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大学长的一封信引发的思考。
首先,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觉是由“读”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看一眼可能连原著说什么都把握不住,怎么会有“感觉”呢?读书是肤浅的,我当然感觉不到深刻。只有认真阅读,才能有所感悟,才能深有感触。想读一篇议论文,就要找出它的论点(观点和命题),或者批评任何错误的观点,想一想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找出论点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搞清楚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故事发生的年月。作品所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搞清楚作品揭示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让人感动,为什么会如此感动等等。
第二,要友善。只要你认真阅读原文,一篇文章可以有多种写法。如果对原文的中心有很深的感受,可以写成读后感,也可以写成对原文其他内容的读后感,也可以写成对个别句子的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著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觉,你就可以把它写成评论。
第三,选对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很多感受,但一篇评论只能谈一个中心,一定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接下来就是对这众多的感受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写作时感觉流畅的那一个,作为复习的中心,然后在写作中进行论证。
第四,叙述要简单。既然阅读后的感觉是由阅读引起的,那么就要描述文章中引起“感觉”的事实,有时还要描述一些我想到的例子。总之,看完之后,少不了“叙利亚”。但与叙事中“叙述”的要求不同。记叙文中的“叙述”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阅读理解中的“叙述”讲究简洁、凝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有理有据。一个初学引用原文的人看完之后的感觉是,叙述不简短,实际上变成了复述。这主要是因为作者不能把握要引用的部分的精神和要点,所以不能言简意赅。简洁,不是字数越少越好,也要简洁。
第五,联想要讲究形式。联想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同联想(关联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反联想(关联事物之间有对立之处)、关联联想(关联事物之间有关联)、继承联想(关联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相似联想(关联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写读后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相同联想和相似联想的运用。
把自己最有感触的写出来才是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可能会有很多感触。如果像开杂货铺一样面面俱到,把自己的感受都写在一个地方,没有什么太深的东西,关键的部分就像蜻蜓点水一样被刷掉了,必然会使文章平淡无奇,不深刻。所以在写感受之前,要仔细思考分析,提炼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来写。你可以抓住原著的中心思想来写,也可以抓住文本中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烁的语言来写。最好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总之,感受越深,表达得越生动,文章就越能打动人。
近距离接触实践是读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该是联系现实表达感受。我们说的是广泛的联系,可以联系个人现实,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可以是历史教训,可以是现状,可以是童年生活,可以是班级,可以是家庭情况,但最重要的是无论怎么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强烈的时代感。
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把议论、叙事、抒情结合起来。
读后感是一篇议论文性很强的读书笔记。要用亲身经历、实践经验、生动事例来阐明从“读书”中学到的道理。所以在读后感中不仅要写“读”,还要写“感”,既要描写,又要讲道理。叙述是讨论的基础,讨论是叙述的深化,两者必须结合起来。
读后感主要是“感觉”。要适当引用原文,当然不能引用太多,要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用记叙文和讨论文的写作方法,讨论时要以分析推理为主,事例少,引用原文简洁。结构上,一般建议开头泛泛而读,从中衍生出“感觉”,集中表达感觉后,反扑到结尾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