-砌体与柱或混凝土墙之间拉筋的设置。由于拉结筋位置与砌块模数不一致,拉结筋长度和弯钩存在问题。为了保证抗震性能,施工中常采用植筋的方法,但要检测主筋的位置。对于砌体中常用的嵌固方式,应避免嵌固位置偏移、与砌体灰缝不对应等问题。钢筋应采用在砌体与柱之间局部设置混凝土块的方法埋设,拉结钢筋应通过混凝土中的一定倾斜度压入灰缝中。(1)填充墙上设置构造柱时,柱筋应在顶部与梁可靠连接(下部用插筋插入梁内),不得断开钢筋。正确的做法是在梁底焊接预埋件和柱筋。在某些情况下,将梁底混凝土保护层拆除后再将柱筋与梁底主筋焊接,这是不可接受的,会对梁造成一定的损伤。(2)对于一些空心砌砖,如果设计了芯柱,特别是在抗震设防区,要改混凝土构造柱。一般芯柱混凝土浇筑不易振捣密实,浇筑的混凝土质量难以检查和处理。(3)应限制在某些工程中使用太薄的填充墙砌筑材料。如果工程设计采用100mm厚蒸压加气砌块作为填充墙体的砌筑材料。该部分墙体高度为4.0m,部分墙体长度超过5m。时控填充墙一般不承受上部构件荷载的压力,只起围护或隔墙的作用。但是在施工现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填充墙,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构件之前就已经砌筑好了,然后直接在砌体上面浇筑混凝土,这是有危害的,尤其是一些砖混阳台悬挑下层砌体和一些120mm厚的墙体砌体。对于前者,悬臂梁混凝土直接浇筑在下部填充墙上,改变了悬臂梁的结构应力;对于后者,120mm厚的墙体较弱,不适合承重。同时,如果按照这种方法进行施工,在上部构件的荷载作用下,可能会造成填充墙竖向开裂或抹灰层开裂等质量问题。现场施工和监理人员要控制好填充墙的砌筑时间,坚持后砌筑,以上错误的施工方法不得继续。

网架结构

高空散装(1)为了保证组装精度,减少累积误差,小型组装单元或杆件可以直接在高空组装。网架结构组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基准轴线的位置、标高和偏差,并及时校正。(2)安装组装支架时,支架上支撑点的位置应位于下弦节点处。支架应检查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必要时进行压力试验,确保安全可靠。支柱下应采取措施防止轴承下沉。(3)在拆除支撑的过程中,应防止个别支撑点受力集中。根据各支撑点的结构重力挠度值,将支撑点按比例分阶段或等步下降法拆除,每步不超过10 mm..

整体提升(1)网架结构的整体提升可以通过在结构上安装提升设备来实现,也可以在进行柱滑模施工的同时提升网架结构。这时,网格可以作为升降平台。(2)提高设备的使用负荷能力,额定负荷能力应乘以折减系数,穿心式液压千斤顶应为0.5 ~ 0.6;电动螺旋升降机可为0.7 ~ 0.8;其他设备通过试验确定。(3)网架吊装时,应同步进行。两个相邻吊点之间的允许提升差以及最高和最低吊点应通过验算确定。(4)起重设备的合力点应与吊点对齐,允许偏差值为10 mm..整体提升法的下支撑柱应进行稳定性检查。

薄膜结构

安装膜结构(1)时,应严格控制施工条件:膜结构安装应在风力不大于4级的条件下进行;安装时,充分注意风速和风向,以避免振动。同时要根据降雨程度决定工程的停建和续建,安装时不能出现雨水堆积。(2)张拉时,应确定分批张拉的顺序和大小,控制张拉速度,根据材料的特性确定超拉的大小。下道工序或相邻工程开始施工时,必须对已完成的膜结构部分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损坏。(3)膜面支撑结构之间必须设置隔离层,不得直接接触。膜面展开前,应先安装紧固夹板,夹板间距不大于2m。根据膜结构的跨度,调整夹板中心的间距,夹板的螺栓螺母必须拧紧到位。(4)膜结构脊髓和谷索的安装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在膜结构安装过程中,应在安装脊绳和谷绳之前使用临时脊绳和谷绳。以防止未完成的膜结构在风荷载下晃动过大。膜结构弦、谷锚头的组装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弦、谷要张拉到位。有控制要求的张拉值应做好施工记录,无控制要求的应做好张拉行程记录。(5)质量控制时,应对加工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检验。根据要求,做好膜材料的热封强度试验。加强技术交底流程,处理班长对参与膜处理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技术交底。(6)下料员应核对膜材的品种、型号、颜色,熟悉每种膜材的尺寸,准确下料,做好标记,将裁剪好的膜材按顺序码放整齐,并与找形裁剪图再次校对后,再按顺序缝制。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该薄膜材料规定的密封温度和密封时间。加工好的膜材进行编号包装,交由物流团队运送到项目现场。在各种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交叉作业。需要穿越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负责人应提前组织参与交叉作业的各方,约定各方的施工范围和安全注意事项;各工序要紧密配合,施工现场尽量错开,减少干扰;对于不能错开的垂直交叉作业,层间必须设置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2)交叉作业场所的通道应保持畅通;危险的入口和出口应设置围栏或悬挂警告标志。(3)隔离层、洞口盖板、栏杆、安全网等安全防护设施严禁随意拆除;必须拆除的,应当经原架设单位同意,并在工程竣工经原架设单位验收后立即恢复原状;禁止乱动不在工作范围内的设备、机具和安全设施。(4)交叉施工时,严禁上下抛掷工具、材料、边角余料,使用工具袋、洗衣篮或吊笼吊运。严禁在悬挂物下接受材料或停留。(5)支模、粉刷、砌墙等工种上下柱交叉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在上层高度决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6)拆除钢模板和脚手架时,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员。(7)钢模板构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距楼板边缘不小于1m,堆放高度不超过1m。严禁在楼层边缘、通道口和脚手架边缘堆放任何已拆除的物件。(8)自结构施工第二层开始,所有人员通道口(包括井架和施工电梯通道口)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高度超过24厘米的交叉作业应提供双重保护。(9)由于上述施工,起重机吊臂摆动范围内可能坠落的物体或通道必须修建在受影响的范围内。

其他预防措施

楼板浇筑混凝土不平整,受力面观感差。要求劳务引出的标高控制点可在每个开间拉线控制,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拉线测量浇筑混凝土的高度。相关楼号和技术人员应检查标高,值班人员应执行值班,接收面应始终跟踪控制。墙、柱的平面毛面要找平,根部要保持平整,以免下次支模不均匀造成漏浆、烂根、错位,混凝土终凝前后要凿毛。吊模部分采用定型方钢模板支撑,必须加固牢固,不浮、不沉、不偏。支模时要控制好标高,拆模时要保护好成品。楼梯踏步是观看主体建筑的主要通道,需要保证踏步大小的统一和封闭面的观感。楼梯踏步建议参考天顺劳务的工艺做法,踏步加固没有铁丝和步步紧,楼梯板加固垫铺设到位。构造柱、飘窗、空调面板、风井等小构件,特别注意细节,保证结构尺寸和受力面到位,上下楼层之间没有明显的尺寸偏差,落地框架拆除后很难修复。外窗洞口要重点做好模板支撑和验收,上下要照顾直。外墙、电梯井外侧模顶应拉直,防止扭曲。细部表面要到位,水电管根、直预埋件、放线孔等细部和阴角不能用砂轮机封闭,要用抹子人工压实、抹光。钢筋位移,对于钢筋位移较多的劳动力,在放线定位、支模、浇筑各工序中加强控制,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工撬动钢筋后应及时复位,或要求劳动力利用废旧钢筋制作梯子筋,加强钢筋位移控制。对于模板,模板的拼缝应小于1mm,否则应粘贴双面胶,双面胶必须粘贴在阴阳角处。支模时严禁用铁丝拉模板。模板边楞和掉落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避免混凝土污染和浪费。设置双层防护走廊,顶部可防渗透。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