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发射的质量]航天发射
成功来之不易。中国遥感卫星六号,首星,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为后续卫星做技术储备的重要卫星。为了让“成功在望”真正“成功在握”,在发射前的七天。发射测试团队的工作更加紧张忙碌。
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袁家军提前亲临现场,与发射试验团队一起研究、分析、查找隐患,做到更严、更细、更实。集团公司和发射场指挥部领导也多次听取了“两总”系统的汇报,对他们精心指挥决策、精心组织部署,确保圆满完成目标高度一致。
火箭总指挥郑和总工程师谈“1234”和“闭环管理”
成功一次容易,再成功就难了。中国遥感卫星六号的发射,对于有“黄金火箭”之称的长征二号丙发射试验队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为这是连续31次成功发射。
火箭发射试验队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第二天,马上召开了任务动员会。
据总指挥郑和总指挥介绍,这次火箭发射的突出特点是二级技术状态是近年来变化最大的一次。因此,根据火箭的技术现状和特点,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形式的梳理。“自下而上”就是设计师结合“双重思维”,提出建议。在这项任务中,各岗位* * *填写了118表格,其中22个“双思”表格提出了39条建议,然后逐一讨论落实。“自上而下”是指“两位总经理”结合技术特点和工作条件,通过专家评审把关,对要评审的项目逐一落实。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有效形成质量闭环管理。
根据集团公司提出的“九大创新”和“航天型号风险分析与控制要求”的文件要求,在星箭联合检测和试验覆盖等方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工作。特别是对照“九大创新”,梳理出80项。通过对“九大创新”的评审,明确了现场要做的六项工作,并在火箭进场后逐项落实。成功不等于成熟,成熟不等于可靠。火箭发射试验团队在完成“双检”“双检”等历次发射任务必须做的“规定动作”时,还积极结合自身工作和分管的设备产品,细化流程。
作为火箭地面测试发射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长征二号丙火箭首次采用了整体网络系统。因为是新系统,两个发射测试团队成员的工作都是从零开始,一个负责系统,一个负责软件,两人在做几个人的工作。总体网络的研制和平稳运行,为长二丙火箭后续任务的远程测试和发射控制奠定了基础。
16来自211厂的发射试验组成员坚持每天召开技术交流会,技术员、调度员、工人详细讨论工作内容,互相启发,互相提醒,互相弥补。他们还提出了“三精”的概念,即事前精心组织,事中精心操作,事后精心评估,会事半功倍。
这一次六院研制的火箭发动机,由于增加了姿态调整发动机,与上一次任务相比,技术状态有了很大改变。89个地点只增加了防热处理。为了保证发动机的可靠飞行,支队里建立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参与者应该熟悉这些规则。工人操作时,设计人员必须在现场给予指导和配合,专职检测人员要逐一检查确认,确保热防护处理的安全可靠。根据“两总”提出的要求,发动机出口外流场的模拟计算不是单靠场强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后方的大力支持和前后方的密切配合下,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在卫星发射试验队驻地大楼主厅的一面墙上,一个开辟的专栏引人注目,标题是“确保‘遥六’成功,我们向祖国承诺”,上面有卫星发射试验队每个成员的承诺书。卫星发射的成功证实了宇航员的决心。
中国遥感卫星6号是一个全新的型号,是这个卫星系列的第一颗星,在研制过程中要克服很多困难。比如高难度的总体设计、技术、结构、热控、电源、姿态和轨道控制、数传系统、有效载荷、整星电磁兼容等等。
作为卫星发射试验队队长、总指挥严说:这颗卫星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存在这么多问题,研制队伍是新的,年轻人占4/5,第一次参加发射试验的新人占1/3。发射试验团队根据发射任务特点,提出了“组织指挥零失误”、“操作装配零失误”、“供电零缺陷”、“各项试验零故障”等六个零目标,建立了指挥调度、质量管理运行、安全保密、思想政治工作和后勤生活保障五大组织体系。
面临发射试验,难度很大,任务很重。虽然卫星发射试验团队前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后续工作中仍应继续坚持“谨小慎微”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同时,卫星发射试验团队认真学习集团公司党组相关文件精神和“新28条”、“新10条”要求,对卫星进行分析,在风险点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做了大量工作。在“九新”要求的实施中,仅通过分析质量可靠性数据,就对比了10000多个数据。
卫星发射试验队作出了开展“双思”活动的决定,并提出了将“双思”活动贯彻到发射试验全过程的要求。班主任叶莉感慨地说,前后进行了“三轮双思”,收获颇多。
第一轮“双思”活动是在进入会场的专列上进行的。通过“回顾”和“预判”,经过多轮协调和安排,* * *提出了40个问题,均制定了相关对策,明确了确认要求,并将相关措施纳入相关技术文件并按照节点要求实施。
第二轮“双思”活动于3月12开始。经过总结,* * *提出了28个“双思”问题,其中7个列入飞控试验工作计划,其余按节点在流程中实施。
针对发射场发现的质量问题,深入开展第三轮“双思”活动。主要是检查前一阶段针对“双思”问题的措施落实情况,落实技术文件中与技术状态有关的变更。“三轮双思”中列出的问题,在发射前已经落实。
总指挥颜感受到的是,作为这个型号的首发星,在发射场总装的电测测试期间加班很少,主要是因为发射场的各项工作规划科学,出厂前演练多,工作前研究多,工作细致。目前大家都严格按照计划好的节点去做。针对人员情况特点,“两总”在保证主线工作的同时,安排了质量控制、技术安全、装配工艺、飞行程序、飞控试验等26场培训讲座,让每个队员都清楚地知道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怎么做好。每次电气试验前,细则至少学习三遍,总装工艺文件由相关人员学习九遍。在补考之前,我学了五遍补考规则。反复学习是为了在讨论中统一自己的思想认识,杜绝扯皮。16计划节点和12质量节点顺利完成。
卫星发射试验队还聘请了总体、轨道、结构、质量等6位老专家组成专家组,担任试验工作的技术顾问,对影响成功的关键区段进行技术把关,进行“传帮带”。年轻的技术人员不断从老专家那里吸取专业、风格、技术、专业的养分。
针对整星振动测试后少了两个螺丝和垫圈的问题,“两总”系统积极应对。在采取果断应急措施的同时,紧紧抓住这个问题,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在卫星发射试验队开展“思想、作风、纪律、质量意识”的“四项整改”。卫星发射试验组还对卫星上紧固件的种类、数量、装配过程和原始记录进行了深入审查,确认卫星上使用的所有螺钉紧固状态可靠,质量有保证。
编制卫星发射试验队日志,在八院卫星发展史上尚属首次。日志记录了卫星在发射场期间的日常工作。发射试验团队的这一举措,为后续的卫星优化过程做了充分的准备。
发射前,总指挥颜的话代表了队员们的决心和信心:“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报效祖国。”
苦尽甘来春雨,滴滴付出。的确,发射测试团队用实际行动写下了一份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