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南外146人走名校,其中25人走清华北大。
具体如下:南外大学校长邹正说:成长的路径不同,但都离不开“认真”二字。
146人走上了久负盛名的清华北大,录取率在国内的外国学校中排名第一。
2017高三,146同学走过竞赛和语言,被国内几十所知名大学录取。其中,69人被国内C9高校录取(北京大学13,清华大学12,浙江大学12,复旦大学6人,上海交通大学9人,南京大学16,Xi交大1),32人被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州外国语大学录取。
许多学生在高校组织的走读考试中名列前茅。南外的北大(12)、清华(16)录取率全国外国语学校最高。北大笔试保送前十的学生中,第一、第二、第六都是外地学生。报考北外(16)、上外(7)、广外(9)的同学均被录取;上海交大授予南外9个保送和直升名额,全国学校最多。
南外清华北大25人,其中北大13人:、叶庆童、尹、薛、徐钦宇、宋、李元欣、马浩成、黄心源、王、丁、、高、刘张宗为;清华在校生12人:、苏念坡、、周润秋、万玉瑶、许、、、陈瑞宇、、舒齐家。
虽然今年保送政策继续收紧,但南外的同学们依然凭借出色的综合实力交出了惊艳的答卷。
清华
清华在恋“小清新”姐妹花。
现代快报记者惊喜地发现,来自南外的“小清新组合”万雨瑶和李雨桐,在清华保送的学生名单中。姐妹俩参加了央视首届汉字听写大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在一起考上清华大学,学习英语相关专业。两姐妹认为国学的底蕴和大量的阅读让她们在采访中更加从容。
万玉瑶发育完全,能文能武。参加各种竞赛(化学、生物、英语、语文、科技创新);参加运动会中的所有运动项目;青奥会火炬手是经过五轮淘汰选拔出来的;建立和运作协会;参加主持比赛,主持文艺演出;参加学生会选举;也是龙舟队和排球队的主力。她说她认真对待每天的学习,不功利,把握好每一个点(校内和综合素质分),所以她有资格走。
李雨桐说,在为徒步做准备期间,他还去看了两部电影,即《我在故宫修文物》和《钢锯岭》。这听起来有点“无所事事”,但确实缓解了紧张情绪。
陈慧仪写“草根逆袭史”
陈慧仪的经历可以说是一部“草根逆袭史”。她说刚上小学的时候,她是班里最后一名,第一次数学考试只考了78分。我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带着她懵懂,说我要去南外考,吓了我妈一跳。谁说这是父女之间的“白日梦”?陈慧仪通过了南外的初中入学考试,真的考上了南外!
到了初中,数学成了陈慧仪的心病。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她排在400多名。父亲陈得知,高中会有一个理科实验班,只有数理化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进这个王牌班。爸爸和陈慧仪又开始做梦了:考上南外高中,进理科实验班!就这样,她学习数学的动力更足了,数学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考上了理科实验班。
当陈慧仪进入高中时,爸爸又开始做白日梦了:去清华大学!然而,陈慧仪却是班里垫底的固班,手劲如云。她一度有些气馁,但在父亲的不断鼓励下,她很快想通了:人总是要有梦想的,万一梦想成真呢!经过三年的努力,陈慧仪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
北京大学
笔试第一的黄馨远最爱《论语》。
北京大学南外校区有65,438+03名学生参加竞走,其中丁、高、刘参加竞走。丁和高是数学大师,刘是物理学大师。在10的语言类学生中,黄心媛获得了全国笔试第一名。
黄鑫源短短十几个字的自我介绍。他的爱好是读书,最喜欢的书是《论语》。黄新元说,《论语》引导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比如《论语》里有一句话“你不用担心别人的无知,只是你没有能力被别人知道。"
平和稳重的他,一直保持着年级第一的排名。他在竞争激烈的北大笔试中获得了第一名。他认为成功的关键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
高中考上了南外,但也是保送北大。
马浩成和王高中时才考上南外。
马浩成初中在中华中学就读。中考时,他以南京市外校考生英语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外高级中学。在南外,他凭借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出众的语言天赋,外语成绩一直位于年级前列。马浩成的学习经历是,经常听BBC电台节目,比如古典音乐节目,有阅读英文书籍和报纸的习惯。
王陈佳初中就读于科利华中学,获得保送资格的重要条件是成绩突出,综合素质过硬。她也是三年级六班的班长。在过去的三年里,王一直保持着班级第一名和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同时,她还参加了各种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竞赛南京赛区高中组特等奖,全国青少年口译大赛华东赛区三等奖,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二等奖,江苏省一等奖,全国中学生化学奥赛江苏省二等奖,连续两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江苏省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