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机构的愿景怎么写?
新的发展背景和愿景
与上世纪90年代中国民办教育和2006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相比,当前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一,中国已经进入后普及教育、全民教育、终身教育阶段,整体上已经超越了教育短缺和稀缺阶段。社会进入了相对发达富足的状态,发达地区的教育“不缺钱”。如何花好钱,提供均衡有效的公共服务,成了更大的问题。
第二,在世界范围内,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学习型社会和社会化学习时代已经到来,后普及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00、10后“数字时代原住民”的出现,正在改变学校和教育的生态。
第三,仍然严重的应试教育和择校竞争,给民办教育本身,也给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的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如何保证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公共性成为一大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新的教育设计和制度的视野,在大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视角下讨论问题,而不是在私塾的基础上谈私塾,这超出了讨论事情和选择学校的小事。我们需要回答:
民办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是什么,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同步发展的内涵和制度设计是什么?如何降低民办教育的强盈利性,体现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价值?如何避免基础教育体系两极分化,防止民办教育成为助长阶级分化和壁垒的工具?民办教育如何超越应试教育和争夺生源,走上教育创新之路?这既需要* * *价值观的建立,也需要相应的制度设计。
首先要站在学生和社会的利益上,重视基础教育的公平,为社会发展奠定平等的教育基础。这需要对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信念。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概念转变》?教育和知识私有化的趋势提出了批评和担忧:“教育是社会平等链条上的第一环,教育不应该卖给市场。“因此,有必要按照分类管理的理念规范民办学校,遏制其过度逐利,避免基础教育体系两极分化。
现代教育除了保证公平,还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价值。正如知者所言,不加区分地谈教学,并不是“公教之本”的全部内涵,有可能回到培养“标准件”的老路上去。这不是我们的理想。在学习型社会的互联网和教育时代,学校教育需要超越“教育工厂”模式,从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走向个性化、多样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多样化的办学体制,其实现路径包括继续发展民办教育;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公立学校办学体制的改革;二是供给侧改革,把受教育权释放给社会和人民。
“一视同仁”是调整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关系,促进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和政策目标。其政策要点是:一是增加政府的财政责任,公共财政应更加公平地承担公办和民办义务教育学生的教育经费。这意味着非营利性模式被视为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类型和* * *相同的管理模式,逐渐淡化了公办和民办学校的所有制色彩。第二,根据教育规律,应平等恢复公办和民办学校的自主权,从而增加教育供给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增加大众的选择性。
借用比萨之父施莱歇尔的头衔,我们的任务其实是“如何构建21世纪的学校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