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黎明科技职业学院在哪里?
山东黎明科技职业学院简介
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创建于1985。是新中国成立后,由第一代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王献明教授创办的,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最早也是唯一一所以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教育为特色的民办医科大学。
2001年,经教育部授权,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基础上成立山东黎明科技职业学院,纳入国家计划,自主授予学历文凭。成为具有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集医学、理工、经管、艺术等学科于一体,各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民办大学。
学院成立3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以及国内外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已在世界各地培养了20多万名毕业生,以其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优势创造了较高的就业率,深受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现有12个二级学院,包括中医学院、高级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医疗美容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全国计划招生专业51个,在校生2万多人,教职工近千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名师、省级中医药“十三五”生物研发基地等多项荣誉;承担国家、省、厅(局)等多项科研项目;拥有全国最大的校园文献载体“黎明艺术宫”,是全国高校唯一的国家级华夏匾额博物馆,省人体奥秘博物馆、中医博物馆等28个专业艺术展览馆,省教育厅、卫计委联合评估的直属附属医院。
学院创始人王献明教授是我国最早一代中西医结合专家,堪称“领军人物”。1945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56 -1959期间,响应毛主席、周总理号召,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医研究班(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同时也是学生)。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以近654.38+0万字的篇幅整理出版了最早的中医辨证学著作,集中了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著作的精华,成为众多中西医家的工具书。建校后,他主编了全国唯一一套7000多万字的高等院校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30多部。他一生致力于祖国中西医结合的教学和研究,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拓创新的贡献。
学院现任院长、法定代表人王教授是一位退伍军人,曾两次赴前线参战。1970年入伍,分别于1979年在广西前线、1985年在云南老山前线两次参加对越反击战,并荣获立功嘉奖。历任济南市人大代表、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他现任泰安市政协常委。多次获得省市高校系统“优秀* * *”党员称号,在国家有关单位组织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改革奖章、中国改革发展突出贡献企业”评选中获得“中国工业楷模”称号。
学院副院长是董事长王之子。高中毕业后被派往英国留学,最终毕业于世界著名大学牛津大学,获得教育管理硕士学位。他现在是学院的副院长,为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4年,学院在校生超过34000人。在省政府和教育厅的支持下,在泰山脚下征用3000亩土地建设大学新校区,被批准为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仅历时14个月,投资20多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58栋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创造了全国高校建设史上的奇迹。
在过去30年左右的时间里,该学院浓缩了10个显著特点。
(1)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医科大学
(2)全国唯一一所以传统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民办大学。
(3)编辑出版了全国高校第一本中西医结合教材,填补了全国教材的一项空白。
(4)2065 438+04年突破3.4万人,成为全国最大的民办医科大学。
(5)2065 438+05年,征地3000多亩,在泰安建起新校区,成为中国最大、最美的民办大学之一。
(6)2003年开始参与养老医学的教学和研究,从事医养结合工作15年,取得丰硕成果。
(7)2003年,山东南丁格尔护理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成为面向海内外的人才培训和外派机构。公司即将上市,学院将成为唯一一所拥有上市公司的民办大学。
(8)打造国内最大的校园文化载体——黎明艺术宫,在校园文化上可以媲美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
(9)创新性地设立中国中医博士研学旅行基地,成为国内唯一的国学与中医相结合的研究项目。
(10)不忘初心积极投身公益扶贫,举办了国内最大规模的中医技术免费培训公益活动。
三十多年来,黎明学院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中国最具影响力民办高校”、“全国青年农民工技能培训先进单位”、“全国卫生行业先进单位”、“全国诚信示范学院”等称号。特别是在2018获得由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全国青少年赴港澳留学基地”称号(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单位和民办高校);共青团中央直属中国儿童发展服务中心,授予“牵手未来,中国医学院研究基地”、“红色阅读计划阅读实践基地”等称号;荣获国家有关部门评选的“中国工业模范企业”荣誉称号。在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组织的扶贫公益广告征集评选中,我院拍摄发送的《两个蛋》在全国各地推荐的1041部公益片中获得二等奖。
展望未来,我们将在学习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享受”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打造“国内双一流特色职业名校”的发展目标,坚持“思虑明辨、博学有识”的校训,不断推进内涵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